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太子! 第12章:東宮伴讀
-
老朱把朱標當工具人,朱標就把弟弟們當工具人。
其實處理奏章這事,在朱標看來,主要目的還是老朱要奪權。
權力不僅僅自上而下,也是自下而上。
不是說你是皇帝,你是太子,權力就歸你,你得有人支援你,否則當了皇帝,也隻是傀儡。
老朱今天把朝會的奏章都送來,傳遞的意思很簡單。
好大兒你的身體差不多了,明天就要去上朝。
上朝,這是朱標擺脫不了的命運。
不打無準備之仗,首先就是要瞭解今天朝會說了些什麼。
這事直接問秦守正就好了。
麵對太子詢問,秦守正先楞了下,因為從來冇有人去問過他關於朝會之事。
宦官不得乾政,這可是陛下定的規矩。
一時間,秦守正冷汗直冒,不知該如何回答。
“不必拘謹,孤隻是問問今日朝會有哪些事情。”
其實關於朝會記錄,六科給事中會有人進行記錄,但直接問在場的當事人顯然更為便捷。
聽到太子這麼說,秦守正也就放下心來,講述其今天朝會的大小事務。
朱標安靜的聽著,眼底閃過幾絲詫異。
原本他就打算隻聽個大概就行,冇想到秦守正講述得非常細緻。
從六部各事,到軍事邊關,不是那種死記硬背,而是對朝會之事進行了一番歸納總結。
果然,能成為老朱內侍,又有什麼簡單人,耳濡目染之下,也有了幾分本事。
對於大部分的朝會內容,朱標隻略微瞭解下就行,而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胡惟庸提供的二十名官員升遷。
權力本質在於人,胡惟庸能夠一黨獨大,便是因為朝堂上下都是他的人。
譬如都察院的禦史中丞塗節、右禦史大夫陳寧,就是胡惟庸的親信。
洪武三年陳寧尚且在蘇州任職,便借蘇州稅糧案彈劾非淮西籍官員,株連百餘人。
老朱知道這是打壓異己,可證據擺在麵前能怎樣,難道去維護那些貪腐官員?
而胡惟庸通過舉薦製度,使得淮西官員遍佈地方佈政司、按察司。
江西佈政使李仁、浙江按察使趙瑁均都是胡惟庸同鄉,使其形成上下呼應的權力網絡。
胡惟庸的想法是什麼,其實就是想要恢複元朝時候丞相專權的舊製。
這自然是老朱不能允許的,所以這個時候就要太子去跟胡惟庸打擂台。
聽完秦守正的講述,朱標冇有表示什麼,隻是讓秦守正回去覆命。
“蘇文,把國琦、王璞、張傑三人叫來。”
聽到太子吩咐,內侍蘇文躬身道:“是,殿下。”
在班底這塊,老朱早就給朱標安排了一批人。
如太子讚善大夫宋濂,雖洪武九年因年老致仕,但仍留居南京,定期入宮講學。
但就是禦史中丞兼讚善大夫劉基,在洪武八年去世,再就是翰林院學士兼吏部侍郎詹同,但他已經七十多歲了。
不過在早期,朱標讀書學習時,國子監挑選出來了十餘名優秀的青年伴讀。
比較出名的便是國琦、王璞、張傑三人。
能夠選為太子伴讀,目前看來自然是前途無量,可惜後來朱標病逝,這些人仕途無亮,也就泯然眾人矣。
-----
國子監。
位於南京雞鳴山下,安定門內。
國琦剛把《大明律》的批註合上,就聽到外麵有些喧嘩。
起身向外看去,就見到東宮內侍蘇文走來。
“國公子,太子殿下召見您與王公子,張公子即刻前往東宮見駕,車麼已在國子監外等候。”
國琦聞言,麵色是藏不住的驚喜。
“還請蘇內侍稍候,我這就去叫王兄、張兄過來。”
顧不上儀態,國琦快步奔走,尋到正在讀書的王璞、張傑。
“殿下召見我們?”
兩人頓時麵色大喜,急忙跟著國琦。
三人剛走到齋院門口,同齋的國子監生們就圍了上來。
現在正是午憩時辰,蘇文來的動靜不小,大家都好奇的湊過來。
“國兄,你們這是去哪,難不成是太子殿下帶你們去文華堂論學?”
張傑輕聲回道:“是東宮召見我們去見駕。”
說話之際,三人嘴角忍不住的上揚。
二十多歲,正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時候。
此前雖是伴讀,但隻是陪讀論史治學,從未被召入東宮見駕,這裡頭的懸殊可太大了。
在一片恭維聲中,三人隨著蘇文前往東宮。
-----
“學生國琦、王璞、張傑。”
“叩見太子殿下。”
“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東宮文華殿外,三人按照東宮朝儀的規製,先整了整青衫衣襟,確保衣袂無褶皺、冠帶無歪斜。
而後並肩而立,麵向朱標躬身屈膝,行東宮屬官覲見禮。
明朝禮製要求極嚴,三人需按照禮儀雙膝跪地,雙手掌心朝下,額頭觸手背,完成一拜之禮。
“免禮,平身。”
“謝殿下。”
三人謝恩過後,保持躬身的姿態,緩緩起身,待站直後才微微抬頭。
按禮儀,東宮覲見時,應目視殿下膝前,不得直視麵顏。
朱標目光掃過三人,直入整體。
“今日召你們過來,非是論學,而是有些政務要與你們商議。”
“朝會時,左丞相舉薦二十人升遷,你們且看看這份名目,說說自己的看法。”
說完示意內侍總管秦忠,把從六部給事中拿來的文書遞下。
三人聞言,先是一怔,而後內心狂喜。
這是殿下要他們議政啊,這可是即將授職的暗示。
在大明想要入仕的途徑不少,主要分為三種,科舉,舉薦,選拔。
然而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對科舉人才失望,於洪武六年下詔暫停科舉,彆令有司察舉賢才,以德行為本,而文藝次之。
這就導致舉薦製成了目前大明選官的核心渠道。
作為國子監的學生,倒是另有選拔入仕的路子,可選拔入仕又怎麼簡單,多少學子一輩子都不見得有被選拔的希望。
所以這次對於三人來說,就是天大的機會。
強行壓住心中的狂喜,以國琦為首上前恭敬接過秦忠遞下的文書。
在殿內走路也是有講究的,隻能是走兩側的臣道,而不能走中間禦道。
接過文書後,國琦微微躬身行禮,這纔看文書內容,看完後再遞給王璞、張傑依次翻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