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爺到皇帝 第165章 新政落地
成都平原,隨著一座座縣城陷落,無數原本依附於大明官府和士紳的胥吏、衙役、鄉紳乃至稍有家資的地主,
如同驚弓之鳥,拖家帶口,帶著細軟和仆從,倉皇湧入最後的堡壘——成都城。
他們湧入城門時那驚恐萬狀的神情,以及沿途所見張家軍摧枯拉朽的兵鋒,如同瘟疫般在成都城內蔓延,加劇著這座孤城的恐慌。
然而,與這些逃亡者帶來的恐慌相伴的,還有一股看不見的暗流——聽風無孔不入的滲透。
在逃亡的人群中,在城門守卒的耳邊,在茶肆酒樓的角落裡,在惶惶不安的市井小民之間,一些與士紳描述截然不同的流言也在悄然擴散。
「聽說了嗎?張家軍占了資陽,把王舉人家霸占的千畝良田全分了!分給了以前給他家種地的佃戶!」
「還有仁壽,張家軍貼了告示,叫什麼士紳一體納糧!隻要認他們管的,按人頭分敵,士紳也要納稅!」
「噓!小聲點!不過…我還聽跑回來的夥計說,張家軍進城,不搶商鋪,不擾民,隻抓貪官和那些為富不仁的劣紳…」
「是啊,聽說他們在簡州,把魚肉百姓的縣太爺和幾個惡霸鄉紳當街砍了頭!老百姓都拍手叫好呢!」
這些訊息,在成都城底層民眾死寂絕望的心湖中,激起了巨大的、難以言喻的波瀾。
恐懼依舊存在,但在這恐懼的冰層之下,一種名為希望的東西,正在艱難地萌芽。
隻是,根深蒂固的恐懼和對流寇的刻板印象,讓大多數人對這些美好的傳言將信將疑。
「哼,流寇慣會收買人心!等站穩了腳跟,還不是要敲骨吸髓?」
「分地?天底下哪有這等好事?定是騙咱們放下戒心!」
「就是!那些當兵的,能有幾個好東西?現在說得好聽,轉頭就變臉!」
懷疑的聲音在市井間同樣響亮,成都城內外,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僵持;
城內是士紳官宦渲染的末日恐懼,城外是聽風悄然播撒的變革希望,而夾在中間的廣大窮苦百姓,則在巨大的不安和一絲渺茫的期盼中煎熬度日。
時間在焦灼中流逝,九月七日,趙黑塔部在溫江縣殘破的城頭插上黑色的旗幟,成都府外圍最後一顆釘子被拔除!
至此,成都平原除孤城成都外,其餘府縣儘入張家軍囊中!將那座曾經的天府雄城,死死圍困在中央。
然而,佔領僅僅是開始,真正的考驗,在於能否建立起新的秩序。
九月十日,由科舉選士的各級縣衙官吏陸續抵達各新占縣城。
九月十二日,一個註定被成都平原無數貧苦百姓銘記的日子。
醞釀已久的張家軍新政,在成都府外圍所有新占縣城,同步落地!
仁壽縣衙門前,
新上任的知縣站在臨時搭建的木台上,身旁是幾名吏員。
台下,是黑壓壓一片被裡正、保甲半強製召集來的、麵帶菜色、神情麻木的百姓。
衙門前空地上,堆滿了從縣庫和抄沒的劣紳家搬出來的糧食袋。
縣令深吸一口氣,展開一張蓋著鮮紅大印的告示,用帶著濃重鄉音的官話,一字一句,鏗鏘有力地。
「……此令,昭告全縣,一體周知!」
念罷,縣令猛地揮手:「開倉!放糧!清丈隊準備查清士紳隱匿田畝後,按家庭及個人授田標準分田!」
轟——!
台下死寂的人群,在短暫的愣神後,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聲浪!那不再是麻木的沉默,而是難以置信的狂喜和衝破雲霄的歡呼!
「分田了!真的分田了!」
「領糧!快去領糧!」
人群瞬間沸騰!無數雙布滿老繭、沾滿泥汙的手伸向糧袋,無數張刻滿風霜的臉上,淚水混合著狂喜肆意流淌。
衙役們,在張家軍士兵的監督下,手忙腳亂地開始登記造冊,分發糧食,整個縣衙門前,變成了歡樂與希望的海洋。
雙流縣,某鄉村。
幾名新吏員在幾名持火銃的張家軍士兵護衛下,帶著繩索、標尺和厚厚的冊子,來到一片荒廢已久的肥沃田地邊。
聞訊趕來的村民遠遠圍觀,眼神中充滿了警惕和疑惑。
「各位鄉親!」為首的吏員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爬上田埂,大聲喊道,「奉將軍令,清查田畝,分田到戶!這片地,以前是誰家的?」
「是…是城裡李老爺的…不過李家人都跑成都去了…」一個膽大的老農顫巍巍地回答。
「好!」吏員點頭,翻開冊子,「此等無主之地,按新政,當分予本村無地少地之鄉親!現在開始丈量!大家夥兒都過來看著,做個見證!」
士兵們拉起繩索,吏員們仔細丈量,並在冊子上認真記錄。
圍觀的村民越聚越多,從最初的懷疑,到竊竊私語,再到眼睛發亮,呼吸急促。
當第一塊寫著一個老實巴交佃戶名字的木樁被深深砸進分給他的田地裡時,那佃戶撲通一聲跪在田埂上,抱著木樁嚎啕大哭,彷彿抱住了失散多年的孩子。
這哭聲,瞬間點燃了所有村民壓抑已久的渴望!
九月二十日,新政落地的這一天,成為了成都平原的轉折點。
當士紳一體納糧、廢除苛捐雜稅、均田免賦,這些以往隻在傳說中出現的字眼,真真切切地變成觸手可及的現實。
當自己的名字被寫在地契上,當金黃的糧食實實在在地裝進自家的米缸,當市集上再也不用提心吊膽地躲避稅吏的盤剝……
所有殘存的疑慮和恐懼,都在生存的渴望和切身的利益麵前,如同陽光下的薄冰,迅速消融。
「張家軍…是咱們窮苦人的軍隊啊!」
「張將軍…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
「跟著張家軍,有活路!有奔頭!」
發自肺腑的感激和擁護,如同燎原的星火,從仁壽到雙流,從郫縣到溫江,在成都平原廣袤的田野和城鎮間迅速蔓延燃燒。
無數曾經對張家軍心懷恐懼甚至敵意的普通百姓,此刻心甘情願地成為了新政最堅定的擁護者。
他們主動為張家軍提供情報,幫助維持地方,踴躍報名參加民兵維持會。
民心,這座曾經看似堅不可摧的成都城最大的屏障,在張家軍實實在在的仁義新政麵前,轟然倒戈。
成都孤城之內,秦良玉站在城頭,望著城外廣袤的平原,那裡似乎比往日多了一份詭異的生氣。
而巡撫衙門內,王致中蠟黃的臉上,最後一絲血色也徹底褪儘。
他聽著心腹帶回的關於城外「刁民」如何歡天喜地擁護流寇的訊息,絕望地閉上了眼睛。
他知道,成都,不僅是一座被圍困的孤城,更是一座被民心徹底拋棄的孤島。
沙盤之上,代表成都的孤點周圍,那象征民心的底色,已由灰暗的絕望,徹底轉變為民心的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