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胡椒到蒸汽機的大唐傳奇 第115章 製度的博弈
太極殿的梁柱如上古巨獸的肋骨,在晨光裡投下深褐色的陰影,鎏金的鴟吻蹲踞在屋脊,喙尖泛著冷光。李傑站在文臣列尾,錦緞官袍的下擺輕輕掃過金磚地麵,手裡捧著的麻紙卷被指尖摩挲得發皺。紙上「胡椒專賣製」五個大字墨跡未乾,是昨夜就著三盞油燈寫就的,字裡行間藏著他反複推敲的盤算——這不僅是要將胡椒貿易攥在朝廷手裡,更是要為大唐開辟一條能與絲綢之路媲美的黃金財源。
「陛下,臣有本奏。」戶部侍郎崔知悌從佇列中走出,紫袍曳地如深潭靜水,腰間金魚袋隨著步伐輕晃,聲音裡帶著世家子弟特有的從容:「關中秋收已畢,各州糧稅陸續入庫。據戶部覈算,今年粟米總產較去年增一成,太倉儲糧可支三年軍餉,實乃豐年之兆。」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玄色龍袍上的日月星辰十二章紋在殿中燭火下流轉,他撚著頜下長須輕笑,聲音透過殿宇的穹頂回蕩:「這多虧了李寺丞推廣的新犁與農法。」目光轉向李傑時,帶著幾分讚許,「你近日在司農寺推行農技,關中百姓多有稱頌,今日可有要事啟奏?」
李傑上前三步,將麻紙卷高舉過頂,袍袖滑落露出小臂,上麵還留著幾處為試驗田翻地時磨出的薄繭:「陛下,臣欲推行『胡椒專賣製』,規範胡椒種植與流通,懇請陛下聖裁。」
話音未落,朝堂上便掀起一陣竊竊私語,如同平靜湖麵投入石子。崔知悌眉頭擰成川字,率先出列反駁:「李寺丞此言差矣。胡椒雖屬珍稀作物,終究是田間所產,自漢時傳入中原,向來是民間種植自由,買賣隨心。朝廷若強行專賣,豈不是與民爭利?恐傷百姓之心。」
他身後的幾位老臣紛紛附和,吏部尚書裴矩撫著花白鬍須,聲音蒼老卻帶著分量:「自武德年間定鼎以來,從未有過作物專賣之例。鹽鐵專賣乃是國之根本,胡椒區區香料,若開此先例,往後桑麻、茶葉皆可效仿,豈不擾亂農桑秩序?」
李傑抬眼看向崔知悌,目光清亮如洗:「崔侍郎此言,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胡椒非尋常作物,實乃戰略物資。」他轉向李世民,聲音陡然提高,「西域諸國以胡椒為硬通貨,一匹河西戰馬需百斤胡椒方可換得;波斯商人在長安西市交易,一斛胡椒等值於十兩黃金,可抵農戶十年賦稅。」
殿中瞬間安靜,連燭火燃燒的劈啪聲都清晰可聞。李傑繼續說道:「若任由民間私賣,必被奸商囤積居奇。去年冬天,長安胡椒價格一月之內暴漲三倍,便是明證。長此以往,不僅百姓望胡椒而卻步,國庫亦難獲其利,豈不是讓外邦與奸商賺走大唐的銀錢?」
「你說胡椒能換戰馬?」兵部尚書侯君集猛地抬頭,銅盔上的紅纓劇烈顫動,他昨日剛收到西域軍報,突厥人又將戰馬價格抬高了兩成。「去年我軍在龜茲求購戰馬,被西突厥人百般刁難,若真能用胡椒換馬,何樂而不為?」
李傑從袖中取出一本藍布賬冊,正是農技隊送來的關中胡椒收成記錄,冊頁邊緣還沾著幾點胡椒末:「今年關中試種胡椒三百畝,畝產可達五十斤。按當前市價每斤一貫計算,總產量摺合銅錢七千五百貫,可換戰馬一百五十匹。若推廣至全國,年產量可達萬斤,足以支撐西域駐軍的戰馬需求,再不必看突厥人臉色。」
崔知悌仍不服氣,袍袖一拂:「即便胡椒能換戰馬,專賣製也未免太過嚴苛。長安西市有三十餘家香料商戶,世代經營胡椒貿易,豈能說禁就禁?」
「臣的專賣製,並非禁絕民間買賣。」李傑展開麻紙細則,讓內侍呈給李世民,自己則站在殿中逐條解釋:「其一,民間種植胡椒需向司農寺申請『胡椒引』,引上註明種植麵積與地塊四至,憑引購買種子,如此可防止濫種侵占糧田;其二,收獲後,司農寺按市價加兩成收購,既保證農戶利益,又杜絕商戶壓價;其三,商戶需持『銷售引』方可售賣,嚴禁私下交易,如此便可掌控流通,防止走私至外邦。」
他目光掃過眾臣,語氣鏗鏘:「如此一來,農戶種胡椒比種粟米多賺三成,商戶依規經營仍有利潤,國庫每年可增收十萬貫,兼顧三方,何來嚴苛之說?」
李世民接過細則,手指在「市價加兩成」字樣上輕輕敲擊,抬頭問道:「加兩成收購,國庫能否承擔?」
「陛下放心。」李傑早有準備,「胡椒收購後,三成供宮廷與軍隊使用,七成由市舶司遠銷海外。據廣州港傳來的訊息,南洋諸國對胡椒需求甚殷,售價是長安的三倍,扣除運輸成本,利潤仍可達成本的兩倍,足以覆蓋加價支出,每年還能為國庫增收至少十五萬貫。」
崔知悌還要爭辯,李世民卻抬手製止。皇帝沉吟片刻,將細則卷好放在龍案上:「李寺丞此法,既保民生,又利國庫,兼顧內外,實屬良策。準了!」他看向司農寺少卿,「即刻傳旨,由司農寺牽頭,戶部提供桑皮紙與印泥,禮部協調市舶司,一月內將『胡椒引』印製發放,不得有誤。」
「臣遵旨!」李傑躬身領命時,餘光瞥見崔知悌臉色鐵青如鍋底,而侯君集卻朝他微微頷首——這場朝堂博弈,他以農科院的經濟理論為矛,以大唐的實際需求為盾,終究是贏了。
退朝時,晨光已漫滿天街,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照得發亮。侯君集快步跟上,鐵甲甲片碰撞出清脆聲響:「李寺丞好膽識,若胡椒真能換戰馬,你便是我大唐的衛青、霍去病。」
李傑拱手笑道:「侯尚書過獎,皆是為陛下分憂,為大唐謀利。」他知道,侯君集掌管兵部,最缺的就是戰馬,有這位沙場老將支援,專賣製推行定會順暢許多。
回到司農寺,老李已帶著二十個工匠候在院中,地上擺著裁好的桑皮紙、硃砂印泥與雕版工具。聽聞專賣製獲批,老李笑得眼角皺紋堆成溝壑:「大人,這『胡椒引』該如何印製?需用何種紙張,何種印鑒?」
「用三丈桑皮紙,浸過桐油的那種,厚韌耐存。」李傑蹲下身,撿起一張桑皮紙在指間揉搓,「印鑒要用司農寺的銅印,再加上三重防偽暗記。」他轉身進房取來筆墨,在紙上畫下暗記樣式:第一道是引票邊緣的胡椒藤水紋,第二道是「農」字筆畫裡藏著的小胡椒粒,第三道最隱秘,是雕版角落一個隻有芝麻大的缺口,需用放大鏡才能看清——這是他借鑒現代票據防偽技術設計的。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