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官渡之戰開始 第57章 衝虎煞南(求追讀,求月票~)
-
辛巳年五月初一,辰時。
此時天光已經大亮。
袁譚親自領兵,已經埋伏在北海國南下的道路上。
跟在袁譚身後的,不是王修,而是從臨淄執意跟來的治中從事張騏。
袁譚根據已有的情報推算,今天大概率就是戰鬥爆發的時候。
他知道這張騏湊在自己麵前,是為了表現自我,但這幾日對方兢兢業業,事情做的也算不錯,便問道:“張治中,在軍營這兩日,可曾有所收穫。”
張騏道:“仆不入軍營,隻以為天下事與空談有彆,卻不知彆在何處,仆入了軍營,方知兵家之事,凶險異常,然使君調度兵馬,竟能令三軍如臂使指,實乃天授。”
袁譚愣了下,他還是第一次被身邊人如此奉承。
冇想到張騏這傢夥,濃眉大眼的,竟然會言語上拍自己的馬屁。
袁譚又問:“你跟隨了田公一些時日,又在營中閱覽文書軍報,現在覺得孫觀是否會南下馳援即丘?”
張騏馬上答道:“定然會的,使君和彆駕皆善戰之人,仆焉有質疑之理?”
這張騏,有點意思。
倒不是袁譚有多麼愛聽好話,而是一個追名逐利的傢夥,驟居高位,湊在自己的旁邊後,能夠剋製自己的表達……
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袁譚笑笑,一邊若無其事的巡視,一邊隨口發問:“我聽說你師從卜算大家,能不能卜一卦今日吉凶?”
張騏聞言,毫不推辭,當即排出三枚大錢,很快就給出了結論:“申子辰煞,衝虎煞南,使君在北,南賊有大凶之兆。”
袁譚聞言,眉梢微挑,道:“大凶之兆?詳細說說。”
張騏指著南方道:“使君請看,辰時屬龍,申子辰三合水局,其煞在南方。使君麾下雄兵伏於北,據水德而生,正應了以水克火之勢。南賊屬火,自投羅網,豈能不大凶?”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再者,孫觀有虎相,衝虎煞南。主敵軍主將有血光之災。今日天時地利皆在我方,孫觀若來,必敗無疑。”
袁譚:“卜算之事,玄之又玄,不過你方纔說南賊有大凶之兆,而非我軍大吉,這說法倒是謹慎。”
張騏躬身道:“兵者凶器,戰事危事。縱有十分勝算,亦當存三分敬畏。仆雖不通軍事,卻也明白這個道理。”
袁譚本來對卜算之道不甚了了,但此時聽罷,卻對張騏高看三分。
隻是,張騏卜卦得到的時間,是辰時。
現在已是辰時了……
看來這種事情,終究是信者自信。
就在這時,一騎快馬奔來。
斥候翻身下馬,稟報:“使君,此處往北十裡外發現敵軍蹤跡,約三千人,打的是孫字旗號。”
袁譚心中一驚,回首笑道:“看來你這一卦,倒是有幾分靈驗。”
……
“嗚……嗚……”
戰爭伴隨著號角聲,毫無預兆的開始打響。
孫觀麾下的將士,並冇有像預期之中陷入慌亂。
這群才渡河而過的步卒,在被騎兵包抄了後路之後,並未慌亂。
他們立刻就展露出驚人素質——前軍立盾成牆,中軍長戟如林,後隊弓弩手竟在行進間完成仰射準備。
整支軍隊猶如受驚的刺蝟,瞬間蜷縮成堅不可摧的戰鬥陣型。
“孫觀麾下,竟還有三千銳士,這是把老本都拿出來了啊……”
袁譚有些感慨。
但他為了這一仗,也做了許多準備。
包括征募民夫,四處擴軍,給足了北海國壓力,卻虛晃一槍,假裝要南下,故意破壞了北海國三人組同仇敵愾的心思。
還包括派遣王修,私下聯絡北海國大小豪族,煽動這群人作亂或者中立。
現在,這一仗終於來了,就在眼前。
吃掉這些人,接下來的攻城戰,就會輕鬆許多!
泰山賊必然是孫觀親自帶領,在發現被埋伏之後,第一時間就佈陣前壓,這種戰鬥的風格,也確係孫觀無疑!
正如袁譚所料,對方領頭的,正是孫觀。
事實上,孫觀在決定南下馳援即丘時,便已反覆推演過路徑上的風險,他甚至也想到了這是袁譚“圍魏救趙”的打算!
從北海南下,這條道路一路寬闊平坦……
隻有此處,有大河東流,他豈能不加防備?
於是他選擇了天亮渡河,隻在白日行軍,爭取把風險降到最低!
逢敵的第一時間,孫觀的聲音就響了起來。
“袁譚小兒,欲斷我等歸路!前有強敵,後無退路,唯有一條血路,殺穿當麵之敵,方能覓得生機!隨我破陣!向前者生,後退者死!”
“破陣,求生!”三千泰山老賊齊聲怒吼,聲震四野。
一時間,這群被伏擊的泰山賊氣勢淩人,彷彿他們纔是這片戰場上的主宰!
盾牆在前,步伐堅定,長戟如林,寒光閃爍。
孫仲台已經做出了最好的應對方式!
袁譚立在中軍後方,登高眺望。
“賊眾士氣正旺……可惜勝負生死在此,避不得。”
戰場調度,是個很麻煩的事情。
雖然他有騎兵,理論上可以放開一個口子,讓這群起了死誌的泰山賊衝出去,泄了殺氣,再進行追殺……
但上過戰場的人,都知道此舉絕不可取。
原因很簡單,冇有實時通訊,軍隊裡底層軍士是無法感知到變動的,一旦調動,就容易引起成建製的崩潰,己方反而成了獵物。
最經典的,就是淝水之戰。
所以,就算孫觀來勢洶洶,也必須正麵對敵!
“使君,仆聽聞,上個月張郃放走了孫觀,深以為恨,此番有他正麵接戰,必然奮兵,一雪前恥。”張騏立馬說道。
袁譚道:“我正是知道張郃的心思,才故意如此安排的啊。”
張騏再拜服。
袁譚的內心深處,是希望這一仗不要出任何插曲的。
先前張騏的卜算已經應驗,更是給了他一種莫須有的期待,想要看著孫觀的幾千人喪命於此,從而迅速的拿下北海!
再之後,得準備重返冀州,爭奪袁紹身後的政治遺產了!
袁紹和曹操著急在東郡分出勝負……
自己又何嘗不急?
孫仲台,你也該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