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寨老頭樂,到工業霸主 第26章 好看的設計總是相似
-
何止是渺茫。
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這類資質批下來的概率接近於零。
當然。
如今他們星辰已經不缺流動資金了,想要進軍新能源汽車業,依然可以找現有造車資質的企業,進行掛牌生產。
隻是那樣的話,終究不是自己獨立的造車資質。
且也隻能選擇聯合代工的方式。
說白了,還是寄人籬下。
賣車還得給彆人分錢。
…
“山棟國金集團?”
聽到這個名字。
許易一愣,腦海裡突然想起了一些被遺漏的資訊!
是了!
他差點給忘了。
國內由發改委資質正式確認,審批下來的第12張新能源牌照,不就是國金汽車來著?!
據他瞭解,國金汽車正是獲得審批後,在16年成立的。
且又在17年發行了一款“國金g3”車型。
但冇多久,就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了。
儘管如此,後續這張公司以及造車資質,也在幾年後被奇瑞接手,拍出了二十億的高價。
而這家造車企業的背後,也就是國金集團,是一家山棟本土的礦業公司。
更難得的是。
這是一家純粹的民營集團,初始注資僅有八千萬。
本質上是一家礦物開采和再加工的資源公司。
可以看到。
這年頭,就連挖礦的掙到了錢,都想著往新能源產業擠。
任何一個時代都不缺聰明人。
可真正站在風口浪尖,哪怕是在大潮中留存下來的,又有幾個?
眼光——
很多人都有。
要入局,還得真正的硬實力。
他冇記錯的話,國金集團最後獲經審批下來的,甚至還是一張“雙資質”!
也即是山棟省唯一一張“新能源乘用車生產
銷售資質”。
相較於其他代工或者是租賃資質的同行,有“雙資質”的獨立車企,在後續研發和渠道佈局是有絕對的自主權。
若是在現階段,五億能拿下國金集團的自主權。
絕對是一筆血賺的生意!
哪怕是放著不動,幾年後都能升值數倍。
“近期招聘的事情交給部門其他同事來乾,山棟國金集團我需要你緊密跟進,最好是能在近期聯絡到國金集團的老總,提前做做準備……”
許易下決斷道。
目前他們旗下車子賣得最好的省份之一,就是山棟這個老頭樂發源地。
冇想到最後新能源造車資質的著落,居然還是落到這塊兒地方。
也算是他的福地了。
其實。
根據後幾年的傳聞,這張山棟省唯一審批下來的“雙資質牌照”,也是有一些說法的。
其中最大的一個猜測,就是國金集團的老闆與當地政府關係緊密,無論是成立礦業公司,還是申請造車資質,都是有頭頂的大人物發力,走了通天的關係。
而在許易看來。
這種層麵的猜測或許有一定道理,但並不是絕對的根本原因。
最大的根本原因,恐怕是地方政府的投資和入局。
此前已經說過了。
山棟作為國內最大的機械鋼鐵加工、以及大型農機發源地,且以齊州為基地的重汽集團,也是國內領先的重卡製造商,本身在造車供應鏈這方麵,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基礎。
然而。
本地僅有一汽、上汽、吉利這幾家汽車製造商,還隻是商用車的生產基地之一。
儘管帶來了整車產量,並冇有真正孵化出一家真正能占據主導地位的核心製造企業。
政府要佈局乘用車產業,於是便拋下籌碼。
國金集團的“雙資質牌照”,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最終被申請下來的。
政府要發展,要佈局產業升級,要稅收。
而企業要盈利。
人民要就業。
願景從來都是美好的。
隻可惜,爛泥扶不上牆。
最終哪怕城投公司出資收購抹平貸款,加上政府的財政補貼預支,都冇把國金汽車盤活。
彆看近幾年是新能源汽車大飛躍的時間。
可途中卷死的造車廠商,大大小小的品牌資本兩隻手都要數不過來了。
往後幾年看,哪怕是那些實業規模上千億的新勢力造車企業,都接連暴死幾家。
但這些,根本無人在意。
“許總,您是說……要在國金集團上下注?!”
方子強微微一驚。
“不錯。”許易篤定的點點頭。
“國金集團貸款違約,內部資金鍊斷裂,按照調查資料來看,接下來隻會更加惡化,還有幾個月的週期,正好是我們下手的機會……
假如最終造車資質真的能申請下來,那就是一筆血賺不賠的生意。
即使是冇申請下來,這家企業同樣有不少的實業資產,包括公司旗下的地皮,還享受了高新區非常多的政策資源,將內部重整後,未嘗冇有盈利的可能。”
一番溝通。
許易將目標鎖定在國金集團上。
憑藉先知先覺優勢,這將是他們以最小成本拿下最大收益“雙資質”入場券的機會!
還好現在有時間週期來操作。
……
另一邊。
雷丁汽車最近有些急眼了。
不光是雷丁。
就連其他兩家生產微型車的頭部品牌,都感到了一股濃濃的危機感。
不是——
本來大家賣車都賣得好好的。
平時有點競爭,實際也是小打小鬨,相安無事那種。
突然冒出個什麼鬼東西?
帶著極其魔性的高仿外觀,離譜的配置,和完全不符合市場定位的定價,給他們打了個措手不及。
前麵也說了。
微型車市場的確在增長。
但畢竟不是暴漲,而是那種緩慢勻速的增長。
所以星辰這一家微型車銷量的暴漲,所帶來的的就是其他幾家品牌的銷量下跌!
最可恨的是!
他們明明降價了,身為老品牌,竟然還賣不過星辰旗下的車子!
消費者嘴裡說著什麼,要買精緻好看的小車車。
而他們造的車,在消費者眼中,被評價為“老土麪包車”。
幾家廠商麻了!
不要批臉!
不講武德啊!!
那外觀設計明明就是高仿!
是無恥的抄襲!!
但市場規律是殘酷的,這一點早在手機市場就有印證了。
起初安卓市場的手機,各類設計也是五花八門,最有活的那幾年,你甚至能在同一代機型上看到十幾種不同的設計。
到後來,某些廠商乾脆擺爛了。
一方麵是設計真的費腦子,其次也很費錢。
他們發現直接擺爛開始模仿果子的外觀,雖然被罵,銷量卻每次都意外暴漲。
不對。
科技公司的事。
怎麼能叫單純的模仿?
而是好看的設計,總是相似的。
最近雷丁汽車就悟透了這個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