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明鐵血帝:吾乃天啟,重塑乾坤 > 第35章 按《皇明祖訓》來辦!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鐵血帝:吾乃天啟,重塑乾坤 第35章 按《皇明祖訓》來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天啟元年正月二十六日。

不久,馬祥麟親自押解著一個身形高大、麵容剛毅的男人走進殿內。那人名叫阿海來,臉上帶著新添的傷痕,衣衫染血,顯然吃過不少苦頭。

“叩見大皇帝陛下,求大皇帝陛下饒我一命!”

一進門,阿海來便撲通跪下,聲音發顫。他真怕了。詔獄中的日子,他經曆了一些人不該承受的折磨,至今回想,冷汗仍止不住地流。

“要朕饒你也可以,你有什麼用?”

“朕從不養廢物。”

阿海來一時語塞,滿腦子隻想著活命,結結巴巴地喊著:

“我……我……求大皇帝開恩啊!”

朱由校看他一眼,心中搖頭。人性如此,哪怕祖上再風光,後代若不成器,終究不堪一擊。

“朕提醒你一句,朕需要一個熟悉草原的人。”

阿海來如抓救命稻草,立刻高聲回應:

“我願意!我願意!求大皇帝恩準!”

“你父親是察哈爾的千戶長?”

“是的,我是獨子。我願替大皇帝勸我父親歸順大明!”

“那你現在就給你父親寫信,潛伏在那林丹汗身邊,打探察哈爾各部的情報。”

“朕會在關外劃一塊地,讓你一家世代鎮守。若立大功,封王也未嘗不可。”

如今的蒙古人早已不複昔日蒙古帝國的氣勢。他們早已沒有了雄心壯誌,成了隻知苟活的群體。

兩百年來,草原與大明戰火不斷,但自嘉靖之後,幾十年間再未有大規模衝突,隻有邊境的零星摩擦。

大明國力不足以支撐大戰,軍隊也早已腐朽。蒙古亦是如此,隆慶皇帝開放互市後,他們便安於現狀,鬥誌全無。

他們隻有在活不下去的時候才會聚集搶掠,目標也隻是糧食與物資。這便是蒙古各部無法再崛起的原因之一。除非再出一個成吉思汗,否則難以翻身。

“多謝大皇帝陛下!臣一家誓死效忠大明!”

朱由校隨即吩咐:“王伴伴,把張鶴鳴的府邸賞給阿海來,安排妥當。”

待人走後,他又對馬祥麟低聲說道:

“找幾個懂蒙古語的人,每人寫一封信,讓阿海來照抄。這幾人要分開行動。”

“臣遵旨。”

蒙古人終究不可全信,他們重利輕義,朝三暮四。但作為棋子,尚可一用。即便耍些手段,也翻不出大明的手掌心。

新年第一次朝會開始。朱由校雖不情願,卻不能不來。今日將正式調整朝局,等同於向東林黨人與江南士族宣戰。

此前數次大規模處決官員,仍未動搖這些盤根錯節的勢力。他們根基深厚,死幾個人對他們而言不過是皮毛之傷。

最難纏的是與他們的無聲較量。這種鬥爭最為費神,稍有差池,便會反遭其害。其難度,比起對付努爾哈赤更為棘手。

“互市籌備得如何?草原各部和內地商人是否都通知到位了?”

禮部尚書張瑞圖出列答道:

“回陛下,半個月前禮部已派出官員前去草原。內地商人也在準備茶葉、布匹等貨物。”

朱由校望向王象乾:

“戶部那邊呢?”

戶部尚書一職尚空,由王象乾暫代。

“府倉的物資已經開始調撥,其餘短缺部分也已派人向民間采購。”

“互市極為關鍵,關乎今年邊疆是否穩定。能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就儘量避免衝突。”

“陛下英明。”

朱由校從龍椅站起,拿起桌上一份奏報,麵向群臣說道:

“這是錦衣衛呈報的內容。內閣次輔劉一燝任人唯親、排擠異己、違法受賄。更曾參與袁應泰與張鶴鳴合謀構陷熊廷弼之事。諸位愛卿先看看,也希望劉師傅給朕一個交代。”

劉一燝一時呆住,沒料到皇帝會在新年首次朝會上,毫不留情地將矛頭指向自己。

“陛下,臣是冤枉的!怎能聽信廠衛的一麵之詞?廠衛兇殘,陛下若輕易相信他們,恐怕大明將有傾覆之危!”

