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公 第74章 魄力(1)
在徐州短暫的停留之後,朱標李景隆一行,舍車乘船,沿運河北上,下一站河南鄭州。
按理說這路線是有點不對的,真要是想直奔西安,一開始從京師中出來,就該直奔隸屬於直隸的廬州府,也就是後來的合肥,然後再北上。
可標哥非要兜個圈兒,費二遍事,用標哥自己的話來說,這條路他沒走過。
但以李景隆對他標哥的理解,標哥這人,看似好像忽然間想起什麼,看似說說笑笑很是隨意,其實他沒有半句話不是深思熟慮出來的,做任何事都是事先謀劃好的,更是頗有深意的。
你要真以為他隨和,那就大錯特錯了。
真以為很多事他無心,那就等著以後讓他給賣了吧!
~
從徐州北上的運河,跟徐州南下的運河截然不同。
因為北上河南,走的卻是黃河。
曆朝曆代黃河皆有改道之事,所以黃河水係的運河段,遠比其他水係的運河段,更加的凶險難行。
且如今已快九月,一旦秋季暴雨來臨,船隻難免有傾覆之危險。以朱標太子萬尊之軀,如此涉險實在有些不智。
但還是那句話,標哥選擇的路線大有深意。
他選擇的是隋唐大運河的路線,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貫通六省五千多裡,京杭水道連線了內陸地區的五大水係,又有浙東運河,直接通海。
所以從登上船隻的那一刻起,李景隆就在腦中瘋狂的搜尋著,黃河水係沿岸城市的民生經濟之事。
作為一名合格的下屬,光是揣摩上意是遠遠不夠的。
要想領導永遠離不開你,不但要揣摩明白,而且還要解答清楚。
~
水麵波光粼粼,傳聞中脾氣暴躁的黃河之水,此時卻頗為溫順。
朱標坐在船頭,一頂遮陽傘下,摺扇輕搖,眯著眼打量著沿岸的景色。
“二丫頭!”
聽見朱標輕喚,正在船頭看著假模假式盯著魚竿的李景隆趕緊回頭,“臣在呢!您有什麼吩咐?”
說著,坐在朱標身邊,“想著釣幾條黃河大鯉魚,晚上給您嘗嘗鮮,可臣這手太臭。都大半天了,莫說黃河大鯉魚,小鯉魚也沒半條!”
“哈哈哈!”
朱標大笑,“你見過誰在船上釣魚的!”說著,摺扇合上,對著沿岸,“知道為啥要敬祖嗎?”
李景隆真是忽然一懵,他怎麼都沒想到朱標竟突然問了這麼個問題。
“敬祖不是應該的嗎?”李景隆笑道,“沒有祖宗哪有後人,祭祀之事,上至宗廟下至小民.....”
啪!
卻是朱標的摺扇,在李景隆腦瓜上敲了一下。
“敬祖!”
朱標說著,站起身,鄭重道,“是因為老祖宗厲害呀!”
說著,他一指運河,“開鑿出這大運河,五水聯合....養活了沿途六省無數軍民。民間諺語有水就有財,沿途多少古城因為這運河千年不衰?”
“老祖宗的魄力....後人難及萬一。”
朱標又背著手,眺望遠處,“當時之暴政惡政,惠及後世子孫.....”
聞言,李景隆心中直接暗道,“完,我又給自己找了個活...不是,又有一口鍋,扣我腦袋上了!”
他纔不會天真的以為,標哥真是在那感歎祖先的偉大智慧呢。
標哥口中之言,表露出一個最主要的資訊,魄力!
什麼是魄力,彆人不敢我敢,那是魄力。
也更加證實了他李景隆心中對於朱標選擇這條路線的猜測,他是在走運河,但他考慮的是運河也不是運河。
首先是開海之後,對運河的損害。
其次是辯證的看,開海之後對運河的好處。
最後是這條運河,是繼續維護,還是乾脆重新修一條,比這條更為安全的,連線南北的內陸運河。
這種種資訊在李景隆腦中形成一幅碩大的地圖,在沒有鐵路的時代,內陸之間的聯係最快的就是運河。
標哥所想的運河,它的儘頭肯定不是洛陽,一定是北平。
那麼支撐北平乃至遼東邊鎮的山東河南等地的資源,就一定要通過運河。
“您說的沒錯!”
所謂聞歌知雅意,李景隆順著朱標的話頭往下繼續道,“可是黃河可不是死水,臣讀古籍史質從中發現,黃河經常改道,所以今日隋唐大運河的路線,其實中間有許多地方已經變了...”
“而且!”
說到此處,李景隆頓了頓,笑道,“今日我大明對於運河之需,與隋唐時也大為不同!”
朱標微微俯身,拿起果盤之中一枚櫻桃放入口中,“繼續說!”
“隋唐運河,乃是天下精華入京.....”
李景隆不假思索,“而我大明之運河,乃是為了拱衛邊陲,連線南北商貿,惠及沿岸百姓。總之,我朝的運河,乃是軍用商用兼備。”
“嗯!不錯!”
朱標讚許的點點頭,“我最喜歡你的一點,就是你總能在倉促之間,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
“你他媽喜歡我何止一點?”
李景隆心中笑罵,“離開我,你都得抑鬱!”
但接著,他心裡猛的忽悠一下。
標哥真的就是為了算運河嗎?
馬上到鄭州了,鄭州可是歸開封管的,而他的五弟朱橚,正是就藩開封的周王。
你本不該進入你老弟的地界的,但你卻來了,你來了又不說話,而是悄悄的來,你是不是想私下看看你老弟做沒做缺德事?
做了,你就記小本本上。
沒做,你回頭就跟你爹,因為相信五弟的品行,所以才沒打擾他!
“我曹!”
李景隆越想越是這種可能。
但接著,有一個想法油然而生。
標哥已經確定開海,說起來很是不公平,但一旦作為上位者統治者決定的事,看的都是長遠未來。任何一個統治者,大概都不會在乎眼下尋常百姓的損失。
苦一苦百姓....是所有統治者心中的共識,區彆隻在於有人要臉,不愛說出口而已。
開海之後,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南方。
而朱標卻格外的關注北方,那就隻有一個可能。
他們爺倆已經在私下商議過,遷都的事了。
應天雖好,但畢竟偏居一隅。
六朝古都江南粉墨之地雖好,卻不能與北方金戈鐵馬的雄盛相提並論。
而且,這個時代...大明的敵人不在南,而是在北。
南方挨著誰?
什麼泰國老撾緬甸如今都跟部落似的。
唯一算得上國家的,就是越南。
你讓越南人吃一百年的地溝油,他也不敢想入侵大明呀!
而北方,還有北元....
從執政的層麵講,開海是為了富國。
但從帝國的層麵講,運河是為了把帝國的財富,轉移到北方,從而支撐國門。
換句話說,朱標心中設想的京師所在之地,一定不是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