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胡椒到蒸汽機的大唐傳奇 第101章 贏了的代價
太極殿的金磚被晨光鍍上一層暖金色,磚縫裡積著經年累月的灰塵,在光線下顯出細密的紋路。殿角的青銅鶴香爐裡飄出嫋嫋檀香,一縷縷纏繞著梁柱向上攀升,與百官朝服上的熏香交織成莊重而肅穆的氣息。李世民坐在龍椅上,手指輕輕敲擊著禦案,案上的青銅鎮紙映出他深邃的眼眸,目光緩緩掃過階下群臣,最後定格在站在武將佇列末尾的李傑身上。
昨日禁苑的熱鬨彷彿還在眼前——官員們捧著胡椒烤肉時嘴角沾著的油光,房玄齡抹著胡餅碎屑時滿足的笑容,尉遲恭拍著肚子喊「過癮」時震得鎧甲嗡嗡作響的憨直神態,還有李承乾轉身離去時那僵硬如木偶的背影。這些畫麵在他腦海裡翻騰,最終都化作一聲不易察覺的歎息,消散在檀香繚繞的空氣裡。
「李傑。」李世民的聲音打破了殿內的寂靜,像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漣漪,「你上前一步。」
李傑應聲出列,緋色官服在晨光裡格外鮮亮,衣料上的暗紋隨著他的動作微微起伏。他走到殿中,躬身行禮時,左臂的袖子不經意間滑落,露出纏著厚厚繃帶的小臂,繃帶邊緣隱約可見暗紅的疤痕,像一條猙獰的小蛇盤踞在麵板上——那是火災時為搶救胡椒苗被滾燙的橫梁燙傷的痕跡,此刻在肅穆的朝堂上,顯得格外刺眼。
百官的目光齊刷刷地落在那道疤痕上,昨日在禁苑隻顧著驚歎胡椒的美味,竟沒人留意到這位年輕農官還帶著傷。戶部侍郎想起自己昨日說的「價跌三成」,臉上不禁有些發燙,下意識地將官帽往下壓了壓;幾位曾在朝會上質疑過李傑的禦史更是低下頭,盯著自己的朝靴,避開那道灼目的傷痕,彷彿那不是燙傷,而是打在他們臉上的巴掌。
李世民的目光也停留在繃帶上,眉頭微微蹙起,眼角的皺紋更深了些。他想起三個月前李傑在太極殿立下軍令狀時的堅定,那時這個年輕人穿著洗得發白的布袍,站在殿中像一株倔強的白楊;想起火災後禁苑傳來的焦糊味,連宮中都能聞到,當時他心中的惋惜與憤怒;想起昨夜司天台呈報的星象圖——紫微星旁有新星乍現,光芒雖弱卻異常明亮,主「農星現世,國泰民安」。這些碎片在他心中拚湊出一個清晰的輪廓:眼前這個年輕人,是真的在用命做事。
「李傑,你贏了。」李世民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曠的大殿裡回蕩,帶著金屬般的質感,「這三個月,你受的苦,朕都看在眼裡。」他頓了頓,目光突然轉向站在太子位上的李承乾,語氣陡然轉厲,像寒冬的北風刮過,「你看看!」
李承乾渾身一顫,像被冰水澆透,牙齒都忍不住打了個寒顫。他抬起頭,正對上父皇冰冷的目光,那目光裡有失望,有憤怒,還有一種讓他膽寒的審視,彷彿要將他從裡到外看個通透。「一個外臣,為我大唐社稷儘心儘力,哪怕烈火焚身也在所不惜。」李世民的聲音像鞭子一樣抽在李承乾身上,每一個字都帶著重量,「而你,身為大唐太子,國之儲君,卻在背後搞陰謀詭計,用陰私手段對付忠良!你對得起朕的教誨嗎?對得起東宮那塊『明德』牌匾嗎?對得起天下百姓對儲君的期待嗎?」
三個連珠炮似的質問,像三顆驚雷在殿中炸響,讓李承乾的臉瞬間變得慘白如紙。他「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錦袍的下擺鋪在金磚上,像一朵失了色的花。「兒臣……兒臣知罪……」他的聲音抖得不成樣子,帶著哭腔,額頭緊緊貼著地麵,能清晰地感受到金磚傳來的冰涼,順著額頭蔓延到全身,「兒臣一時糊塗,被奸佞矇蔽了心智,求父皇責罰!」他的手指緊緊攥著錦袍的衣角,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
「責罰?」李世民冷笑一聲,龍袍的衣袖在禦案上掃過,帶起一陣風,吹得案上的奏摺微微翻動,「若不是李傑命大,若胡椒苗真被你燒毀,你可知會給大唐帶來多大損失?西域諸國若是知曉我大唐儲君如此心胸狹隘,會如何嘲笑朕?天下百姓若是知道他們的儲君隻會用陰招對付有功之臣,會如何看待朕的教誨?」他越說越氣,胸口劇烈起伏著,龍袍上的十二章紋彷彿都因他的怒火而顫動,殿內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連檀香都似乎凝滯了。