與劉一燝交好的東林黨官員紛紛跪下求情,齊聲說是劉一燝受了冤屈。

“劉師傅,錦衣衛所列你的罪行,皆有證據呈上,從何說起被冤?”

劉一燝心知朝堂已無立足之地,索性效仿方從哲,跪下請求:

“請陛下恩準臣辭官歸鄉。”

朱由校淡淡一笑。辭官?哪有這麼容易。

“錦衣衛,將劉一燝押入詔獄,仔細審問,查清還有誰牽連其中。”

此言一出,朝堂瞬間炸開。

“陛下,即便劉公有罪,也應由三法司會審。廠衛慣會屈打成招,劉公年事已高,恐遭不測。”

“陛下,祖製規定士大夫不受刑,如今卻要將劉公下獄,難道陛下要違逆祖宗之法?”

明朝的文官們總愛把祖宗的製度掛在嘴邊,隻要皇帝稍有動作,他們就搬出祖製來搪塞。而皇帝偏偏又沒有魄力,連廷杖都不敢施行,結果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甚至發展到以罵皇帝為榮的地步,皇權被嚴重削弱。

“你們還在為他們求情?不如先想想怎麼保住自己吧。魏忠賢,把他們的罪狀公佈出來!”

魏忠賢展開卷軸,高聲宣讀:

“經查,尚寶司丞吳爾成、少卿黃正賓、禮部主事賀浪、翰林院簡討顧錫疇、禮部員外郎周順昌、張光前等二十一人,與張袁等人勾結,陷害封疆大吏,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結黨營私!”

這些人幾乎涵蓋了之前所有為劉一燝求情的大臣。聽聞皇帝還要對他們動真格的,幾人冷汗直冒,臉色發白。

朱由校看著他們這副模樣,心中厭惡至極。如此軟弱無骨的人竟掌握朝政,大明不衰敗纔怪。

“既然你們口口聲聲講祖製,那就按太祖爺的《皇明祖訓》來辦。官員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者,剝皮實草!再加上其他罪行,抄家流放!”

“陛下不可!此等行為與商紂有何區彆?就算陛下要懲治,也不應動用如此酷刑。何況劉一燝乃內閣次輔,請陛下三思!”

王象乾雖是皇帝的人,但“剝皮實草”實在太過殘忍,無論是當下還是朱元璋時期,都極為罕見。

雖說朱元璋以嚴刑峻法治貪,但真正被剝皮實草的,也就隻有謀反的藍玉一人。

見王象乾出麵勸諫,一眾官員頓時有了底氣,紛紛站出來附和。

王在晉也上前一步:

“陛下,元輔所言極是。剝皮實草太過殘酷,有損陛下聖名,天下士人將如何看待此事?請陛下為江山社稷著想,三思而行。”

朱由校理解他們,畢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而如今的大明也還沒到非用酷刑不可的地步。於是他改判為淩遲。這次,無人再敢求情。

劉一燝整個人癱軟無力,被兩個緹騎架著拖出了大殿。他萬萬沒想到,堂堂三朝老臣、內閣大學士,竟會落得這般下場。

殿中鴉雀無聲,無人敢再出聲,生怕被皇帝盯上,成了下一個出頭鳥。

人終歸是怕死的,不論身份高低。對於這些滿口仁義道德卻隻知爭權奪利的文臣,就必須定期殺一批,才能讓他們認清現實……這天下,誰纔是真正的主人。

“還有一件事要宣佈。朝中空缺官員不少,需要填補。朕已與內閣及六部商議完畢,今日一並宣佈。”

王朝輔手持聖旨,上前三步,朗聲宣讀:

“陛下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任命王紹微為吏部尚書,周應秋為吏部左侍郎,陳奇瑜為吏部右侍郎!”

“薛貞任刑部尚書,閻鳴泰出任順天巡撫,並兼任刑部左侍郎,倪文煥為左都禦史,霍維華為太常寺卿,梁夢環為太常寺少卿,許誌吉任大理寺正,吳淳夫任工部右侍郎,楊嗣昌為兵部右侍郎!”

四品以上官員的任命基本完成,其餘職位朱由校暫時不再過多插手。眼下最重要的是掌握高層權力,下麵的官員一時半會兒顧不上,由吏部提交名單,他批個紅字即可。

“內閣還缺一位輔臣,朕有意讓兵部尚書王在晉加大學士銜,入閣為輔臣,諸位卿家意下如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