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從山寨老頭樂,到工業霸主 > 第48章 進階版老頭樂——青年樂!!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從山寨老頭樂,到工業霸主 第48章 進階版老頭樂——青年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俞年:“……”

許易皮了一下,但接著又說道:

“之前我們是占了市場空白的優勢,核心還是用戶思維,是要站在用戶的立場上看問題,解決用戶的切身需求。

前兩款老頭樂車型,我們解決的是農村鄉鎮下沉市場的出行問題,用設計還有產品力質量出圈。”

“所以現在你們再來看,一二線城市的下沉市場,是否得到瞭解決?”

通過經銷商數據,他們的確有相當一部分車子是賣到了城市去,但很多都是邊緣城市,而一線城市購買的數量則是少之又少。

“許總,你的意思是,我們把老頭樂更大力度的推廣到城市?”一名高管試探性的問道。

許易搖頭:“錯,我們要造一台徹底解決城市下沉市場出行需求的車子!現在告訴我,我們內部的口號是什麼?”

有高管答道:“不打冇把握的仗?”

許易又搖頭:“是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

眾人:“……”

不是——這口號怎麼冇幾分鐘又變了?

算了,你是老闆你說什麼都對!

“其實你們也應該猜到了,第一台具備上路資質的正式車型,依然會主打下沉市場,也就是:

老頭樂車型的進階版——青年樂!!”

許易打開會議大屏,上麵出現的是一張草圖,從輪廓看是一台外觀圓潤中帶著精巧的新車。

這台車的車長尺寸設計是在三米七,車寬則是比星辰01還要多10公分,也就是一米七的車寬。

外觀還是線稿,但仔細看會發現,輪廓和大眾甲殼蟲有幾分類似,細節卻又很大區彆,大部分看得出來都是原創設計的。

特彆是前臉的那一對車燈設計,怎麼形容呢…酷似一雙半睜不睜的大眼睛,帶著一絲平靜又蔑視的氣息,十分的別緻。



“把咱們現在生產的星辰01和02大力促銷到城市,不是不可以,甚至還有可能取得更大的銷量……

但長期來看,需要考慮到一個問題,老頭作為法規之外的產物,是不被法規健全的文明城市所允許的。

現在隻有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交通法規十分嚴明,老頭樂可以往一些交通法規模糊,或者不怎麼管製這方麵的邊緣城市兜售。

但長期來看,完全是一錘子買賣,無源之水。

而且隨著時間推移,交通法規的完善遲早也會普及到小城市和鄉鎮,屆時這個市場隻會縮水淪為徹底的邊緣化。”

許易不是在危言聳聽。

按照正常的發展,交通法規的逐步完善,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

“如果說老頭樂下沉市場是一塊大蛋糕,那麼現在‘i新能源代步車車型’,絕對算得上是一片藍海,這個市場份額非常大。

因為冇有上路資質的老頭樂,根本無法滿足城市碎片化出行,以及個人通勤和上班的需求,但‘i車型’可以。

而且價格不能太高,我們要做一款三萬多起售,四萬塊高配的‘i代步車’,續航最好達到150公裡以上,配置要比星辰02更完善。”

許易提出要求。

三萬塊到四萬塊的i新能源代步車,現如今還是一片藍海,因為在這個時間段,新能源造車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那些個新勢力,一個個的目標都是“星辰大海”。

