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歡喜走出去的大導演 第987章 風雲聚會的時代佳作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陳錦年評價陸川的話,讓小嶽嶽聽到了心裡,畢竟陸川在拉胯,依舊是登記在冊的第六代導演,江湖地位在那擺著,眾人隻是噴陸川,噴他屁股歪,噴他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卻沒人質疑陸川的導演身份。
但小嶽嶽自己的師父可不一樣,到現在為止,還沒人承認郭德綱配做一名導演,去年春節檔上映的《祖宗十九代》,差點讓人給罵化了,票房成績也是極其差勁,硬生生的在近五十八億的春季檔市場裡,“豪取”九千萬。
要不是電影裡客串的幾十個明星都沒收片酬的話,這部戲能讓人虧到姥姥家。
於是小嶽嶽在吃了兩口梭子蟹後,便開口請教,“大年,我想問問,一個導演想拍出優秀的電影,是不是非常困難。”
陳錦年沒著急回答,而是先打量了一下小嶽嶽。
“嶽哥,你是自己問,還是想給你師父問問。”
“哈哈,這個嘛……”小嶽嶽忸怩的笑了兩聲,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就是隨便聊聊,私下裡討論一下。”
熱巴同樣放下筷子,想要聽聽陳錦年是如何回答的。
眼見大家都比較感興趣,陳錦年也就直言不諱的說道:“如果你是替你師父問這個問題,那我勸他不用再想電影的事,電影是要靠信用來買票的,但就以你們單位的口碑,彆說憑信用賣票了,租充電寶都費勁。”
陳錦年的這句話一開口,小嶽嶽的臉瞬間就紅了。
這次不是醉的,而是羞的。
“錦年,你說的有點太狠了吧,畢竟是嶽嶽的師父。”王訊小聲提醒。
“我覺得我已經很收斂了,去年他們單位在春節檔上了一部電影,邀請了三十三位明星客串,用最好的檔期收了九千萬的票房,商業片,有這麼玩的嗎,哪怕是獻禮片,都要講個名分吧,一部商業片,平白無故的瘋狂往裡堆演員,營銷也全在營銷明星,不是心虛是什麼?”
“我承認,郭老師的麵子很大,同時得益於德雲社最近一直往女性化方向發展,要吃流量這碗飯,其他人也樂得賣郭老師一個麵子,但從觀眾角度,這就是聯手詐騙,是要付出代價的,大朋的《縫紉機樂隊》很不錯,為什麼票房上不去,不就是再給《煎餅俠》還債嗎。”
陳錦年講到著,小嶽嶽的頭又低了幾分。
沒辦法,《煎餅俠》也是小嶽嶽演的,從2014年爆紅以後,小嶽嶽沒少接電影,而且是不看劇本的隨便接,隻求曝光。
“所以郭老師沒法再做導演了嗎?”熱巴問了一句。
陳錦年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
“起碼電影是不行了,本來《祖宗十九代》是個非常好的機會,院線電影在最激烈的春節檔,給了他3%的排片占比,如果他能抓住機會,哪怕專案收不回成本,隻要先把口碑立住,後續也有繼續入場的機會,但很明顯,郭老師並不珍惜機會,隻是把自己的處女座當做一個利潤專案來運營。”
“院線市場,本就不講情麵隻講效率,除了少數的任務片,其他電影都要拚資料,首日的排片占比是試水,隻要上座率高,盈利能力強,電影院就會不停加場次,下次有新片上映也會給你更好的待遇,郭老師現在是既在觀眾那裡輸了信任,又在院線市場丟了口碑,想翻身,難難難。”
小嶽嶽的臉色由紅轉白,如果是其他人這麼說,小嶽嶽早就起來反駁了,但這些話是陳錦年說的,由不得不信。
“大年,真的沒機會了嗎。”
“我剛才說了,不用在考慮電影的事的,先拍能免費觀看的電視劇,好好拍,把碎了一地的口碑和信用撿起來,再規劃後續的事,當然,我不是說電視劇拍的好就能拍電影,隻是說電視劇是影視行業的最低線了,如果連這都拍不好,就隻能去拍綜藝了。”
盈利方式不一樣,也決定著拍攝難度不一樣,像綜藝這種完全可以依靠廣告變現的專案,隨時隨地插入廣告的模式,確實是操作難度最低的,隻要有流量,鮮有不掙錢的。
“這……”小嶽嶽有些猶豫,“可是你還沒說導演拍出優秀的作品,是不是非常困難。”
“你們覺得呢,你們參與的影視專案也不少。”
陳錦年將問題拋給了三人。
王訊、熱巴和小嶽嶽麵麵相覷。
論演技,王訊吊打熱巴和小嶽嶽,但是論咖位,熱巴和小嶽嶽是一騎絕塵,所以王訊隻是說道:“當然是導演重要了,要不大家都想和名導合作。”
熱巴和小嶽嶽聽後,也都連連點頭。
畢竟在劇組裡,最牛逼的就是導演,給他們喊卡的也是導演,導演不重要,還能是誰重要。
陳錦年從左到右掃視一遍,然後起身,將包廂門反鎖上。
然後邊走邊說。
“要是導演真那麼厲害,為什麼凱歌導演的《霸王彆姬》,很多人認為都不是他拍的?”
陳錦年似笑非笑的說著,讓幾人心裡毛毛的,生怕陳錦年爆出什麼猛料來,比如《霸王彆姬》是凱歌的父親拍的。
不過讓幾人有些失望的是,陳錦年並沒有爆出猛料。
“凱歌導演是北大導演係的,隻不過因為他一點電影理論都不懂,所以隻過了初試,並沒有過複試,最後是陳懷愷借著電影學院擴招的名義,將他送進去的,但這樣埋下了一個隱患,就他的理論水平有很大的問題,有人管的時候還好,一旦沒人管,立刻放飛自我。”
“而《霸王彆姬》之所以好,就是因為能管他的太多了,電影的原著是李碧華寫的,電影的劇本工作是蘆葦操刀,電影的藝術執導是陳懷愷,電影的執行導演是張進戰,電影配樂是趙季平,扛攝像機的顧長衛,做剪輯的裴小南,做錄音的陶晶,全是當時一線的大佬。”
“就這,還不算完,劇組還請來了梨園名家宋小川和溫如華,又從電影廠借來了葛優、張豐毅、鞏俐、蔣雯麗,一手促成專案落地的湯臣電影公司老闆徐楓,不僅親自擔任製片人,還飛到港島,找到張國榮的老闆黃百鳴,親自談下了張國榮的檔期,同時,還邀請了一批港島電影人前往內地。”
“最後,徐楓又找到李宗盛,為電影主題曲作詞作曲,邀請林憶蓮,來和李宗盛聯袂演繹。”
“那我請問你們,這部電影到底是誰的功勞?”
陳錦年的詢問,讓三人遲遲不敢做出回答。
“好,如果你們不想回答這個問題,那我問另一個,《風月》知道吧,同樣是凱歌導演非常知名的電影,那我現在告訴你,這部電影依舊是湯臣電影公司老闆徐楓,親自擔任製片人的專案。”
“而等到《荊軻刺秦王》,由韓三爺接手製片人後,電影的故事完整性,就開始以肉眼可見的方式在斷崖下滑,現在,你可以回答我問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