長孫無忌連忙出列,花白的胡須微微抖動,躬身道:「陛下息怒,太子雖有錯,但已閉門思過多日,想必已痛改前非。李傑大人也未受重傷,胡椒培育亦大獲成功,這已是天大的幸事。不如就此作罷,讓太子戴罪立功,協助李傑大人推廣胡椒種植,也算彌補過錯,為大唐百姓做些實事。」他知道,此刻若再追責,隻會讓朝堂動蕩,於國不利,畢竟李承乾是國之儲君,一舉一動都關乎國本。
房玄齡也連忙上前一步,拱手附和道:「長孫公所言極是。太子年輕,難免有衝動犯錯之時,關鍵是能知錯就改。李傑大人胸懷坦蕩,想必也不會計較過往的些許不快。」他看向李傑,眼神裡帶著一絲期盼——這個年輕人的態度,或許能決定此事的走向,若是他能說句緩和的話,此事便能圓滿解決。
所有人的目光又聚焦在李傑身上,像無數盞燈照在他身上,讓他成為整個太極殿的中心。李承乾跪在地上,後背的冷汗浸濕了錦袍,貼在麵板上冰涼刺骨,心裡暗暗祈禱李傑能替他說句好話,哪怕隻是一句無關痛癢的勸解。
李傑卻隻是躬身道:「陛下,太子殿下或許隻是一時失察,並非有意為之。如今胡椒培育已成,當務之急是推廣種植,讓百姓儘快受益,至於其他瑣事,臣不敢妄議。」他沒有替李承乾求情,也沒有落井下石,語氣平靜得像在說一件尋常的天氣變化,彷彿昨日禁苑的火災與他毫無關係。
李世民深深看了李傑一眼,這個年輕人不僅有才華,更有難得的沉穩和大局觀,不被私人恩怨所困。他擺了擺手,語氣緩和了些許:「李承乾,你且起來。罰你將《農桑輯要》抄寫百遍,三個月內呈上來給朕過目。若有一字錯漏,朕定不饒你!」
「謝父皇!謝父皇!」李承乾如蒙大赦,連滾帶爬地站起來,膝蓋在金磚上磕出的紅印清晰可見,卻顧不上疼,隻是一個勁地謝恩,額頭上的冷汗順著臉頰滑落,滴在錦袍上暈開一小片深色的痕跡。經此一事,他看向李傑的目光裡,除了以往的怨毒,又多了幾分難以言說的忌憚,這個看似溫和的年輕人,比他想象中更難對付。
李世民的目光重新回到李傑身上,語氣緩和了許多,帶著一絲暖意:「李傑,你為大唐立下大功,朕自然不會虧待你。說吧,你想要什麼賞賜?」他頓了頓,聲音傳遍大殿的每個角落,「金銀?爵位?還是封地?隻要你說得出,朕就給得起!」
滿朝文武都屏住了呼吸,連空氣都彷彿凝固了。這可是天大的機會!誰不知道陛下一言九鼎,此刻開口,便是潑天的富貴。金銀能讓子孫後代衣食無憂,躺在錢堆裡過活;爵位能光宗耀祖,讓家族在朝堂上站穩腳跟;封地更是能傳之萬世,子子孫孫都有依靠。多少人寒窗苦讀數十載,在官場摸爬滾打一輩子,就是為了這一刻的恩賜。不少官員的目光裡露出羨慕甚至嫉妒的神色,暗自猜測李傑會選什麼,有人覺得他會要爵位,有人覺得他會要封地,畢竟年輕人大都渴望這些。
李傑卻依舊躬身站在那裡,臉上沒有絲毫激動,彷彿陛下說的不是潑天富貴,而是尋常的柴米油鹽。他的目光平靜地望著龍椅上的李世民,眼神清澈,彷彿在思考著什麼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事情,對那些誘人的賞賜毫不在意。
大殿裡靜得能聽到香爐裡香灰掉落的細微聲響,還有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李承乾站在一旁,雙手緊緊攥著,心裡暗暗詛咒:最好獅子大開口,惹得父皇不快,讓他偷雞不成蝕把米!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則帶著期待,想看看這個與眾不同的年輕人,會做出怎樣的選擇,他們隱隱覺得,李傑不會按常理出牌。
李世民也有些意外,他原以為李傑會趁機請求高官厚祿,畢竟年輕人大多渴望權勢地位,沒想到他竟如此沉得住氣。他不由得對李傑又多了幾分欣賞,耐著性子等待他的回答,禦案上的檀香依舊嫋嫋,在他眼前織出模糊的影子。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