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公 第2章 三年(2)
一輛沒有標識的尋常馬車,緩緩穿過京師繁華的街巷。
車簾微開,一雙眼好似看不夠一般,仔細的打量著眼前這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象。
街。
人。
“三年!又過了三年!”
這是李景隆,三年之中,第一次再一次的走入京師。
他嘴唇輕動,沉穩的麵容之上,忽多了幾分柔情,亦有幾分感慨。
一切好似都沒變,但一切真的都變了。
“春花正好,樹影窈窕。”
“臨窗倩影揮紅袖,不許留下相思愁!”
“不知今年四月風,可如去年舊,借問綠柳!”
~
不知不覺中,馬車停在了巍峨壯麗的紫禁城前。
“公爺,到了!”
隨著李老歪撩開車簾,穿著青色常服的李景隆,在神武門外那些宮城侍衛們詫異的目光之中,走出車來。
他抬起頭,看著朱紅色的城牆,金色的瓦片。
忽見到地麵上,自己在陽光下的身影,心中竟隱隱生出幾分恍然隔世之感。
六年前,他第一次正式的以官員的身份,進到這座寰宇天地之中,最為高貴的權力中心。
那時的他,春風少年,心光明媚。
六年後,他再一次來到這,卻已是唇有短須,光華內斂的青年。
六年前,他對這裡心懷畏懼,忐忑惶恐。
六年後,他對所有,都已波瀾不驚。
“你是?”
幾名麵生的侍衛,按著腰刀大步走來。
李老歪清清嗓子,大聲道,“太子少保,世襲罔替....”
突然,李景隆開口打斷他,微微一笑低聲道,“在下李景隆,奉旨覲見!”
~
宮城依舊,隻是宮人的衣衫,微有鮮豔。
李景隆跟在一名麵生的白淨宦官身後,來到乾清宮外。
一路上他都儘量低著頭,不去看周圍那些無數次出現在夢裡的景象。
但他能感覺到,在他出現的時候,乾清宮外的大臣值班房中,無數道目光,滿帶著各種情緒,齊齊的望向他。
“微臣李景隆,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相比於六年前,三年前....
乾清宮顯得有些空曠,以至於殿內都能聽見李景隆說話的迴音。
側殿之中,朱元璋放下奏摺,麵無表情的注視著,跪在門檻之外的李景隆。
“進來!”
“是!”
聞聲,李景隆起身,垂首躬身,緩緩進殿。
“抬起頭來!”
朱元璋的聲音再次傳來,李景隆聞言抬頭,對上那道審視的目光。
皇帝比起三年前,老了許多。
須發斑白,皺紋如溝壑,但那雙眼睛卻一如既往,如鷹一樣。
“看著倒是比以前老成了不少,沒那股焦躁浮誇之氣了!”
朱元璋無聲一笑,“眉眼之間,依稀有七分,你父親當年的模樣啦!”說著,忽笑出聲,“可也沒了以前的機靈勁兒!”
李景隆低聲回應,“臣守孝這三年,痛定思痛。種種因果,皆因臣少年荒唐,浮誇不端所致。是以洗心革麵,更要謹慎言行!”
“嗯...”
朱元璋點點頭,“浪子回頭終不晚。少年時荒唐惹人愛,成人了再荒唐,就惹人厭了!”
說著,又看了眼李景隆,“還有半年,孝期才滿”
“準確的說,還有五個月十四天!”李景隆正色道。
朱元璋再次打量李景隆,見他身上穿著純色的青色常服,沒有佩戴任何的珠玉,不禁又是點頭,“你是個孝順孩子!說著,莞爾道,“三年閉門不出,你也閒得住!”
“臣倒也沒閒著!”
李景隆開口道,“每日種菜養花,習武讀書寫字。嗯...彆的不說,臣的字,這幾年大有長進!”
“哈!”
朱元璋笑道,“剛說你穩當了,你這就開始自誇了?”
忽然,他的手指點了下禦案的一角,單獨放著的一本奏章,“你看看!”
話音落下,邊上一名年輕的宦官,雙手捧著那奏章,送到李景隆的麵前。
李景隆展開一看,頓時心中冷笑,但麵上還要裝作大驚失色,如遭雷擊。
正如他所估料的那樣,這是一本寫滿韓國公李善長所有罪名的奏章。
除卻什麼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弄權欺君之外,最駭人聽聞的就是李善長之弟,曾在胡惟庸要謀逆之前,勸說李善長要站在胡惟庸那邊。
而後胡惟庸又派人跟李善長密謀,說事成之後以淮西封王。李善長頗為心動,但沒鬆口。
最後胡惟庸親自去說,李善長說自己老了,死了之後,你們好自為之!
“牽強附會,狗屁不通!”
李景隆心中暗道,“自相矛盾,毫無邏輯!”
其實李善長該不該死?
他該死!他早該死了卻不死,就是最大的該死。
他有些所作所為,足以該死!
可朱家爺倆為了讓李善長直接死透,且永世不得翻身,竟給羅列出這份罪狀來,非要把李善長裝進胡惟庸案那個可以裝載一切的口袋案之中。
他李善長已是位極人臣了,胡惟庸是他一手提拔的,他倆聯合起來禍害了許多其他派係的官員是有的。但若說李善長對胡惟庸要造反,持觀望且默許的態度,誰信?
胡惟庸能給他什麼?
那為何如此牽強,還要把李善長往胡惟庸的案子裡裝?
就一條,你李善長也是皇親國戚,知道有人要謀反你不舉報,就是大逆不道!
另外這奏摺之中,除卻李善長外,還有長長一串開國功臣的名字。
這些人中不乏當年跟胡惟庸眉來眼去之輩,且罪名包括當年的鳳陽中都武庫失竊案,私藏重甲豢養死士,弄權斂財貪汙軍餉等等。
但他們真正的罪因,就是因為以前跟李善長的關係太好了,在李善長當權的那些年,有過暗中見不得人的權力交換。
~
“這.....”
李景隆裝作渾身顫抖,用袖子不住的擦拭著並沒有冷汗的額頭。
“知道咱為啥讓你看嗎?”朱元璋又道。
“臣..愚鈍!”李景隆俯身叩首。
“哎!”
朱元璋歎息半聲,“咱爺們這幾年的間隙,皆因李善長那老匹夫而起!”
說著,他揮揮手,身邊的官宦們同時退去,又道,“當年,毛驤為何要誣陷你?還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因為他從泗州回來之後,知道命不久矣,先見了李善長!”
驟然,李景隆抬頭。
這次他是真的驚了,真沒想到還有這樣的隱情。
朱元璋冷聲道,“誣陷你,是李善長給他出的陰招!”
“臣不明白!”李景隆抬頭,“他為何要誣陷臣?臣與李善長,雖有小嫌隙,但..遠不是生死仇敵呀?”
“為了轉移咱的視線,傻孩子!”
朱元璋再次冷哼,“一個胡惟庸案,得查上十來年都查不利索。再出個你李景隆謀反案,是不是又要查幾年?如此一來,他們就多了幾年苟延殘喘的時間。且說不定這幾年,能把咱給熬死了,他們就萬事大吉了!”
瞬間,饒是李景隆已不再是當年的懵懂少年,經曆過了生死,可也全身發冷。
如果三年前他真的死了,死的絕對不會隻是他自己。
李家所有的關係,都會死!
與此同時,他心中暗道,“怪不得母親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