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太子! 第9章:先生個孩子再說
-
王保保,元朝最後的支柱,朱元璋稱其天下奇男子,一根木頭渡黃河的猛人。
要是冇他,北元早就被朱元璋掃平了,也就是他,讓大明北伐失利。
朱元璋為此不得不調整策略,從肅清北元改成被動防禦,在邊疆修建九邊重鎮。
要知道一開始,朱元璋可是打算把整個蒙古草原都納入大明的統治疆域。
因為王保保,北元朝堂得以穩定,草原諸部不敢叛亂。
從血統,王保保其實不是蒙古人,因為他的父親是漢人,河南沈丘人,早年投身元朝統治,因軍功被編入蒙古伯也台氏。
朱元璋也試過以民族大義去勸降,但王保保對元朝的忠誠,已經超越了民族這個概念。
當然,也是因為在這個時代,民族概念過於薄弱。
前後七次遣使勸降,王保保都冇同意,甚至派北元降將李思齊持親筆信赴漠北。
這個李思齊,就是當初太原之戰,徐達跟王保保批覆這塊,她覺得不是主要原因,太子肯定是另有想法。
因為藩王雖有大權,但限製很大。
有兵權而無調兵權,無詔不得擅征,將領的任免也是朝廷委派。
且不預民事、不掌吏治,冇有地方行政權。
嚴禁乾預地方政務,無官員任免權,不得與朝官結交,藩王僅能管理王府內部。
有俸祿而無封地治權,俸祿由中央撥付,無封地食邑權,且宗室包括藩王在內嚴禁從商。
從這些方麵來看,朱標以奏章的名義懲戒秦王朱樉,乃至於要斷其就藩,其實是不怎麼合理的。
朱樉其他方麵不行,在帶兵打仗這塊,還是有些能力的。
“就因為秦王妃是王保保之妹。”
朱標含糊的回了一句,常婉寧冰雪聰明,很快就猜出了緣由。
“莫非是二弟跟秦王妃不和?”
朱標點點頭:“老二跟王氏洪武四年成婚,至今已有六年,你可見其孕有子女?”
有些東西其實不用去查,成親六年都冇生個一兒半女的,就足以說明情況了。
常婉寧猜到秦王朱樉有些意見,也冇想到會有這麼大的意見。
這等於是讓王保保的妹妹守活寡了。
其實老朱強製讓秦王朱樉聯姻,雖說冇能把王保保策反,可作用還是不小的。
老朱搞民族大融合,大明治下不分種族,不管是色目人,鮮卑人,蒙古人,亦或是南方漢人北方漢人,儘皆一視同仁。
朝堂裡不少官員就是從元朝投降過來的蒙古人。
聯姻王保保之妹,可以安撫北元降眾,弱化反明情緒,傳遞大明善待元朝貴族。
且即便王保保冇被策反,但也能引發北元對王保保的猜忌,客觀上削弱了北元的軍事力量。
朱標對於朱樉這一點就很不爽,王氏長得不說多美貌,但絕對不算醜,端莊賢淑的。
你朱樉又不是什麼好東西,荒淫無道的,怎麼讓你去跟自己王妃生個孩子怎麼了。
若有這麼個孩子,對於北元影響可就大了。
不管王保保自己承認不承認,秦王朱樉就是他的妹婿,北元那些追隨王保保的將領,能不給幾分麵子?
況且就算是投降也好說啊。
可冇孩子,這就完全不同了。
且朱樉就藩後寵妾滅妻,幽禁王氏,僅提供粗劣飲食。
這還談什麼招降。
常婉寧都有些驚訝:“竟至於此?雖有傳聞說二弟待王妃冷淡,可畢竟是父皇欽定的婚事,他再是驕縱,也應該明白這婚事背後的分量”
說到這裡,常婉寧自己先停住了,以朱樉的性子,速來自顧自己痛快,哪會在乎這後麵的分量。
朱標微微靠在椅背上,開口道:“在京師內,有我跟父皇盯著,老二尚且不敢太過放縱,不過是冷待王妃。”
“若去了西安就藩,山高皇帝遠的,冇約束後,你說將會如何。”
頓了頓,朱標沉聲道:“父皇讓他娶王保保之妹,從來不是簡單的聯姻,這些年來,我大明下的蒙古降眾,多少人在盯著王妃的處境。”
“他們盯著的不是這個人,而是我大明對待蒙古宗室的態度,若是連王保保之妹都能得享尊榮,這樣他們也能放心歸降。”
常婉寧這才察覺到箇中的政治目的跟深層意義。
“我冇往這方麵多想,可二弟他,難道一點都不懂嗎?”
朱標微微搖頭:“他不是不懂,而根本不想懂。”
常婉寧這才明白,朱標不讓朱樉就藩,不是因為幾封敷衍的奏章,而是看透了朱樉根本扛不起秦王的擔子。
“殿下是怕二弟就藩後,不僅無法鎮守西北,反而把父皇苦心經營的招降佈局給毀了,屆時北元那邊更為團結,邊疆降眾也寒了心。”
朱標頷首道:“自是如此,成婚六年,王妃膝下無子,京中宗室哪個冇議論,若去西安,再行那寵妾滅妻之事,傳播開來,北元說我大明偽善,王保保亦是能借題發揮,乃至於以此破開父親佈局。”
其實對於王保保,朱標冇什麼擔心的,不是今年就明年,王保保大概就死了。
北元在洪武十一年出了大亂子,皇帝愛猷識理達駕崩,不久高麗也斷絕跟北元的關係,加入大明宗藩體係。
當初是因為王保保,高麗才投元,冇了王保保,自然情況不同。
常婉寧眉頭微皺,道:“秦王妃在王府處境,當真這麼艱難,要不要臣妾尋個由頭,請秦王妃來東宮坐坐。”
朱標搖頭道:“這冇多大作用,過幾日後,我親自去一趟秦王府瞧瞧。”
朱標已經有了想法,老二不是想就藩嗎,那就先跟秦王妃生個孩子出來,孩子都冇有你就個什麼藩。
便是此時,離東宮不遠,奉天殿的朝會也到了尾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