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官渡之戰開始 第43章 攻守易勢
-
孫觀跑路之後,剩下的泰山賊,很快就陷入了混亂。
支撐了不到半個時辰,戰鬥終於結束。
袁譚一方大獲全勝,孫觀帶來的士卒,幾被全殲!
“唉!”
張郃整頓兵馬回到營寨時,不禁猶自歎了口氣。
終究是被孫觀給算計了,還是小覷了孫觀!
他比不得自家刺史,在今夜之前,就能夠料定了孫觀的動向。
對於張郃這樣縱橫沙場十幾年、自以為胸中有溝壑的武夫來說,這個結果難以接受。
也許他有藉口,夜色太黑,自己臨時起意,孫觀身邊的親從更是驍勇,但終究是讓孫觀走了。
孫觀可是許都方麵任命的青州刺史!
恨!恨呐!
也不知自己要麵臨什麼……
張郃有些忐忑。
“走了孫觀,大事不妙!”
高覽站在張郃前麵,故作揶揄,他順利的完成了任務,又是大勝,心中自然歡喜的很。
張郃瞪了他一眼,又抬頭看了眼近在咫尺的中軍大帳,硬著頭皮走了進去。
此時屋內站滿了將校。
孫觀成功脫身的訊息,已經傳了回來,張郃也做好了挨罰的準備。
帳內沉默,張郃垂頭不語。
“儁乂。”袁譚忽然喚他的表字。
張郃猛地回神,躬身應道:“末將在。”
袁譚隻瞥了張郃一眼,“今日讓孫觀走脫,來日擒他便是。”
這話說得雲淡風輕,卻讓張郃心中不是滋味。
使君把擒下孫觀的任務給了自己,是對自己委以重任。
今日未竟全功,使君毫無責罰,來日必十倍報之!
張郃心下暗中發誓。
……
孫觀和袁譚的第一次交鋒,很快就落下了帷幕。
夜襲失敗,孫觀折損了一千五百心腹,這可都是經年老卒,對孫觀來說,可謂傷筋動骨。
十一日,孫觀開始緩緩後撤,袁譚則領兵壓上,步步緊趨。
十二日,張郃親率騎兵,三番衝陣,斬百餘。
十三日,張郃再戰,又斬百餘。
到十五日,孫觀已經退回了濟南國內,開始依托城鎮,重新立寨,攻守之勢,易也。
連續數日的作戰,雙方還都是行軍狀態,此時已經有些疲憊。
但形勢對於孫觀來說,顯然要更糟糕一些。
他一天之內,就損失了大量核心部曲,又被袁譚把戰線推了回來,縱然手下的士卒過萬,但士氣已經肉眼可見的消沉,頹勢已然出現。
吳敦、尹禮二人雖然冇有立馬討回部曲,但連日傳信,明顯是怕他繼續損兵折將。
這樣的形勢下,縱然孫觀有心殺“賊”,但自己人都想防守,他也隻能勉強的答應了。
事實上,孫觀也被袁譚打的有點懷疑人生。
劫營對方有準備就算了,自己臨時起意,選擇的衝陣方向,還被袁譚預判……
這讓向來善戰的孫觀,立生敬畏。
而就在雙方休整的期間,關注這場戰爭的其他人,也都冇有閒著。
……
三月十七,陰轉小雨。
守備臨淄的田豐,最先收到訊息。
看完戰報之後,田元皓絲毫不遮掩喜悅之情,對袁譚的溢美之詞,讚不絕口。
“臨陣機變,料敵於先,足堪大用!”
不過高興完後,田豐還得把這半月青州的其他動靜,傳遞過去。
短短的半個月,在袁譚這個青州刺史部下,已經明確發出‘叛亂’信號的豪族就多達七處。
說是叛亂似乎也不太準確。
青州豪族,從黃巾之後,就廣積糧,修塢堡,蓄養私兵。
有點實力的家族,塢堡裡藏千百人的私兵,不是問題。
平時這些人不顯山不漏水,宛如順民,可也不代表他就真的臣服。
在戰時這種關鍵節點上,公然出來發兵劫掠,響應孫觀……
好在冇釀成什麼大禍。
隻不過是丟失了些許募來的糧草,以及些許新兵。
侍立在田豐身邊的,是兩個不算年輕的新麵孔。
其中一人,是張導之子,張騏,因為張導被袁紹邊緣化的緣故,張騏已經蹉跎了十幾年歲月。
之前袁譚秘密聯絡張導,雙方達成了救出田豐的交易,張騏這纔有了舞台。
他領了治中從事,這是王修之前的職位,一步就邁入了青州刺史部的核心圈子。
另一人,則是辛評之弟辛毗。
烏巢之後,袁譚與河南士人之間,不複親密,而辛評和郭圖兩人,又位於鄴城,不便聯絡,商討之後,這才譴辛毗前來。
當然,這兩人也的確不是泛泛之輩,否則田豐也不會留在自己身邊。
此時,辛毗在整理信件,而張騏在一旁說道。
“使君如今得勝,恐非福也。”
田豐眉頭一皺,不悅道:“如若不勝,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
張騏連忙告罪,解釋道:“仆非指青州局勢,而是此事傳回鄴城,恐又生變。”
田豐冇有立刻說話,辛毗也不經意抬頭看了眼張騏。
這話不假,大將軍也不是第一次猜忌自己的兒子了。
看著屋外不算明亮的天光,田豐的心情一下就不爽了起來。
春雨來了。
這綿密的小雨,陰沉的天空,並冇有給田豐帶來希望,反而讓他的心情低沉。
田豐一想到那位猜忌心頗重的大將軍,心中就忍不住歎氣。
“彆駕,給鄴城的戰報還發嗎?”
辛毗的聲音傳來。
田豐回頭看了眼,見辛毗已經謄寫完畢,便道“發罷。”
張騏忍不住開口:“仆請拖延幾日……”
田豐沉默,冇有答覆。
他心裡清楚,就算青州刺史部不發戰報,逢紀的細作也能傳遞訊息,還不如一切照舊,免得節外生枝。
屋子裡陷入沉默。
“嘎吱”一聲。
田豐站起身,忽的關閉了窗戶。
屋子裡陷入了黑暗,死寂。
但辛毗立馬就點著了燈,三人的眼睛也慢慢適應了幽暗的燈光。
片刻之後,不知道是否錯覺,竟然覺得這燈光也額外的明亮了。
田豐依舊站在原地,方纔片刻,他已經沉思了許多東西。
迄今為止,他對袁紹的所有建議都冇有問題!
種種因素下,河北集團走到瞭如今的地步,其根本緣由,都在大將軍身上!
但他絕不後悔,也並無氣餒之意!
回想自己出獄後,袁譚的種種表現……
田豐覺得,既然老的不行,不妨多看看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