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公 第70章 良機(1)
大明洪武二十九年三月,京師的訊息傳遞到甘州,陝西都司與肅鎮總兵官的行署。
李景隆見了京師的來信之後,久久不語。
「皇太孫被罷了政務之權,如今在東宮安心讀書。」
金鎮吊兒郎當的坐在李景隆身邊,笑嘻嘻的說道,「聽說皇上為了教他,特意召了名大儒叫什麼方孝孺的!」
「哦」
坐在床邊久久不語的李景隆,眉頭動動。
這位可是曆史上的大名人!
但就朱允熥那個性子,天王老子來了也教不好!
「老爺子糊塗了!」
李景隆心中暗道,「要麼你就廢了他,要麼你就不管他。既管了他,又傷了他,到最後隻怕朱允熥的心裡滿是記恨。」
「幸虧他當初不智,自斷臂膀了。不然若此時身後有藍玉等人撐腰,說不定就要鬨出大亂子來!」
這時,金鎮又道,「京裡的人說,老皇爺重新掌政之後,精神頭大不如從前了。整日灌著苦藥湯子,看起來嘿嘿!」
李景隆忽然皺眉,「這次京裡的訊息,怎麼比以前晚了一個多月?」
「範侍郎那邊因為早先幫著東宮彈劾郭駙馬,從兵部調了!」
金鎮收起笑臉,正色道,「去了應天府做府尹。範侍郎說,要先低調一些時日。」
「嗯?」
李景隆麵露愕然,而後無聲一笑。
真是無心栽柳柳成蔭呀!
本想著失了吳高這步棋,京師沒了內應。卻不想老範卻陰差陽錯的,成了應天府的府尹。
「吳高如何?」李景隆馬上又問道。
「暫時沒事,還是巡檢兵馬都司指揮使!」
金鎮又道,「對了,他家那些老兵,來了二百多人,您打算如何安置?」
「編入脫歡的蒙古馬軍之中!」
李景隆不假思索道,「按我的親兵標準給予待遇。」
說起來如今他的麾下,已有了數不清的百戰老兵。這些各家勳貴的鐵杆親衛,一旦遇到戰事放入軍中,就是合格的基層軍官。而若是統一使用,則是衝鋒陷陣的以一當十的絕對精銳。
這些人完全可以扭轉戰場的局勢,決定戰爭的勝負走向。
是他李景隆手中的秘密武器!
「江西那邊,蠻子不服天朝管,鄧大哥帶兵進剿!」
「北平那邊,北元騷擾邊關,燕王和寧王率軍追出去了!」
「雲南那邊,麓川也不穩當」
一連串的軍報訊息從金鎮的口中說出,在李景隆的腦海之中彙總。他看著牆上碩大的寰宇全圖,眉頭緊皺。
心中忽然湧出一個詞,多事之秋。
可以說好像自從朱標沒了之後,大明朝就突然陷入一種,表麵看著挺穩,但實則各地的小打小鬨還是不斷,且可以說是內憂外患的局麵。
這種內憂外患不足以致命,但這樣的芥蘚之疾對於已經古稀之年的朱元璋來說,卻足以讓他自顧不暇。
「哥!」
金鎮在旁,忽然低聲道,「要我說,咱們這邊也彆忒安穩嘍!」說著,他一笑道,「就拿燕王那邊來說,到底是養寇自重還是真的有北元騷擾,誰知道呢?」
「乾脆,咱們也讓番人,或者哈密外那些胡人動一動一來,咱們可以把兵馬拉出去練練,二來也好跟朝廷討賞錢呀!」
李景隆沉默片刻,「沒彆的訊息了?」
「有!」
金鎮低頭,「老皇上下旨,讓兩千五百名軍中致仕的武官進京。說是設宴給賞聖旨中說,朕念功臣多亡,幸其存者欲加恩賞。」
「元末兵爭,中原鼎沸,人不自保。你們奮起從朕,勳謀宜力,共平禍亂,勤勞備至。」
「天下既定,論功行賞,使你們居官任事,子孫世襲,永享富貴。我思起兵時,與你們皆少壯。今我年老,你們亦年老。久不相見,心常想念,故召你們來見。」
「所賜薄物,以資養老。你們還家,撫子孫以終天年。同曆艱難,至有今日。顧我子孫保有無窮之天下,則你們子孫亦享無窮之爵祿。」
「嗬嗬!」
讀到此處,金鎮忽然冷笑,「說的挺好,同曆艱難,至有今日,哈哈!不知我爹活著,能拿多少賞錢,夠不夠我逛窯子的!」
「你這廝」
李景隆笑罵道,「嘴裡就沒好話!」
金鎮注意的是賞賜,而李景隆注意的則是聖旨之中那句,子孫世襲永享富貴!
看來朱元璋也知道殺儘開國武臣之後,那些跟他起兵的老將們已是心中不滿。如此頗有些內憂外患之時,善待這些老臣,才能防止他們在他死後反側。
「這一下,估計幾十萬兩銀子打不住!」
金鎮又撇嘴道,「朝廷是真有錢。」
~~
「朝廷的錢,還不是搜刮百姓來的?」
金鎮前腳剛走,李景隆的行署之中,就迎來了另一名官員,陝西佈政使李至剛。
去年陝西遭了災,所以他這個佈政使在今年春天,親自帶人巡查走訪陝西各地各州府縣的春耕情況。而然來甘州,也是為了親自押送一批,從甘州大倉借調給百姓使用的軍糧。
「我人在甘州!」
李至剛這一年來老了許多,頭上已是點點白發觸目驚心。
「朝廷的公文也追到了甘州」
李至剛咬牙道,「戶部說,讓我催繳陝西欠下的糧稅冊那,戶部那些鄉吾人忘記啦,早先不是免了嗎?現在又讓我收?」
「糧稅就算了,陝西這地方不產硇砂還要百姓繳硇砂的稅,這不是混蛋嗎?」
「剛鬨了災呀!不好好的修水利,好好的屯田,竟想著從百姓身上刮錢,這不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嗎?」
「冊那,他們要收,怎麼不在他們老家收?」
李景隆聽著李至剛的嘮叨,將泡好的茶湯推過去,「怎麼,地方上不安穩嗎?」
李至剛忽然重重歎氣,「我從年後巡防陝西各縣就沒停過,尤其是越窮的地方去的越多。各州縣的牢房之中,都關著許多沒有繳納糧稅的百姓」
「這些百姓不單有漢人,還有羌人」
「漢人老實,可羌人早就因為地方上糧稅心中不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