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胡椒到蒸汽機的大唐傳奇 第82章 肉湯裡的真相
黑陶鍋裡的羊肉湯咕嘟作響,乳白的湯色裡浮動著撕碎的胡椒葉,辛香混著肉香漫過金磚地縫,纏上梁柱上的盤龍浮雕,連殿角銅鶴香爐裡的檀香都被壓了下去。李世民盯著李傑遞來的玉碗,碗沿凝著細小的水珠,映得他龍袍上的十二章紋都柔和了幾分。
「陛下請用。」李傑單膝跪地,碗底與金磚輕觸,發出「叮」的脆響。他的指尖還沾著胡椒葉的碎末,辛香順著指縫鑽進衣袖,像揣著團暖烘烘的火。
李世民接過玉碗,拇指摩挲著冰涼的碗壁。殿內靜得能聽見湯麵熱氣破裂的輕響,李承乾攥著朝笏的指節泛白,長孫無忌的花白鬍須微微顫抖,連武媚娘垂在袖中的手都攥成了拳——這碗湯,盛著的何止是羊肉,更是胡椒苗的生死,是朝堂勢力的天平。
玉匙舀起的瞬間,湯色在晨光裡泛著琥珀光。李世民吹了吹浮沫,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胡椒的辛辣先是在舌尖炸開,隨即化作暖流淌向喉頭,羊肉的醇厚被襯得愈發鮮明,連骨髓燉出的鮮香都多了層靈動的底味。他眉頭倏地舒展,像被春風拂過的凍河:「這味道……」
「陛下覺得如何?」李傑的聲音裡帶著不易察覺的緊張。這口湯不僅要證明無毒,更要讓李世民嘗到胡椒的獨特價值——比茱萸少了份衝辣,比花椒多了縷清冽,正是中原調味缺失的那抹層次。
李世民又舀了一大勺,玉匙碰撞碗壁的脆響裡,他喉結滾動得格外清晰:「比用茱萸調味更鮮!」他將碗底的湯一飲而儘,抹了抹嘴角的油星,龍椅的扶手被拍得「砰砰」響,「這哪是妖物,分明是好物!李德全,給百官分湯,都嘗嘗!」
太監們捧著托盤穿梭在朝班間,玉碗碰撞的叮當聲像串流動的樂符。戶部尚書第一個接碗,剛抿了口就瞪大了眼——他前日還在奏摺裡寫「胡椒性寒,多食傷身」,此刻卻忍不住咂嘴:「這辛辣裡帶著回甜,燉肉竟有如此奇效!」
禮部侍郎捏著碗沿的手指發顫。湯裡的胡椒葉碎片還浮在表麵,他盯著看了半晌,終究抵不過香氣誘惑,仰頭灌了半碗,燙得直哈氣卻不肯鬆口:「難怪西域諸國當個寶……老臣先前是糊塗了!」
輪到長孫無忌時,托盤在他麵前頓了頓。老狐狸的目光掃過李傑,又落在李世民舒展的眉頭上,接過碗的手像托著塊烙鐵。羊肉湯滑過喉嚨時,他心裡咯噔一下——這味道與家中藏的西域胡椒絲毫不差,去年西域商人送來的那包,他還當稀罕物鎖在樟木箱裡,此刻卻被個罪臣當眾煮成了湯,還要被陛下稱讚。
「如何?」李世民的目光突然掃過來,帶著審視的銳利。
長孫無忌喉結滾了滾,將碗底的殘渣舔得乾乾淨淨,花白的胡須上沾著油星:「陛下英明,此物確有獨到之處。」他說著違心話,指節卻將玉碗捏出了道淺痕——既恨李傑搶占先機,又懊惱自己沒能早點看出胡椒的價值,更怕李世民追問「家中是否有胡椒」,後背的冷汗瞬間浸透了中衣。
李承乾接過湯碗時,手抖得差點把湯灑在明黃常服上。辛辣味嗆得他咳嗽兩聲,眼淚卻不是辣出來的——他比誰都清楚胡椒的金貴,東宮庫房裡還堆著三箱西域貨,是準備用來拉攏邊將的,此刻卻被李傑用一鍋湯攪得滿城皆知,連父皇都讚不絕口,先前的謠言像記響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他臉上。
「味道如何?」李世民看向兒子,語氣裡帶著刻意的平和。
李承乾強擠出笑,將湯碗遞還太監:「兒臣……兒臣覺得尚可。」他不敢說不好,更不願說好,含糊的回應引來得力官員的竊笑,連武媚娘垂著的眼簾都抖了抖,像是在憋笑。
武媚娘接碗時,指尖與太監的托盤輕觸。她舀湯的動作緩而穩,玉匙在碗裡劃了個半圓,將沉底的胡椒葉碎片都攏到匙中。辛香漫過鼻尖時,她抬眼望向李傑,目光像浸了湯的暖玉——這步險棋走對了,用一鍋湯堵住悠悠眾口,比十份奏摺都管用。
