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劍山莊開始無敵 第二十章飛龍
-
“嶽元帥,話雖如此,我還有一句話要叮囑,雖然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俗話說三綱五常,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但孟夫子也說過,“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如今嶽元帥你身負大宋千萬百姓的希望,還請元帥包下有用之身,我隻元帥並非貪生怕死之徒,可是人生在世……死容易,活著才難呐……”
易繼風語氣誠懇,看的嶽飛不由得深感歎息,一把將易繼風攙了起來,輕輕點頭道:“我知你心思,我大宋還有你這樣的忠臣義士,我深感欣慰,若是天下人皆有你這般的忠義,我大宋又怎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易繼風心中暗道:“如果全天下都和我一樣,那江山早就不姓趙了,我們唱著東方紅,走進新時代了……”
麵上卻道:“嶽元帥,既然你心意已決,我不再多勸,隻是此去京都還有些時日,無論聖心如何,還請嶽元帥撰寫兵書一部,後人或可仰仗此書綿延大宋氣運。”
說的就是你郭靖,雖然現在張君寶比你早出生,但是說不定若乾年後就有什麼勞什子的五絕和九陰真經,到時候郭靖也當揚名立萬啊。
嶽飛聞言也並未一口答應,而孫公公卻又開始催促。
“嶽元帥,可彆誤了時辰,咱家可還在這候著呢。”
嶽飛隻得靠近易繼風,在他耳邊說道:“小兄弟,你俠肝義膽,乃是十足的忠義之士我卻還有一件要事要托付給你,你去幫我找飛龍將軍,把這件東西交給他,他就會明白一切。”
說罷嶽飛坦然轉身,拱手抱拳,跪在地上道:“臣,嶽飛,接旨!”
……
在回去的路上眾人都十分沉重,冇想到付出了這麼多人的性命,但是結局還是冇能改變什麼,一種深深地無力感籠罩在眾人心頭。
秦思容卻忽然湊過來問道:“嶽元帥最後的遺言是什麼啊?”
“事關重大,這裡人多耳雜,我們還是回去再說吧。”易繼風卻先賣了個關子。
秦思容心中大動,但是卻也不好多說什麼,隻是默默的跟在易繼風的身後。
而易天行似乎是完全的聽了易繼風的話,雖然心中還是對秦思容十分在意,麵上卻還是故作矜持,隻保持著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有一搭冇一搭的和張君寶閒聊。
“是啊是啊,我好像聽到了什麼兵書什麼什麼,易大俠你說是吧。”
“不是,我聽到是易大俠勸嶽元帥留下兵書,那肯定冇寫完啊,是不是嶽元帥這些年來打金兵積攢的金銀財寶,留下來的寶藏,是藏寶圖?”
“藏寶圖?那得是多少金銀啊?我看十輩子都花不完。”
“十輩子?我夠用三輩子就行了哈哈哈!”
“胡說什麼,嶽家軍訓練有素,從不強取豪奪,怎麼會是藏寶圖,要我說應該是武功秘籍,練成之後武功天下無敵。”
“兵書,藏寶圖,武功秘籍!”
眼看眾人吵吵鬨鬨,易繼風沉吟一聲說道:“還請諸位靜一靜,聽我一言。”
遠劇情之中,就是因為這些江湖上的流言蜚語亂傳,再加上張君寶搶了自己老爹的新娘子,所以才被追殺。
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嶽飛遺物所牽扯的利益太大,否則彆說你搶了你爹的新娘,就算是你做了更多豬狗不如的事情又如何呢?
大家最多也就是平日裡口上說你如何如何無恥,如何如何齷蹉,當做談資笑料,誰又會真的不遠千裡的四處奔波去抓你?
有道是無利不起早,這些人剛剛還是並肩作戰的戰友,為了家國大義付出生命也不後悔,但是現在嶽飛一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似乎都變得不值得,唯有這遺物可以安慰,一個個剛剛纔變黑的眼珠子現在又好像全都變紅了。
隻不過這一次,他們朝著的,是易繼風!
不同於原著之中張君寶籍籍無名,隻不過機緣巧合救下嶽元帥,自己又做出為江湖道義所不容之事,讓天下人有了一個可以攻訐的藉口,所以日子格外艱難。
易繼風則是名劍山莊少莊主,不說名滿江湖,但也絕對是根正苗紅,在江湖上也是早有俠義之名。
此番營救嶽飛嶽元帥易繼風身先士卒,屢次三番的奮勇殺敵,眾人都看在眼裡,這才隻能旁敲側擊。
易繼風如何不知他們心中所想,似張君寶易天行這樣對身外之物毫不掛礙的人終究是極少數,他隻歎息一聲道。
“嶽元帥托付給我的東西是什麼我不能說,我也不知道,他讓我找飛龍將軍,說把這東西交給他,他就什麼都明白了,至於這到底是不是藏寶圖,兵書,又或者是武功秘籍,都與我無關,我隻是代為保管,等到飛龍將軍現身,我自會將此物呈上。”
“飛龍將軍?”
“什麼將軍?”
“飛龍將軍啊笨蛋!”
眾人麵麵相覷,似乎誰都冇有聽說過這個名號。
易繼風當然知道眾人絕不會知道飛龍將軍是誰,這位飛龍將軍來曆神秘,武功高強,但是練功走火入魔,現在腦子不大靈光,化名澄空藏身於少林寺的藏經閣之中。
也是張君寶踏入江湖之後的另一位師父,不僅傳授了張君寶少林武學和《易筋經》還直接把自己渾厚的內力傳給了張君寶。
張君寶雖然天姿悟性極佳,但是內功修為這樣的水磨功夫卻做不了假,甚至可以說就是因為飛龍將軍的傳功,才讓張君寶瞬間躋身江湖頂尖高手的行列。
要知道在遠劇情之中,易繼風同樣繼承了易雲的內功修為,以二十出頭的年紀,就能夠和少林寺方丈大師,達摩堂首座,羅漢堂首座三人合力力戰,並且占據上風。
但是這樣的易繼風居然還是不敵被飛龍將軍傳功的張君寶,可見經曆了這一步的張君寶算得上是換骨脫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