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太子! 第31章:胡惟庸的反擊
-
相府庭院內。
胡惟庸望著明月沉思。
大明鹽政曆來由淮西勳貴把控,兩淮鹽場的管事多是跟隨陛下起兵的老兄弟。
每年鹽課的大半利潤,也間接流向淮西集團控製的商號。
如今太子跳過兩淮,專盯兩浙,乃至於重用呂本。
這背後的意味不言而喻。
胡惟庸眼神中多了幾分陰鷙。
太子臨政,自然是要奪權的,這權力隻能從他這個左相手裡拿。
所以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說,太子都不可能扶持他的淮西黨,那就隻能去扶持浙東黨。
太子想要在朝堂上培養自己的勢力,從表麵上看來,淮西黨向來緊跟陛下與太子殿下,可隻有胡惟庸清楚,淮西黨跟淮西勳貴集團,其實是兩碼事。
簡單來說,淮西黨是胡惟庸的,而淮西勳貴集團,則是追隨陛下的。
胡惟庸一直所做的事情,就是刻意來模糊這個概念,把淮西黨跟淮西勳貴混為一談,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胡惟庸才能營造出龐大的權力網絡。
他也深知老朱脾性,所以哪怕是通政司的成立,也冇有多說什麼。
但如今太子,是該給他一些教訓了。
-----
十數日後。
呂本鹽政的奏章細則送過來了,新的製鹽工藝也基本上完善了流程。
朝會上。
朱標便提出了有關鹽政改革的奏文。
正常官員的上奏是要經過通政司的,但太子不需要,當朝上奏也符合規矩。
“父皇,兒臣觀近年鹽政,開中法推行日久,漸生積弊,奏請改革鹽引兌換之法,以解國庫燃眉。”
話音剛落,百官騷動。
早些時候胡惟庸就已經暗中傳信淮西黨官員,鹽政乃淮西集團核心利益所在,絕不能讓太子輕易改動。
工部左侍郎陳寧率先出列,躬身奏道:“殿下三思!開中法自洪武三年推行至今,憑此為北方邊倉籌糧百萬石,若貿然改動,恐動搖邊防根基。”
“臣聞殿下欲許商人以銀、鈔、銅料折糧換引,可商人逐利,若皆以輕省的銀鈔換引,誰還願運糧至邊?”
“屆時邊軍缺糧,恐生禍亂啊!”
老朱對邊關極其重視,開中法本就是以鹽利換軍糧,維持軍事開支。
工部左侍郎陳寧的反對,便是點出鹽利跟軍糧的關鍵。
老朱不語,他還要看看太子怎麼說。
朱標淡然解釋道:“如今兩浙商人不願運糧換引,非不願為,實不能為。”
“兩浙至北平邊倉千裡之遙,漕運一月有餘,每石糧運費加損耗竟達百五十文,而江南米價僅二百文一石,商人運糧至邊關,不賺反賠,誰願做這賠本買賣?”
隨後朱標看向戶部尚書殷哲問道:“殷尚書,上月兩浙鹽司奏報,積壓鹽引三萬道,對應鹽斤千二百萬斤,皆因商人不願運糧。”
“若長此以往,官鹽滯銷,鹽課銳減,邊倉雖需糧,卻也不能以鹽政崩壞為代價吧?”
殷哲很無奈,他是淮西黨人,可麵對太子問話,也隻能回道:“回殿下,兩浙鹽引積壓之事屬實,戶部已收到奏報三月有餘,卻因無良策,至今未能解決。”
陳寧臉色微沉,又道:“即便如此,也不該用銀鈔折糧!寶鈔如今貶值得厲害,一貫鈔在江南僅換七百文,若許商人用鈔換引,鹽課收入豈非要縮水三成?國庫本就空虛,這不是雪上加霜嗎?”
朱標順勢道:“正因如此,才定兩浙商人換引,可繳銀三成、鈔五成、銅料二成,其中鈔按一貫抵八百文算,銅料每百斤換三引鹽。”
“如此商人有選擇,朝廷既能收銀補國庫,又能得銅料供寶源局鑄錢,還能借鹽引流通提振寶鈔,一舉三得,何來縮水之說?”
頓了頓,朱標補充道:“況且,商人用鈔換引,比私下用鈔換銅錢更劃算,自然願用鈔。”
“鈔能換鹽,鹽乃百姓剛需,民間見鈔有用,便不會再視鈔為廢紙,寶鈔漸複,將來鹽課收入隻會增不會減,這纔是長久之計。”
老朱聞言,暗暗點頭,寶鈔貶值之事他早就知曉了,也冇有打算放任,而是準備救鈔。
前些時候老朱已是命寶鈔提舉司減半印製,同時回收民間破損寶鈔,試圖通過控製總量穩定鈔價。
再就是強製鈔鹽掛鉤,在鹽政中嵌入寶鈔流通要求,規定商人換鹽引時必須要用一定寶鈔。
鈔鹽掛鉤這個事還冇有實行,但如今太子先行提出,很是合乎心意。
陳寧還想辯駁,然遲疑一下,就冇開口了。
不能全是他來懟太子吧,正常辯駁幾句冇問題,可要是上頭了,得罪太子可就不好了。
胡惟庸自然也不會隻是安排他,隨後禦史鄭賜出列奏道:“殿下,鹽政曆來以兩淮為核心,兩淮鹽課占全國七成,鹽商多是跟隨陛下起兵的淮西舊部。”
“如今殿下隻改兩浙鹽引之法,卻對兩淮無一字提及,豈不是厚此薄彼?兩淮鹽商若見兩浙商人得利,恐心生不滿,屆時鹽課動盪,反而不美啊!”
這話看似為兩淮鹽商抱不平,實則暗指朱標偏袒浙東。
朱標聽出話外之音,卻未動怒,反而溫和道:“鄭禦史誤會了。”
“先改兩浙,非厚此薄彼,而是試點先行。”
“兩浙鹽引積壓最甚,改好了可作範本,再推廣至兩淮、長蘆等鹽司。”
“至於兩淮鹽商,待兩浙試點成功,自會進行推廣。”
朱標隨後向老朱作揖道:“父皇,兒臣深知鹽政關乎國本,故不敢貿然推行全國。先試兩浙,若半年內鹽引流通、鹽課增收,再推廣不遲。”
“若有不妥,也易調整,不至於動搖全域性。此乃穩妥之策,非為偏袒任何一方。”
這番話看似對老朱說,其實也是給淮西勳貴們一個交代。
畢竟老朱屁股下的龍椅,就目前來說,主要就是靠淮西勳貴集團抬起來的。
對於太子的話,老朱麵露微笑,感覺很是滿意。
然而眼間已成定局,胡惟庸接下來的一番話,頓時讓局勢失控。
也讓朱標深刻瞭解到,這個左相不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