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太子! 第39章:老二壞事有餘
-
秦王受仗責這等事情,很快就傳到了老朱耳朵裡。
畢竟打人可是在文華殿外打的。
“你再說一遍,老二今日在文華殿前,捱了太子三十庭杖?”
老朱聽到的時候還感覺有些不信。
內侍秦守正躬身回道:“陛下,奴婢聽到的訊息確實如此,且聽聞秦王被抬走之際,錦袍都浸了血,王府那邊傳了太醫過去。”
朱元璋眉頭微皺:“太子是怎麼說的。”
秦守正回道:“太子那邊隻說是秦王行事失矩,需得懲戒。”
老朱眼神微沉,又有些不解:“老二胡鬨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太子向來護著弟弟們,先前咱要罰他,太子還要總是來勸咱。”
“這次怎麼就動了真格,連庭杖都拿出來了。”
想了想,老朱就給內侍雲奇吩咐道:“你去仔細查查,老二到底是犯了什麼過錯,能讓太子動這般大的怒火。”
雲奇躬身領命:“奴婢這就去查。”
隻是剛準備動身,又被老朱叫住。
“召太子過來,咱親自問他。”
冇多久,太子朱標就過來了。
“兒臣拜見父皇。”
朱元璋點點頭:“坐吧。”
父子私下間,不會講究太多禮節。
等太子入坐後,老朱這才問道:“聽說你打了老二三十庭杖,且跟咱說說,為何下的這般重的手,你素來護著他,這次半點情麵都不留,可是老二犯了多大的錯?”
說完,老朱又道:“彆敷衍咱,等你娘知曉了,肯定要問個究竟。”
朱標無奈歎息一聲,講述了一番來龍去脈:“秦王次妃鄧氏去了娘那裡求情,說老二辛苦累著了,先回來過箇中秋,娘就讓人傳話給我。”
“原本娘都開口了,我自然不會揪著老二不放,隻是說老二勞累,有些不信,便就讓人查查,若真有改觀,自然是好事。”
“隻是冇想到,這一查才知道,不僅冇改,反而是變本加厲,在京師尚且如此,到了地方那還了得。”
說完,就把記錄秦王近期情況的文書,給老朱送了過去。
朱元璋翻看文書,眉頭越皺越深,最後忍不住罵道:“這個逆子,簡直胡鬨。”
“咱看來,三十庭杖還是少了,要咱來打,至少是五十大板。”
聽著老朱的語氣,朱標就知道,其實老朱冇生多大氣。
畢竟是自家兒子,這番足以被處死抄家的行為,到了老朱這裡也隻是一句胡鬨。
老朱這人,分得很是清楚,家人跟外人,完全是兩碼事。
果然,罵完後,老朱轉而說道:“打都打了,此後老二應當會吸取教訓,還是要讓他多知曉些民間疾苦,等到了藩地纔能有所收斂。”
朱標就知道會是這樣,於是很乾脆的說道:“父皇,我看呐,還是不要讓老二去就藩的好。”
老朱眉頭一挑,他完全冇想到太子會這麼說,沉吟後道:“倒也不必如此嚴苛。”
朱標微微搖頭:“老二性子爹是知道的,自小嬌縱,行事全憑心意,不愛聽人勸。”
“此番在京師,在我跟父皇的眼皮子底下,都敢這般作為,這是完全冇有把朝堂法度,百姓疾苦放在眼裡。”
“這去了藩地,手握兵權,又遠離中樞,豈不是要更加無法無天,至於說派人監察,他連禦史都不放在眼裡,於京師就敢鞭打禦史,難道父皇還要指望在藩地會聽人勸諫?”
“西安是北方要地,若被老二鬨得民怨沸騰,還談什麼防務。”
聽到太子這麼一說,老朱開始認真考慮起來。
如果老二真的把西安鬨了個民不聊生的,對於整個北邊來說,都是很大的麻煩。
這個時候老朱雖覺得想把整個草原都納入大明統治有些難,但還是要把北元給擊潰了先,否則留下麻煩,對於大明江山是極大的隱患。
看到老朱動搖,朱標趁熱打鐵道:“還有秦王妃之事,老二對秦王妃的態度,必須要慎重對待。”
“當年老二被聯姻,肯定是心中不服的,以至於對秦王妃王氏極其冷淡,婚姻多年,未有一子。”
“父皇當年強行讓老二聯姻,不就是為了借這層親緣,招降北元的王保保嗎?”
“若老二到了藩地,依舊這般冷待王氏,讓她受委屈、被鄧氏欺壓,訊息傳到漠北,王保保會怎麼想?”
“他定會覺得我大明根本不重視他的妹妹,所謂招降不過是戲耍他,到時候不僅招降之事徹底無望,北元那邊更會以此為藉口,說我大明輕慢勳貴親眷,趁機興兵南下,邊關豈能不亂?”
“如今北元那邊山頭林立,雖說王保保一直未曾有投降之意,可也惹得不少猜忌,使得王保保這個太師並不好過。”
“但如果老二給了他這個藉口,王保保便能以護妹為名,強勢把北元勢力進行整合,以犯我大明。”
“這般看來,讓老二就藩西安,不僅對我大明冇有絲毫益處,反而會惹出一大堆麻煩事來。”
這一刻,老朱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北伐大計,不容有失,而讓皇子就藩,說到底還是老朱想把兵權從開國功臣換到自家手裡。
但按照太子這麼說,讓老二這樣的人去就藩,手握兵權,完全就是個極大的錯誤。
想了想,老朱問道:“老二對王氏,當真有那般不待見?”
朱標苦笑道:“父皇,老二都成婚多少年了,都冇能有個一兒半女的,我這都生了好幾個了,可以想到老二跟王氏是什麼情況了。”
“也就是還在京師,王氏畢竟是父皇正經冊封的王妃,所以纔會稍微有些收斂。”
“去了藩地,天高皇帝遠的,還有那次妃鄧氏從中作梗,屆時不知會如何呢。”
老朱沉思一番,如今太子說的這些推測,按照老二的性子來說,極有可能發生。
這個結果是老朱不能接受的。
“你說的這些,咱要好好想想。”
老朱的聲音裡多了幾分沉重:“老二的事,暫且先放一放,等他傷好了,咱親自問他,也得好好敲打敲打他,讓他善待王氏。”
“至於王氏,還有鄧氏在府裡的所作所為,也得一併查清楚。明年就藩的事……就按照標兒你的意思,暫且擱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