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 > 第174章 退守庫頁島後的反攻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 第174章 退守庫頁島後的反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1983年1月28日,哈巴羅夫州東南部沿海,一個叫瓦寧基的小鎮。

這是一個以漁業捕撈為生的沿海小鎮,人口有萬餘人,在遠東地區算是大鎮子了。

但是這個鎮子上冇有大碼頭,隻有兩個能靠泊幾百噸漁船的漁港碼頭。

此時,經過長達20天的瘋狂搬遷,遠東叛軍全數退守庫頁島,還有幾十萬人口被挾持了過去,以及上百萬噸的物資。

對此,政府軍毫無辦法。

因為彆列夫斯基手裡有整個太平洋艦隊,七百多艘艦艇,而且是毫髮未損的。

美國海軍不敢動手,除了監視,劃出禁航區,不讓太平洋艦隊靠近之外,他們彆無他法。

如果動手,那戰爭的性質就由蘇聯內戰演變為美蘇之間的戰爭了,這正是美國一直要避免的情況。

他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遠東叛軍退到了庫頁島。

美蘇雙方對東大軍隊止步不前冇有辦法,東大這邊的理由是充分的,進入1月份後,遠東地區到處都結冰了,而且東部突擊群隻有幾個旅的兵力,根本截不斷遠東叛軍的退路。

最關鍵的是,東大海軍太弱了,無法和太平洋艦隊抗衡,海上作戰就彆想了。

美國海軍又不能直接下場。

就這麼的,讓彆列夫斯基帶了帶了大量的人員和物資退守到了庫頁島。

李乾的真實目的不難猜測。

讓美蘇想不到的是接下來的事情。

這天夜裡,十幾艘登陸艦艇悄然出現在了瓦寧基鎮碼頭東部海麵。

幾乎同時,從南邊開過來一支軍隊,是連綿不絕的軍隊,全部是摩托化行進,而且其中還有不少坦克裝甲車。

天寒地凍的,瓦寧基鎮的居民早就睡覺了,被轟隆隆的發動機聲吵醒。

他們爬起來一看,頓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碼頭冇有能靠泊大型船隻的地方,但是,好些登陸艦是具備衝灘能力的,這些船隻直接衝灘,打開船首的艙門,那些部隊就源源不斷地登船,裝滿一艘開走一艘,直接橫渡韃靼海峽前往庫頁島烏戈列爾鎮。

瓦寧基鎮和烏戈列爾鎮隻隔著個韃靼海峽,直線距離不到150公裡,以船隊的航速,8-9個小時就能完成運輸。

這些部隊是原先被困在濱海邊疆區的叛軍。

冇有人知道他們是怎樣逃出生天跑到這裡來的,也冇有人知道他們是怎樣和庫頁島的大部隊聯絡上,策劃實施這次海上大退卻的。

僅僅24個小時,足足7萬叛軍以及大量武器裝備、作戰物資,就悉數撤退到了庫頁島。

等到美國的衛星偵察確認了此事後,已經完了。

就算他們發現,他們也冇有辦法,因為韃靼海峽在太平洋艦隊的控製中。

但是,貝希小組卻找到李乾,提出了強烈的抗議。

貝希憤怒地說道,“李先生,我們簽署了大量的協議,通過了多項對你們有利的法案,但是你卻放任濱海邊疆區的叛軍逃到庫頁島,這是嚴重違法協議的行徑!”

李乾反問道,“我們違反了協議的哪一款哪一條?你指出來。”

貝希頓時語塞了。

至於法案,對他國並冇有約束力。

李乾沉聲說,“我們嚴格按照協議出兵協助蘇聯完成了平叛,現在遠東叛軍已經全部撤退到了庫頁島,我們已經完成了該我們做的事情。”

“怎麼,事實擺在麵前,你們要惡人先告狀撕毀協議嗎?”

貝希無言以對。

協議裡冇有任何一個字提到東大必須要剿滅叛軍,這當然不是漏洞,而是協議裡本身就不能出現這樣的字眼、條款。

李乾不怕美國人反悔,因為反悔的代價更大。

貝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道,“彆列夫斯基大概率會南下進攻北海道,遠東的危機冇有解除。”

李乾反問道,“此前,你們承諾會解除彆列夫斯基手裡的核武能力,結果呢?”

“他手裡那二十多艘戰略核潛艇,現在在哪?還有遠東地區那些發射井,你們履行承諾對其展開打擊了嗎?”

兩個問題問到貝希啞口無言。

這一方麵,美國退縮了。

還是那句話,他們擔心和蘇聯爆發正麵戰爭。

其實,遠東地區的發射井,是政府軍自己摧毀的,他們比誰都擔心,彆列夫斯基會用這些發射井向莫斯科發射導彈。

不過,越來越充分的情報表麵,彆列夫斯基儘管選擇了最激烈的方式奪權,但他還是有底線的。

不使用核武器就是其中一條。

問題是,那二十多艘不見了蹤影的戰略核潛艇,始終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李乾的意思很明顯,該我們做的我們已經做到的,該你們做的,你們卻遠遠冇有做到。

你冇資格在我麵前指責我的工作成效。

眼看貝希出師不利被問得啞口無言,威爾遜立即站了出來。

他道,“李先生,要徹底解決這個隱患,最好的辦法是對彆列夫斯基等叛軍高層實施斬首,我們應該加強合作,一起消除叛軍的核武威脅。”

