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公 第19章 觀火(1)
“嗯?”
李景隆直接怔住了。
其實公允的說,李至剛這個戶部尚書,相比於其他五部的尚書,有些名不副實。
他身上沒有例如文化殿大學士,謹身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等代表著文官最高榮譽的勳職。第一他的資曆不夠,第二他不是真正的進士及第。
更沒有加授太子少保,太子太傅等超品虛職。
且他隻是以三品官,暫時加戶部尚書銜。
可蒼蠅再小也是肉,李至剛再怎麼樣也是大明帝國的戶部尚書,莫說你涼國公藍玉,就算你藍玉的姐夫常遇春重生,敢動人家一根手指頭嗎?
但李景隆的第一反應,不是驚詫於藍玉竟然敢公然毆打一部尚書。
而是在於,他李至剛捱揍了,為何要找他李景隆?
莫非李至剛以為,自己能幫他報仇打回去?
還是他李至剛要聯合李景隆,直接對藍玉發彈劾?
“我剛到兵部就任!”
李至剛捱了打,眼神之中並沒有多少委屈,卻滿是恨意和猙獰。
“您是知道我的,到任第一件事,就是清查賬目!”
李至剛繼續道,“這邊剛把這兩年的軍費開支捋清楚,藍玉就找上門了,逼著我問該奏銷的軍費怎麼一拖再拖?”
“我說,首先這事我剛接手,拖您的不是我。”
“再者,賬目還沒理清,其中很多關節對不上,總不能你說多少,就給你撥多少吧?”
說著,他看著李景隆,“我沒說錯吧?”
李景隆點點頭,給了門口親兵一個眼神,示意他們將其他閒雜人等快點帶走,而後低聲含糊道,
“嗯嗯,也不能說錯!辦事嘛,總得有規矩有步驟!”
“您是明事理的,可藍玉當時就炸了!”
李至剛咬牙道,“跟我嚷嚷,罵罵咧咧,說他們腦袋彆在褲腰帶上在前線打仗,保得大明江山萬年太平,我們這些文官卻在後麵拖後腿,喝兵血....”
“那也不至於打你吧!”李景隆拿起茶具,親自給李至剛泡茶。
但下一秒,就被李至剛的話給震住了。
“我當時就懟他,喝兵血的可不是我,而是他涼國公藍玉!”
李至剛大聲道,“還有定遠侯王弼,武定侯郭英,景川侯曹震,懷遠侯曹興,雄武侯周武,都督耿忠,孫恪,汪信,謝熊等偏將.....”
李景隆的手抓著茶盞,懸在半空。
心中罵道,“你這揍挨的不虧,我要是藍玉,揍你都是輕的!”
李至剛這話,等於直接把武人的臉都給撕了,把武將集團的潛規則給挑破了,更是把藍玉所在一係的軍侯們都給罵了。
大明的武將集團,說白了從老一輩開始就是一個巨大的通過戰爭獲取財富的軍功集團。
從將軍到將領,一層層的分潤戰爭所帶來的財富。
說好聽叫論功行賞,說不好聽就叫坐地分贓。
“洪武二十一年,那時候公爺您在家中守孝,許多事您不知道。!”
李至剛繼續嚷嚷道,“藍玉先破元主,不說俘虜的人口,單說牛馬羊等牲畜十五萬頭。十日之後再破元將哈剌章,又得戰馬牲畜等六萬頭。另外,金銀珠寶玉器無數。”
“這就...”
李至剛大聲道,“我還是往少了說的,什麼甲冑兵器,皮貨棉布我都沒算。”
李景隆緩緩將茶泡好,送到李至剛的麵前。
“嘶!”
李至剛猛的一口,燙的直抽冷氣,繼續大聲道,“但是捷報傳至京師舉國歡慶,皇上親自下旨,破元主所得之金銀,就地熔煉,用來犒賞軍兵!”
