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拒絕國醫聖手看病後,悔瘋了 第十章
-
從那以後,村子徹底變了。
冇有了林晚,村民們看病變得異常艱難。
小病靠扛,大病靠命。
村裡三天兩頭就有人因為延誤了治療而讓小病拖成大病,甚至丟了性命。
那個曾經跟著李莉莉起鬨最凶的混混劉三,因為一次鬥毆被人打斷了腿,在鎮衛生院花了上萬塊錢,最後還是落了個終身殘疾。
他躺在床上,天天唸叨著:“要是我當初冇混蛋,要是林醫生在就好了”
村民們開始自發地修葺林晚的舊診所,每天打掃得乾乾淨淨,彷彿她還在那裡一樣。
他們把那麵“國醫聖手”的錦旗,高高地掛在了村口最顯眼的位置。
他們用這種笨拙的方式,表達著自己日夜不休的懺悔。
而李莉莉的下場,更是大快人心。
法院最終判決她誹謗罪名成立,入獄六個月,並賠償林晚精神損失費二十萬元,同時要在全國性的報紙和所有個人社交平台上,連續一個月刊登道歉聲明。
她的父母為了給她湊齊賠償款,賣掉了家裡的老房子,一夜白頭。
出獄後,李莉莉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走到哪裡都被人指指點點,再也無法在任何地方立足。
她的人生,因為一時的貪念和惡毒,被徹底毀滅。
時間一晃,半年過去。
林晚主持的國家級項目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一種新型抗癌中草藥提純技術研發成功,震驚了世界醫學界。
林晚的名字,響徹了國內外。
她成了真正的國寶,無數榮譽和光環加身。
這天,王院長拿著一份報紙走進林晚的辦公室,臉上帶著一絲複雜的笑容。
“老師,您看。”
報紙的社會版麵上,刊登著一篇報道。
標題是:《深山裡的懺悔:一個村莊的集體反思》。
報道詳細講述了那個村子這半年來的變化,以及村民們對林晚深深的愧疚和思念。
文章的最後,附上了一張照片。
照片上,是那間被村民們守護得一塵不染的舊診所,門口的牌匾上,不知被誰重新刻了四個大字——“林晚醫廬”。
林晚看著那張照片,久久冇有說話。
半晌,她才輕輕歎了口氣,對王院長說:“王院,幫我準備一下。”
“我想,是時候回去了。”
當一輛掛著“國家基層醫療援助”橫幅的白色醫療車,緩緩駛入沉寂的山村時,整個村子都沸騰了。
村民們從四麵八方湧來,當他們看到從車上走下的那個熟悉身影時,所有人都熱淚盈眶。
“林醫生!”
“林醫生回來了!”
村長帶著全村人,深深地向林晚鞠了一躬。
“林醫生,我們對不起你!”
聲音整齊劃一,充滿了最真誠的悔意。
林晚看著眼前這些熟悉的麵孔,他們比半年前蒼老了許多,眼神裡再也冇有了當初的麻木和愚昧,取而代之的是敬畏和感激。
她的眼眶,也微微有些濕潤。
“都起來吧。”她輕聲說。
這一次,她不是一個人回來的。
在她身後,是一支由京城協和醫院專家組成的醫療團隊,和滿滿一車先進的醫療設備。
“我這次回來,不是為了舊事。”
林晚對著所有人說道。
“國家啟動了‘鄉村健康’計劃,要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遠程醫療和流動診所,我們村,是第一個試點。”
“從今天起,每個月都會有京城的專家團隊來這裡巡迴義診。同時,我們也會在這裡建立一個遠程醫療站,大家以後有任何問題,可以直接和京城的醫生視頻連線。”
村民們聽到這個訊息,先是愣住,隨即爆發出震天的歡呼。
他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不僅盼回了林醫生,還盼來了這樣天大的好事。
林晚把後續的工作交給了團隊裡的年輕醫生,其中就包括那個曾經在她診所幫忙、後來考上醫學院的小王。
她走到那間“林晚醫廬”前,駐足了很久。
她告訴村長,她會出資,把這裡擴建成一所標準化的村衛生院,由小王和援助團隊的醫生共同負責。
村長激動得說不出話,隻是一個勁地抹眼淚。
臨走時,全村人自發地排成兩隊,為林晚送行。
醫療車緩緩駛出村口,林晚回頭望去,看到那麵“國醫聖手”的錦旗旁,多了一塊村民們連夜刻好的石碑。
石碑上,刻著一句話:醫者仁心,永世不忘。
坐在車裡,王院長感慨萬千:“老師,您這纔是真正的大愛無疆。以德報怨,何其難也。”
林晚笑了笑,搖了搖頭。
“我不是以德報怨。”
“我隻是一個醫生。”
“我的職責,是治病救人,而不是懲罰愚昧。”
“更何況,”她望著窗外飛速倒退的風景,眼神變得深遠,“用一個試點的成功,去推動全國千萬個鄉村的醫療進步,去幫助更多像他們一樣的人,這比沉溺於過去的恩怨,有意義得多。”
王院長肅然起敬。
他終於明白,為什麼林晚能成為整個醫學界的泰鬥。
因為她的心裡,裝的從來不是個人的榮辱得失,而是整個國家,和千千萬萬的蒼生。
幾年後,“林晚模式”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開來。
無數偏遠山村的百姓,因此受益。
林晚的名字,成了一個時代的符號,代表著希望、奉獻與大愛。
她再也冇有回過那個小山村,但她的傳說,卻永遠地留在了那裡,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傳頌。
在“林晚醫廬”的紀念牆上,貼著一**晚的照片。
照片上的她,穿著白大褂,站在山花爛漫的田野裡,笑容溫暖而恬靜。
照片下麵,有一行小字,是當年那個被她從鬼門關救回來的孩子,長大後親手寫下的:
“她來過,愛過,拯救過,一如天上的星辰,照亮了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