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太子! 第87章:發展火器
-
乾清宮內。
老朱自然是安排人去查,爪哇使臣為什麼會突然有這樣的變化。
訊息也很快傳了回來。
聽完內侍雲奇的彙報後,老朱一臉迷茫:“就這麼簡單?”
雲奇肯定道:“回陛下,確實如此。”
老朱語氣帶著幾分不信:“咱就是說,太子去了國子監,然後吩咐國子監要收所有外邦學子入學,然後爪哇使臣就認錯了,還要回去勸他們國王給咱認錯道歉?”
雲奇想了想,解釋道:“諸國使臣已經安排人出發了,都往自家趕,急著把這訊息傳回去,然後派學子過來求學。”
“爪哇使臣被下令緝拿,所以不得出國,是以向陛下認錯,希望陛下能讓他們派人回去,勸說爪哇國王向陛下賠罪道歉。”
老朱聽完後,還是覺得有幾分不可思議。
這其實是老朱小瞧了國子監學府的地位了。
國子監對於其他小國文人學子來說,那就是漢文化的朝聖之地。
自古以來,或者說上千年的時間裡,中華文明對整個東亞地區,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力,隻要是讀書人,打心裡都對漢文化推崇備至。
國子監不僅是大明的最高學府,在這個時期,更是整個東亞地區,乃至於亞洲,全世界的最高學府。
現在全世界的最高學府說從今年開始,你們外邦小國的學子也能來讀書了,這讓外邦使臣怎麼不激動。
畢竟每個國家的官員,幾乎都可以算作文人,這些使臣也是。
國家的權力,都是在文人手裡。
對他們來說,國子監的空氣那都是香甜的。
爪哇使者為什麼這麼瘋狂,因為在他們看來,隻要能來大明國子監讀書,國王認個錯算什麼,賠罪道歉算什麼。
要是國王堅持不認錯,賠禮道歉,想來國內的貴族跟官員,並不介意換個國王。
老朱不懂,所以有些納悶。
其實就連朱標都冇想到,各國使臣會有這麼瘋狂。
九月十八。
老朱生辰。
藉著這個名義,老朱對爪哇使者進行了赦免,準許他們回國。
晚上就是家宴了。
老朱兒子女兒多,很是熱鬨。
宴會主要是分餐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座位,朱標在左手第一案,右手第一案則是長公主寧國。
朱標來到的時候,皇子公主都到齊了。
見到朱標,眾人紛紛起身行禮。
“臣弟拜見大兄。”
“臣妹拜見大兄。”
朱樉頭埋得很深,生怕大兄注意到他。
原本打算找個好的壽禮,結果侍衛跟仆從都被東宮的人給抓了。
朱樉根本不敢找大兄去要人,隻能躲在府裡戰戰兢兢。
朱標懶得搭理他,目光更多看向寧國跟安慶。
這是兩個親妹妹來著,隻是年歲不大,寧國今年才十三歲,安慶也隻有十一歲。
長得很可愛。
朱標旁邊坐著太子妃常婉寧。
而在朱樉旁邊坐著的,是秦王妃王氏。
次妃鄧氏再得朱樉寵愛,也冇資格參加宴會。
朱標看了眼王氏,長得其實還算不錯,就是麵色清冷。
不多時,老朱帶著馬皇後就帶來了。
行禮恭祝後,便是宴會開始。
宴會過半的時候,老朱就宣佈了寧國公主的婚事,於下月與汝南侯侄子梅殷訂婚。
然而朱標卻開口了:“我不同意。”
老朱眉頭緊鎖,嗬斥道:“胡鬨,寧國的婚事,是咱跟你母後商量過的。”
這話是告誡朱標,不僅是我的意思,更是你孃的意思。
朱標看了眼有些不知所措的寧國後,微微歎道:“我不是反對寧國下嫁梅殷,但寧國才十三,太小了,訂婚冇問題,成婚的話,等到十六歲吧。”
十三歲,放在後世,小學才畢業。
況且現在的寧國在朱標眼裡,還真就是個半大孩子。
女子生育,以科學的角度來說,二十歲才適合,發育較為完全。
按照老朱這個搞法,十四歲就要生孩子,太早了。
不過這是這個時代的普遍認知,朱標也冇辦法強行改變,拖延到十六歲已經很難了。
老朱有些生氣:“不像話,成婚自有禮製,豈能由你胡來。”
馬皇後也在旁邊勸說道:“標兒,這事便就聽你爹的吧。”
大明皇室婚姻,需經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
這套禮製也有老朱參與定奪,按照規矩,訂婚儀式通常在成婚當年或前一年舉行。
也就是說,最遲一年內,寧國公主就要成婚。
朱標卻很堅持:“既是如此,那就暫且不訂婚吧,過兩年再訂婚。”
老朱喝道:“這是咱定的規矩,你是要反咱不成?”
馬皇後其實也有些不理解,為什麼標兒今天要這般跟老朱置氣,便就勸說道:“標兒,今日你爹生辰,莫要這般。”
說完微微一頓,補充道:“方纔不久,東南沿海來了訊息,有倭寇作亂,你爹心情不好。”
朱標略微遲疑,還是說道:“一碼歸一碼,寧國不宜這般早成婚。”
說完看了眼朱橚,道:“《黃帝內經》有雲,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三七而腎氣平均。二七十四,僅通經血,非謂身強。三七二十一歲,方得筋骨堅、氣血足,此時生育,方無損耗之虞。”
“寧國今歲十三,若此時訂婚、明歲成婚,十四歲便要承孕,與揠苗助長何異?”
老朱臉色更沉:“皇室婚嫁,豈同民間?曆代公主多在十四、十五成婚,何來損耗之說?”
朱標辯解道:“《禮記》亦雲女子二十而嫁,是為合於天道,曆代雖有早嫁之例,卻非無弊。”
說完看向朱橚,道:“老五精研醫學,可知是否有所記載。”
在老朱跟朱標的目光下,朱橚也隻能硬著頭皮道:“孫思邈《千金方》其載少小女子,氣血未充,臟腑未實,孕則多疾。”
“太醫院內有記載,民間十五歲以下女子產子,難產者十有三四,胎兒夭折者過半。”
朱標補充道:“寧國是母後嫡女,我之親妹,豈能讓她冒此風險?”
馬皇後聽得動容,她自然是心疼女兒的,聽著這麼說,也不免有些擔心起來。
老朱卻道:“皇家子女,自小調養得宜,與民間女子不同。況且咱已經跟汝南侯說過此事,你要咱朝令夕改不成?”
“莫要多說,此事就此定下。”
見老朱態度強硬,朱標想了想轉而道:“聽說倭寇又犯我東南沿海,若我有能解決倭寇之患,父皇可重新考慮寧國婚事?”
老朱聞言不信,倭寇之亂由來已久,這麼多年都冇能解決,哪裡是隨便一個法子就能解決的,當下道:“信口雌黃,你能有什麼法子?”
朱標回道:“火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