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從官渡之戰開始 > 第69章 吳質歸來(求追讀,求月票~)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從官渡之戰開始 第69章 吳質歸來(求追讀,求月票~)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崔琰在青州的時間過的很快。

眨眼間,就到了六月中旬。

六月十三,袁譚正在處理政務,趙雲忽然進來稟告,說吳質回來了。

“使君,質剛從琅琊歸來。”吳質風塵仆仆,但神色裡帶著喜色,“王祥已經被質說動,舉家來了臨淄!”

“大善!”

袁譚聞言,撫掌而笑,“季重此行,可謂立下大功!王休徵名滿徐州,其至孝風骨,正是我青州所需之楷模。”

他當即對侍立一旁的張騏吩咐:“即刻於城東擇一彆院,供王祥及其家眷居住,一應器物用度,皆按上賓之禮,勿使其有半點不便。”

“騏明白。”張騏躬身領命,立刻下去安排。

兩人交談不過片刻。

吳質心中正是得意,準備細說如何以“使君重孝道,欲立青州為仁德教化之地”說動王祥,卻見廳外趙雲神色凝重,再次帶風而入。

“使君,”趙雲抱拳,“北海劇縣加急,民變洶洶,兼有血案!”

屋內因王祥到來而生的高興情緒,瞬間被這訊息凝固。

袁譚目光一凝:“講來。”

“劇縣東鄉豪強趙虎,為奪水源,率眾毆殺軍屬陳老丈夫婦。陳老丈有子陳大,在徐盛校尉麾下效力,聞訊當夜單騎離營,持刃闖入趙氏塢堡,手刃趙虎及其子侄、惡仆共計三十七人,血洗趙府,而後……不知所蹤。”

趙雲頓了頓,道:“劇縣官府已行文通緝陳大郎。然東鄉乃至劇縣民情鼎沸,皆言趙氏該死,陳大郎乃當代孝烈!甚至有鄉老聚集,欲聯名為陳大郎請願。軍中……亦多有議論,言‘使君若殺孝子,寒三軍之心’。”

轟!

此言如五雷轟頂!

吳質臉上的神情瞬間僵住。

他剛迎來以“孝”聞名的王祥,轉眼就麵對一個因“孝”而血濺滿門的極端案例!

這簡直像是命運對他的嘲諷!

更像是一記無形的耳光,抽在了袁譚的臉上!

袁譚冇有立刻說話,他臉上的笑意斂去,隻一個瞬間廳內的空氣彷彿凝固了,壓得吳質幾乎喘不過氣。

他的手指敲擊案幾,規律、穩定。

幾個呼吸之後,那敲擊聲戛然而止。

袁譚抬起眼,直接下達命令:

“趙虎雖死,其罪不赦。傳令:趙氏餘黨,凡參與行凶者,立斬。其家產,半數為陳家立祠厚葬,撫卹鄉裡,餘者充公,於東鄉修‘慰親渠’,永紀此事。”

命令簡潔,直接,冇有絲毫拖泥帶水。

第一步,以鄉野豪強人頭,最快速度迴應民怨,安撫軍心,占據道義製高點。

他目光轉向吳質:“季重,劇縣縣令、縣尉,坐視慘劇,瀆職枉法,動搖我青州根基,即刻起,罷黜鎖拿,押至臨淄,明正典刑,其舉主、關聯者,由你一併徹查。”

第二步,就以此案,展開整肅內部的契機。

吳質領命而去,袁譚獨坐廳中,陷入沉思。

他知道,劇縣之事絕非孤例。

青州六郡國,豪強林立,這些人雖未明麵結盟,卻如同一張大網,牽一髮而動全身。

他今日處置趙氏,明日便會有張氏、李氏暗中串聯。

當初就有人相應孫觀,隻是他顧及戰事,力有未逮,事到如今,也該清算了。

果然,不過兩日,臨淄城中便有了風聲。

“使君此舉,雖合軍心,卻失士望啊。”

“陳大一介軍漢,擅殺望族三十七口,雖情有可原,然法理難容。若縱容此風,青州豈不成了武夫橫行之地?”

“袁青州重武輕文,非長治久安之象。”

這些議論雖然流傳於市井,卻通過沮授的細作組織,一字不落地呈於案前。

袁譚冷笑一聲,並未立即發作。

他清楚,這是有人在試探他的態度。

他需要這群人醞釀,發酵,最後一網打儘!

……

眨眼間,崔琰在青州已逾十日。

他去了軍營,見了徐盛操練新兵,也去了鄉間,看了百姓墾荒修渠。

所見所聞,與他一開始心中所想,大相徑庭。

袁譚並未刻意安排,卻也不阻攔他任何行程。

但今日,劇縣血案的訊息傳來……

崔琰靜坐驛館中,沉吟不語。

隨行從人低聲道:“都尉,袁刺史此舉,雖安撫了軍心,卻也得罪了青州大族。他若不能妥善處置,隻怕內亂將起。”

崔琰抬眸,目光清冽:“趙虎毆殺軍屬在前,陳大複仇在後。袁青州誅趙氏餘孽,撫卹軍屬,整肅官吏,何錯之有?”

從人一怔,不敢再言。

崔琰心中卻明鏡一般:在這些豪強大族眼中,農戶的性命,與草芥何異?

他們掌控一方,盤踞多年,視律法為工具,而非準則。

袁譚此舉,看似處置了一個罪有應得的趙虎,實則是在挑戰這群人習以為常的特權。

這無關對錯,隻關乎利益。

在鄴城時,他聽聞的袁譚,是跋扈、是魯莽、是父蔭下的紈絝。

現在看來,的確魯莽,但含義大有不同。

他承認,關於袁譚的印象在一點點被顛覆。

袁青州,更無大將軍所憂慮之事。

“該回去了。”

隻是,崔琰還想看看,這青州的局麵,袁譚到底要如何處置。

在他心中,青州亂了太久,應該用重典重新束縛人們的行事準則,雖然會有一時的衝突,但想要長治久安,非此不可。

“且看袁青州,如何行事。”

……

時間推移。

一連數日,整個青州坊間,流言非但未曾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甚至開始出現一些極端言論,言及袁譚“欲儘誅青州大族以肥其軍”。

刺史府內,張騏麵色凝重,將收集到的情報一一稟報。

“使君,流言惑眾,尚可應對。然各地郡縣回報,此前推行之墾荒、編戶政策,阻力明顯增大,多有豪強蔭庇人口、隱匿田畝,地方官吏或畏於其勢,推行緩慢。”張騏語氣沉重。

他補充道:“北海、樂安幾地,甚至有豪強私下串聯,以‘保境安民’為名,操練部曲,規模雖不大,其心可誅!”

“他們在試探。”袁譚冷笑。

“我若退一步,彼輩隻會更加得寸進尺。”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