腦子裡想著衝高階,搞智駕,根本不屑於造這種價位的小型車。

根據他的調研,目前市麵上存在的幾款新能源i車型,也就隻有寥寥幾款。

能具有上牌資質的,分彆有:眾泰雲100、知豆d1、江淮iev4。

售價基本都在五萬元左右,但實際產品力卻表現十分拉胯。

續航隻有120k左右不說,最高時速也隻能跑到85k/h,除了車身更大一點,能有正規的上牌資質外,其他方麵真不見得比市麵上的普通老頭樂強出很多。

這價格還要賣到五萬塊,也難怪很多消費者寧願買無牌老頭樂。

等於說三萬到四萬的區間,儘管有類似比亞迪f3、吉利金剛這種13l-15l的入門油車可選,但實際上在新能源領域,還處於一片空白的狀況。

就算是全麵押注新能源造車領域的比亞迪,目前的主要精力還放在e6、秦ev、唐d這種主流一二十萬價位的車型上。

大車企冇看上,小車企造的車子又有所保留,不光產品力不夠,還害怕回不了本,定價策略將利潤空間留得比較高。

高昂的定價隻能倒逼市麵上有需求的消費者,要麼退一步買冇有資質的老頭樂,要麼直接咬咬牙上七八萬的代步車。

王景明渾身一震,猛然明白過來:“也就是說……咱們先用老頭樂包圍農村,然後在造一款有上路資質的車型將城市拿下,等到道路交通法規逐步完善,在入門車領域,也算是獨占鼇頭了!”

這個思路很簡單。

但在這個新能源造車大潮的初期,卻冇多少人嘗試。

主要還是因為,造一款車的試錯成本往往太高。

如果不是第一款老頭樂這麼成功,給了他們這麼大的信心,實際上他們內心也不會這麼堅定。

等到再過兩年,某些車型在這個領域試錯成功了,被某些大主機廠突然發覺——

原來造入門車型的利潤有這麼可觀,而且能飛快創造足夠多的用戶群體,極大增加品牌的擴張度。

才紛紛下場炸魚!

許易:“冇錯,市麵上雖然有很多三四萬的入門級油車,但實際上和新能源賽道卻不是一個競爭類彆的,你們覺得新能源賽道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王景明思考一番:“最顯著的應當是使用成本了,能花三四萬買車的人群,如果按一年平均跑一萬公裡來算,每年油費加上保養的支出,大概要花到三到五千,按照使用六年來計算,就已經很接近一台車價了。

但新能源電車不一樣,隻要在充電樁覆蓋的範圍,或者利用家裡插排慢充,全年下來充電的成本不過幾百塊錢,保養隻需要更換空調濾芯和雨刮條,總計下來每年用車開銷不會超過七百塊。

而且現在國家大力補貼,純電續航超過120公裡的新能源車,可以免征購置稅,車船稅、每台車售價還可以享受額外兩萬元的國家補貼,在魔都、深城這些一線城市還可以優先上免費牌照。”

要知道。

在早期這兩年,絕對算得上國家補貼最慷慨的時期。

隻要上了新能源目錄名單的車子,符合相關要求,就可以享受全部的補貼。

像那種售價二十萬,cltc標定續航達到300公裡以上的車子,不光免牌免稅,光是國補就能達到4萬塊,加上一些地方補貼和免購置稅的政策,足以把一台售價二十萬的車子落地價格打到14萬元。

由此也發生過很多車企利用補貼造車,大量騙補套現的情況。

很多人會疑惑,明明幾年後國補還縮減了,整車的物料成本,包括電池原材料價格也降下來,一台小巧精緻的“i車型”才賣三四萬,而在國家補貼這麼大力支援的16年,為什麼還要賣到五萬塊??

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產業發展初期,高昂的研發費用和供應鏈成本,根本壓不下來。

高能量密度和車規級的鋰電池包,符合國標的高壓三電係統,包括純電平台的底盤架構開發……這些巨量的研發成本,需要平攤到每台車上。

就算拋開研發成本不談,現在這個階段的新能源產業供應鏈也不完善。

新能源整車零部件和涉及到高壓係統的配件,往往需要工廠單獨開發。

這麼算下來,整車的零件是必然要比目前市麵上成熟的燃油車配件要貴得多的。

因為冇有輪子,初期隻能自己造輪子。

要把這方麵的成本壓下來,隻能等供應鏈成熟,或者車企自己動用鈔能力搞自研,大力整合相關供應鏈。

而國家補貼就是加快這個進程的催化劑。

……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