春鎖鳳台 廟會
-
是夜,慈安寺有廟會,柏薑與陳午帶著阿充一道換了衣裙釵環,裝作尋常家女兒的模樣到街上頑。
在她們還被庇佑在柏漱嫣的羽翼下時,她們在一些民間的節慶偷溜出宮,有時是她們三個,有時還拖上一個褚哥哥。
阿充年紀小,一張團團的圓臉更不顯年紀,笑得乖些能從攤主那裡多換一顆飴糖,她在宮裡悶的久了,樂陶陶地拉著兩位姐姐過了橋,要去更熱鬨的坊市裡給小六買泥人和兔子燈。
柏薑倚在橋頭上,看雜耍伶人一鞭子掃開的熾烈花火燃燒在阿充眼眸中,她忽然覺得疲憊,於是撐住一個笑,高聲道:“你去罷,不要迷路了。
你身上錢可夠啊?”“嗯!”阿充用力點點頭,舉著燈轉身湧進了人潮中。
陳午捏著一隻草編的蚱蜢在指尖拋起又接住:“怎麼?你往年不是都和阿充一道去嗎?”柏薑看著那隻碧綠的蚱蜢,忽而歎道:“阿午,你還記得我們多久冇出來了?”陳午掐著指頭:“兩年吧,保太後離宮修行,先是小六忽而中了毒,上吐下瀉,最後是請來了雍州的名醫纔看好,後來是宋阿濡鬨事,唆使兩個官員當堂撞柱而亡,弄得一片狼藉。
好不容易捱到今年,還以為出不來了呢。
”“對啊,兩年啊”,柏薑看著久違的熱鬨氣象:“是不是整日裡‘太後’、‘娘娘’地喚著,我自己都把自己喚老了?”“阿薑,”陳午握住柏薑冰涼的手:“你才廿二歲。
”“是麼,我今年廿二歲。
”柏薑看著身邊在人潮的遮掩偷偷牽著手跑過去的一對男女,好像自己已經活了半輩子似的。
陳午看不得她消沉,拉著她也往人堆兒裡紮:“風怪涼的,找個茶樓喝茶看戲也好啊。
”不多時,人潮突然奇異地往外拐,柏薑與陳午躲閃不及,靠在石欄邊隱約看見前頭有扇掛了白綾的大門,陳午高些,告訴柏薑今日不巧這戶人家辦喪事,柏薑走前回身看了眼,熙攘的人群更襯得那門前幾串紙錢淒涼得可憐。
“慢。
”柏薑拉住陳午。
“嗯?”“你看那是誰?”臨街茶館的二樓有扇木隔扇被風吹開了一條縫,裡頭一個綠衫子和一個黑衫子對坐,可不是宋保與褚紹?二更睡來五更醒,天生一副勞碌命。
柏薑在心底狠狠啐了一口,與陳午踏進了茶館大堂內。
她們來得巧,正趕上宋保在門外與褚紹告彆,陳午與柏薑分開,坐在了木樓梯底下的一張桌子上。
“宋大人好。
”宋保臉上的神情十分意外,他開口便劈了嗓子,又是太監,聲音尖得他一副白麪皮驀地發紅,他清了清嗓,刻意壓下來些聲音:“好巧在這裡碰到陳大人。
”柏薑則早到了二樓,不顧小二連聲叫喚徑自打開了房門,坐在褚紹麵前。
“太後孃娘,今日來體察民情?”褚紹混不吝地仰躺在木榻上,舉著一隻小巧的玉壺。
柏薑不欲與他打什麼機鋒,直言道:“你果真要招惹宋阿濡?”“為何不能?”“你難道不恨他?”“宋保那小子送我的,你看如何?”他舉起那玉壺遙遙接住窗外撒進來的月光,欣賞那光華流轉,彷彿“助紂為虐”算不得什麼大事。
“佞臣者,巧言令色如蜜裹砒霜,外飾忠貞而內藏奸宄,其言似春水之溫潤,其心實秋霜之凜冽。
彼輩善以諂媚為梯,以逢迎為徑,蠹蝕朝綱如白蟻齧梁1……”柏薑說的口渴,倒一杯茶一飲而儘後將那茶杯砸在桌上:“誰說的?這都是誰說的?”褚紹說的,褚紹十六歲時,與柏薑在上元節並肩在城門上看宋阿濡彼時剛修好的靈禪寺一片燈海時說的。
褚紹不耐地皺起眉,拍下那玉壺,聲色俱厲道:“所以呢?”“所以我得到了什麼?我母妃的死?我父……建元帝突如其來的拋棄?還有你!你!”褚紹一躍而起,猛虎攫人一般探身在桌前:“我在北疆揹著小旗在大漠裡走了幾十裡隻為從函史手裡接過你為後的訊息!”褚紹濃眉虯結,彷彿十分不解:“阿薑——你到底在扮什麼聖人?”原來是這樣,柏薑還真當他是什麼情種,不過是怨恨自己叫他失了麵子罷了。
“齊府死了三百五十多口人,朱老將軍一家至今杳無音訊,還有你,你為什麼被貶?你難道心裡不清楚麼?你為了自己丟的麵子,就將這些全都一筆勾銷了嗎?”柏薑冷笑一聲:“將軍,你好大度。
”“啪——”一隻白貓不知何時躥到床邊,自己打轉著咬自己的尾巴玩,冇有咬到,還打翻了一盞未點燃的燭台。
褚紹胸膛劇烈起伏,脖子上青筋畢露,恐他突然暴起,柏薑默默抓緊了身下的竹蓆。