李乾搖頭拒絕,“我們冇有在一千多公裡實施斬首行動的能力,你們怎麼做,我們不反對。”

開什麼玩笑,李乾巴不得彆列夫斯基揮師南下猛攻小日本呢,怎麼可能會對其進行斬首。

最關鍵的是,瓦西裡一直在這裡,李乾和他是保持著溝通的。

一句話,東大把遠東叛軍摁在地上狂抽,但彆列夫斯基卻不記恨,他知道其中的原因。

歸還7萬人部隊和裝備,是李乾給彆列夫斯基的一個強烈信號——隻要你不在我家門口謔謔,其他的我不管。

在彆列夫斯基看來,他可以確定一點,如果他南下進攻北海道,東大是不會插手的。

他要評估的就是,美國會不會插手。

美日有安保條約,那就是個軍事盟約。

一句話,小日本遭攻擊,美國佬要出手幫忙。

問題在於,彆列夫斯基手裡有二十多艘戰略核潛艇,已經撒向了太平洋,這些戰略核潛艇讓美國佬投鼠忌器。

像彆列夫斯基這種戰爭瘋子,給他逼急了,真往美國本土發射核彈頭彈道導彈怎麼辦?

彆說幾百枚,就是一兩枚,美國佬也承受不起。

失控的二十多艘戰略核潛艇,就好比架在美國佬脖子上的一把劍。

在這種情況下,硬來是不行的,美國佬不但從東大這邊下工夫,還在通過其他渠道和彆列夫斯基秘密聯絡。

美國佬的條件大致如此——隻要你不進攻北海道,萬事好商量。庫頁島一下子湧進兩百多萬人,根本養不活。你得買糧食吧,你得買生活物資吧?我可以提供幫助。

根據官方統計,遠東地區人口800多萬,其中70集中在阿穆爾、哈巴羅夫、濱海邊疆區這三個地方。

彆列夫斯基退守庫頁島時,帶走了100多萬人,加上手裡的幾十萬軍隊,再加上庫頁島本身有60萬人口,此時庫頁島的總人口近300萬人。

漁業是庫頁島的經濟支柱,但是,因為有冬季漫長的冰封期,漁業成本相當高昂,製約了發展。

其次是林業,島上森林覆蓋率高達60,同樣因為技術和資金關係,發展不理想。

倒是有很豐富的油氣資源,製約發展的因素也是技術和資金。

蘇聯的發展重心是歐洲部分,遠東這邊的苦寒之地,從來都是慢幾拍,更彆說庫頁島了。

彆列夫斯基要養活庫頁島上的軍民,勢必要進口糧食,首先得吃飽飯!

有多少糧食有多少兵,有多少糧食有多少地盤,這條真理恒古不變。

彆列夫斯基跑到庫頁島的時候,把遠東地區能找到的糧食,大部分都帶走了,根據統計,撐死了維持半年時間。

也就是說,他必須現在想辦法搞糧食了。

美國人派了個代表與他秘密會晤,提出供應糧食,條件是不能進攻小日本。

彆列夫斯基正發愁呢,當即獅子大開口,提出了一份長長的援助清單。

他很清楚,如果自己拚死一搏,美國人除非從本土調兵,否則靠日韓這邊的駐軍,根本擋不住他的鐵騎。

至於小日本,他壓根冇放在眼裡。

雙方就這麼反反覆覆地拉鋸式談判。

而東大和蘇聯這邊,開始落實出兵前的協議了。

不出李乾所料,安德洛夫很不痛快,理由是遠東叛軍冇有剿滅,目標冇有達成,此前的約定不能兌現。

李乾也乾脆,行,那我就撤回去。

在韃靼海峽中部西海岸,距離尼古拉耶夫斯基城僅50公裡的東部突擊群奉命回撤,這支強悍地麵作戰力量一離開韃靼海峽中部西海岸,彆列夫斯基立即組織三個師從尼古拉耶夫斯克登陸。

東大領土時期,這個地方叫廟街(非香港廟街)。

這個人口三萬多人的城鎮,距離庫頁島僅有25公裡,不到兩個小時,太平洋艦隊就把三個師送上了廟街。

這三個師立即在海軍火力的支援下,向已經抵近到烏利奇市的政府軍一個軍發動進攻,攻擊非常的犀利。

僅僅十個小時後,彆列夫斯基又投入了三個師,發起了烏力奇戰役!

彆列夫斯基手裡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打過阿富汗戰爭的,戰力高政府軍一大截,而且又是困獸猶鬥,一條道走到黑的情況下,迸發出來的作戰意誌不是政府軍所比擬的。

最關鍵的是,彆列夫斯基在部隊裡實行了按勞分配土地的政策,許諾占據大遠東地區後,將土地分配到官兵手裡,全他媽能當地主。

這個政策,讓叛軍對他死心塌地。

政府軍內部本身矛盾重重,戰鬥意誌完全比不上叛軍。

烏力奇戰役後,彆列夫斯基竟然重新占領了整個阿穆爾河北部流域。

這下,安德洛夫麻爪了,他怎麼都想不明白,在東大軍隊下丟盔棄甲的叛軍,為什麼能把政府軍打得落花流水。

李乾沒慣他毛病,命令東部突擊集群一口氣退回到了濱海邊疆區和哈巴羅夫州交界處,一副隨時撤回國內的態勢。

安德洛夫急了,連忙重啟出兵談判,但這一次,不拿出點實實在在的東西是不行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