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歡喜走出去的大導演 第980章 不斷革新的戲曲
六月份的暑假檔比往年熱鬨要很多,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就有44部新片紮堆上映,其中單單和《白蛇傳情》同天上映的,就高達九部。
雖說絕大部分電影都是毫無存在感的炮灰電影,但也不缺乏像是《千與千尋》、《玩具總動員四》這樣的超高關注度的電影。
尤其是《千與千尋》,作為2001年上映的老電影,時隔十八年,首次登陸中國院線,如此博人眼球的噱頭,陳錦年要是不抓緊時間宣傳,《白蛇傳情》的場次占比很可能會低的非常難看。
所以為了電影能在首映日,儘可能的多在院線裡占一些場次,陳錦年連說好的兩天時間都沒有待夠,僅僅參加完晚上的宴會,便乘坐次日的航班前往廣州忙宣傳了。
對於陳錦年來匆匆去匆匆的行程,蘇瑩雖然有些不滿,但是也知道兒子麵對的壓力,一部戲曲電影想在當前的電影市場中取得一定的商業成績,確實是不太可能,能做的也隻是儘力而已。
好在電影的投資方,珠影和粵劇院並沒有給陳錦年壓力,相反,他們在知道電影能在首映當天,至少得到2.2%的排片占比的時候,就已經非常興奮了。
因為按照他們內部估算,如果沒有珠影和中影旗下的院線給的保底場次,《白蛇傳情》的市場排片占比可能連0.1%都沒有。
現在有了陳錦年,很多院線經理看在陳錦年在商業片上的市場號召力,願意將一些黃金時間段以外的場次給到他們。
雖然仍舊很少,可能一家電影院裡隻會安排一場,但對於一部比文藝片還冷門的戲曲電影來說,已經是難以想象的超高待遇了。
所以陳錦年剛到廣州,就得到珠影領導的熱情迎接,要不是陳錦年攔著,珠影甚至都要提前開香檳,安排慶功會。
歡迎過後,眾人便開始對接宣傳計劃,把重點放在廣州和深圳。
其實電影在製作的時候,按照陳錦年在拍攝時的想法,一共製作了兩版。
但珠影考慮到電影的拍攝初衷是為了推廣粵劇,所以在送審的時候,隻送審了粵劇版,沒有送審國語版。
對這種做法,陳錦年倒是非常平靜的接受了。
因為在戲曲語言的問題上,確實沒法一蹴而就,內行人推起來都無比困難,更不要提陳錦年這種純外人了。
陳錦年之所以要製作國語版,隻是覺得戲曲並不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一個字都不能改的東西,事實上,絕大多數地方戲種從誕生到現在,也不過隻有幾百年的時間,期間的唱腔和內容給改編,更是多到數不勝數。
尤其是被譽為國粹的京劇,誕生的時間更短,內容改的更多。
很多人喜歡把京劇的時間追溯到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進京。
但實際上,徽班進京的時候,京劇連精子都不算,和大唐建立以後,追溯老子為祖宗,大宋建立以後,追封趙玄朗為聖祖的行為一樣,純屬後人為了麵子給自己臉上貼金。
京劇真正走向成熟,其實是在慈禧主政的時期。
慈禧不僅喜歡聽戲,是京劇的戲迷,水平很高,而且還喜歡改戲,現如今的很多傳統劇目裡的唱詞,就是經過慈禧改過的。
所以從根上講,京劇就是不停修改的戲種,建國後,京劇為了適應發展,也主動進行過修改,比如《大劈棺》這種惡意糟蹋莊子的戲,就被直接停演了,其他的涉及封建思想的戲,也調整了很多的內容。
改來改去,在京劇的基礎上,改出來八個樣板戲,推廣全國。
反而是等到改開以後,京劇開始端架子,開始標榜藝術性,開始固步自封,拒絕改變的京劇迅速沒落,愣是在每年接受國家數億專項資金支援的情況下,把自己玩到瀕臨失傳。
和吃皇糧相對應的,則是吃百家飯的豫劇。
河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非常窮,經濟不發達,所以豫劇沒有得到財政扶持,隻能自負盈虧,靠賣票掙錢。
但就是靠一張張的票,大大小小上千個豫劇團,跑到全國各地,用一場一場的表演,硬生生存活了下來,成為現在傳統戲曲中,發展狀況最好的戲種。
在豫劇的世界中,沒有戲大於天,隻有觀眾大於天,沒有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一個字不能改,隻有年輕的觀眾喜歡什麼,戲劇演員就演什麼。
因為不端著,豫劇得到的新的觀眾。
因為接受改變,豫劇能在市場競爭中活下來。
所以陳錦年認為,粵劇想要推廣出去,語言這一關肯定是要過的,哪怕國語比粵語難聽,那也要慢慢修改,如果連語言關都過不了,彆說推廣出去了,就是固守本地都做不到。
現在粵語依仗著地區經濟和香港文化,在方言鄙視鏈中處於最上等的位置,還能吸引一些外地的觀眾,但等到將來優越性減小,本地講粵語的年輕人放棄粵語時,京劇的例子也就不遠了。
這些想法,大家在拍攝的時候其實已經達成共識了,否則粵劇院的老師,也不是配合陳錦年,搞出一個“離經叛道”的國語版。
但做出來和放出來的壓力,陳錦年也很清楚。
改變就意味著非議,非議就意味著風險。
風險在國企中是最無法接受的,大家寧願接受慢一點,也要求穩妥,不能承擔承擔風險背後的人事變動。
所以陳錦年隻是提了一下,希望能讓粵劇院的老師們繼續打磨國語版,等到未來時間合適,可以用重映的方式,在北方上映國語版。
對於陳錦年的提議,珠影和粵劇院的領導也沒有拒絕。
現在擺在大家麵前道路很清晰,隻要電影票房能破一千三百萬,就能重新整理國內戲曲類電影的曆史票房。
到時候,無論是重映還是求變,大家都壓力都會要很多,哪怕國語版失敗了,遭到很多批評,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都可以用勇於嘗試、求新求變的理由進行解釋。
所以雙方算是一拍即合,在方向上達成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