半響,褚紹霍然推開身前礙事的桌椅,大步向門外走去。
柏薑意外:“你到哪裡去?”褚紹冇有回頭,高大的身軀幾乎把門外的融融暖意全然擋住,隻留給柏薑一個玄色的背影:“漪影寮佳人望穿秋水,不好拂了她們好意。
”柏薑僵坐著,頭痛欲裂,不曉得來路如何去走。
半響,身後的門扇被推開了,陳午扶起一盆水仙,小心地走進來低聲道:“阿薑,有訊息了。
”柏薑聞言,緩緩挺直了脊背:“什麼?”“我派人查了清河郡來銅城的路,記檔上寫的一切無恙,可私下裡去查時卻說近日來沿途山裡匪患橫行,路上常有人遭劫,卻無人報官。
”又是土匪,柏薑嚥下茶水,聽陳午細講。
“按理說聽見路上不太平都會花錢請鏢局裡的師傅護送,可近來出事的那些,家裡並不缺銀子,卻不約而同請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鏢局。
遭了土匪過後也無人聲張,家裡連喪事也冇操辦,草草就下葬了。
隻有黃家二公子,因為他陪同友人一道去玩的,無端遭難,本家在銅城,家裡正張羅著辦喪事。
”黃家?竟就是剛剛在茶樓外邊那戶辦喪事的人家?柏薑對這個黃家有些印象,府裡老夫人出身銅城盧家,年輕時破天荒地嫁給了當時銅城一個貧寒的小官,後麵幾十年夫妻恩愛,丈夫也一路高升,頭兩年去世了,現如今是大兒子掌家。
這貴婦人年逾五十,脾氣與柏薑很合,這幾年銅城冬日裡辦粥棚,彆的夫人隻是拿些銀錢,唯有這位夫人年年親自到場,言辭豪爽,有豪傑風範。
想不到這裡麵還牽扯了他們家,柏薑在心裡默默思索著,末了出聲道:“黃家這兩年雖然漸漸的有隱退之勢,好歹也是代朝肱骨之臣,老夫人更是菩薩心腸,於情於理,哀家都要去告慰一番。
”黃府喪事辦得低調,天冷,午間下了場雪,府裡來弔唁的人就都散了,府裡空空蕩蕩,四周白綾曳地,中間紙錢混著臟雪,被人踩出一地狼籍。
柏薑來得急,冇通傳,她下車時黃府門口統共也冇幾個人,連著背後風裡亂飛的白綾叫人看得心裡發緊。
柏薑命阿充扶起夫人,她再三拜謝後纔起來,將柏薑迎到後室內,一路上處處打點周到,卻再不複往日爽朗健談。
柏薑剛坐下,盧夫人忽然合了門,徑直跪在柏薑身前:“求太後孃娘為臣婦一家做主!”柏薑心中一動,冥冥間有個十分鮮明的預感,她心跳得快,麵上卻不顯:“夫人難道是有什麼難言之隱?”盧夫人被阿充扶起,開始細說原委,中間數度哽咽出聲,柏薑聽了半天才拚湊出一個原貌。
原來與那黃二公子一道去的乃是他一位至交好友,也是盧家遠親,不過時運不濟被罷了官,這纔回鄉,他一是為遊曆四方二是為寬慰友人,自告奮勇要陪那官人回鄉,還找了銅城裡的大鏢局護送,可那官人卻連連拒絕,說自己那裡已經找了一家,簽了字畫了押,不好退。
“鏢局?叫什麼?”“淵泱局。
”柏薑眉頭細細地皺起來:“這名字聽著忒怪,哀家在銅城也有十數年,不曾聽過。
”“是,他們輕易不做常人的生意。
”盧夫人泣道。
“夫人曉得?”“他們平時專門隻做些打手的買賣,偶爾也出門護送要緊的東西,算是走鏢,我派人跟了數天,才知道他們隻供一處使喚。
”柏薑直起身,看向目光灼灼的盧夫人:“是哪裡?”盧夫人激動起來,失手打翻了茶盞:“漪影寮!”瓷杯驟然滾落在地,滾燙的茶水傾湧而出,在檀木桌上潑灑出數道雜織交錯的水跡,一如這些日子裡柏薑腦中盤旋的種種關於宋阿濡的線索都在此刻彙聚成一條細細的河流,滴滴答答在厚重的地毯上洇開一片黑沉的影跡。
她要去漪影寮走一趟。
回去的馬車上,陳午盤腿坐在一旁用絨布細細地擦她那把寶貝的鋼刀,刀刃寒光一閃,上頭映出柏薑黑沉的眼珠。
陳午嚇了一跳,回頭見柏薑正直直盯著她:“娘娘?”柏薑冇答話。
“阿薑!”柏薑猛地回神。
陳午問:“娘娘想什麼呢?”柏薑伸出一根冰涼的手指拖住陳午的下巴頦,仔細端詳著她的臉,指甲又向下劃過胸前的輕甲:“哀家想阿午生得美,穿鎧甲也看得出是個美人。
”“嗯?”柏薑眯起眼笑,眼頭唇角皆是尖尖的,狐狸一般狡黠,她問道:“若把這身衣服給哀家穿,是不是更像個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