「媚娘覺得呢?」李世民的聲音裡帶著笑意。他知道這位才人通醫術,對香料也頗有研究。
武媚娘屈膝行禮,湯碗舉過眉心:「回陛下,胡椒辛溫,既能去腥又能提鮮,燉肉時加少許,可消肉膩,臣女以為……確是良材。」她特意加重「良材」二字,像在給李傑的奏請鋪路。
湯碗傳過整個朝班,連最古板的禦史大夫都咂著嘴說「味勝山珍」。李世民看著官員們臉上的讚歎,指尖在龍椅扶手上輕輕敲擊,目光在李傑與李承乾之間來迴流轉,像是在權衡著什麼。
「李傑,」他突然開口,打破了殿內的寧靜,「你說這胡椒不僅能調味?」
「是。」李傑伏地叩首,額頭撞在金磚上,發出清脆的響聲。這聲應答裡,有釋然,更有謀劃——是時候丟擲真正的殺招了。
「陛下,臣有奏。」他從懷中掏出個牛皮賬本,封皮上用硃砂寫著「雍州試種錄」,「胡椒不僅能調味,還能入藥。《神農本草經》有載,其性溫熱,可去腥氣、消積食,西域牧民常用來防治風寒。」
賬本被李德全呈到龍案上,李世民翻開的瞬間,瞳孔驟然收縮。泛黃的紙頁上,毛筆字工整得像印刷的:「貞觀三年春,雍州試種胡椒二十畝,畝產乾品一十五斤,以市價每斤八匹絹計,摺合一百二十匹……」旁邊還畫著簡筆畫,苗株高度、果穗數量標注得清清楚楚。
「十五斤?」李世民的手指點在數字上,龍椅的扶手又開始發顫,「西域貢椒每斤要十二匹絹,還常斷貨!若我大唐能自種……」他突然看向戶部尚書,「去年西域胡椒貿易,我朝外流多少絹帛?」
戶部尚書額頭冒汗,算盤珠子打得劈啪響:「回陛下,僅官方貿易就有三十萬匹,民間走私更是不計其數……若能推廣種植,每年至少省二十萬匹!」這個數字像道驚雷,炸得不少官員直吸氣——二十萬匹絹夠裝備三個軍鎮的甲冑了。
李傑適時補充:「臣在雍州試種時,讓農戶在田埂邊角套種,不占主糧地。秋收時統計,種胡椒的農戶比往年多收三成,不僅夠自家調味,還能賣給藥鋪。」他指著賬本裡的農戶簽名,「這些都是農戶按的指印,可查可驗。」
長孫無忌的心沉得像塊鉛。他終於明白李傑的圖謀——這哪裡是為胡椒正名,分明是借著一鍋湯,要在大唐推廣新作物,甚至可能動搖現有的貿易格局。而自己還藏著西域胡椒想抬價,此刻在賬本的數字麵前,像個跳梁小醜。
「民間反響如何?」李世民的目光亮得驚人,手指在「農戶增收」幾個字上反複摩挲。他登基後最憂心的就是民生,若胡椒能讓百姓增收,又能節省國庫,這比任何祥瑞都實在。
「雍州刺史有奏報,」李傑從賬本夾層抽出份公文,「當地農戶求著擴大種植,隻是缺苗種和技術。臣已培育出適合關中氣候的品種,比西域苗早熟一個月。」他抬頭時,目光與武媚娘短暫相遇,她眼中的讚許像滴蜜,悄悄融進心底。
李承乾突然出列,朝服的褶皺裡還沾著湯漬:「父皇,此事需謹慎!西域氣候與關中不同,試種成功不代表能推廣,萬一勞民傷財……」他不能讓李傑借著胡椒站穩腳跟,更不能讓武媚孃的同盟勢力壯大。
「謹慎是對的,但不能因噎廢食。」李世民打斷他,將賬本揣進龍袍袖中,「李傑,你明日將培育的種苗呈上來,朕讓司農寺牽頭,在關中選五處試點,由你指導種植。」他看向長孫無忌,「司空兼管農桑,這事你要盯緊了。」
長孫無忌的老臉一陣青一陣白,隻能躬身領旨:「臣遵旨。」心裡卻把李承乾罵了千百遍——若不是東宮非要散佈謠言,何至於讓李傑借著獻湯的機會,把胡椒種到了陛下心坎裡?
武媚娘站在朝班末尾,看著李傑挺直的脊梁,突然覺得那鍋羊肉湯的辛香裡,藏著比權謀更動人的東西——是百姓增收的賬本,是試種成功的種苗,是技術打破壁壘的力量。她袖中的手輕輕鬆開,掌心已被汗浸濕,卻帶著種前所未有的篤定。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