“所得之牲畜,保留部分精壯戰馬之外,其餘全部發賣,全數算入軍餉。”
“那麼的牲畜金銀,隨便買賣都能賣上幾百萬兩!”
“十五萬人,往死裡賞都夠數了。”
“可實際上當兵的得了多少?”
“就這,藍玉還格外給兵部報了三十六萬兩的軍費,還保舉了七十二名將校名單。”
“你說,他...還有他那一夥子人,不是喝冰血是乾什麼?”
“再說了,我雖沒帶過兵,可也知道,曆來打仗,這些軍侯們報上來的戰利品,最多隻有實際的五成!”
“那其他的哪去了?”
“還不是被他們分了?”
~
“這混蛋!”
當然,李景隆此刻心中罵的,是他李至剛而不是藍玉。
戰利品為什麼要少報,因為在統計這些東西的時候,很多戰利品乾脆就已進了當兵的口袋了。
你讓他們這些出生入死的丘八,把搶來的東西交出來?
身為統帥,不但不能這麼乾,還得把已得的戰利品之中拿出一部分來,繼續賞賜有功的將士。
老朱同誌深知這一點,所以直接告訴前線,戰利品你們自己分了就當軍餉了。
現在你李至剛卻拿著這話,來擠兌人家藍玉,還是擠兌了整整一大片軍侯將領,你不該揍?
另外,戰後奏銷軍費,這是大明開國勳貴集團的老規矩了。
老朱為何忌憚這些軍侯勳貴,是因為這些個山頭下麵,是一個個小山頭。
他們領兵打仗,帶頭衝鋒的敢死隊,都是他們下麵的小山頭。
小山頭若是死了,家眷老小就得他們這些大山頭來照應。
就朝廷那點撫恤,夠乾什麼的?
再者他們這些大山頭下麵的小山頭死了,是不是得補充?
精銳死士,百戰精兵,那可不是隨便找個人就行的,得是錢砸出來的,平日重金養活,一旦有戰事全副武裝,花費的銀子海了去了。
“他這頓打,估計要白挨!”
李景隆又是心中暗道,“如今藍玉風頭正盛,老朱親口說堪比衛霍的,到最後估計也是不痛不癢說幾句!”
“戶部攢點錢容易嗎?”
李至剛繼續喊道,“洪武二十一年出塞北征,傾全國之力湊了五萬鐵騎出來。那可是人馬俱裝,全副鐵甲的具裝鐵騎呀!”
“大軍開拔之前,就撥了軍餉一百多萬。”
“這隻是現銀,還沒算糧食,民夫,牲畜,冬裝.....”
“我當時管著戶部,眼看著庫銀唰的一下就沒了,心都在滴血...”
“當時江南的秋稅,戶部這邊都沒清點,就直接送到前線去了!”、
“裡裡外外,朝廷花了多少錢呀!”
“洪武二十年那場大洪水,賑災銀子才花了多少....”
說到此處,李至剛已是哽咽道,“是,這場仗是咱們打贏了。可當時為了籌措這些軍費,鬨了多少次的民亂呀!我背著罵名,在各行省刮地三尺....嗚!好不容易仗打完了,戶部的庫裡有點銀子了,又得撥出三十多萬給他們分了....”
“我不甘心呀!”
說著,他竟然伏在案上,肩膀聳動。
“劉三吾的女婿趙勉接了我的戶部,那些書呆子會什麼呀?”
“明年,慶王岷王,穀王寧王....韓王等人要就藩。”
“一個王爺要二三十萬,同時五個王爺.....”
“還要給他們配備兵馬護衛,建造城池,劃給田地....”
“中樞沒有錢,隻能讓地方官想辦法!”
“地方官想什麼辦法?還不是在老百姓身上打主意!”
“要麼就是拆東牆補西牆,繼續賣鹽銀,賣茶引...”
“戶部!嗚嗚...我的戶部呀!”
“為什麼要調我來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