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明王朝1627 > 第104章 突如其來的抽卡!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王朝1627 第104章 突如其來的抽卡!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突如其來的抽卡!

朱由檢將手中的兩份奏疏輕輕放下,眉頭深深皺起。

這是數日前,他分彆讓王體乾和田爾耕呈上的,後金諜報方案。

很糟糕。

不,用糟糕來形容,都有些過於抬舉了。

朱由檢眼中的失望幾乎要滿溢位來。

通篇的“死間”、“活間”、“反間”、“鄉間”,各種《孫子兵法》裡的名詞堆砌羅列,彷彿一場盛大的紙上閱兵。

——縱使田爾耕的祖父是兵部尚書,他的方案也沒好到哪裡去。

兩本方案裡空泛地談著要挑撥後金內鬥,探知敵方虛實,甚至還有些策還說了要去燒毀他們的糧草。

可具體要如何實施?派誰去?如何潛伏?如何傳遞訊息?

一概沒有。

他們甚至連後金國中的饑荒和四貝勒之間的關係都未提及——這可是他後世都知道的事情。

朱由檢揉了揉眉心。

他對古代軍事戰爭向來抱著敬畏之心,從來不敢輕易說自己比古代人更聰明。

但這次,實在也忍不了這兩份方案的荒謬與粗糙。

他心中一歎。

就憑這份狗屎一樣的方案,怎麼去跟那個後金的間諜頭子李永芳鬥?

怕不是派出去的人,前腳剛過山海關,後腳就被人家打包送了回來。

不過,這個問題也怪不得王體乾和田爾耕。

朱由檢很清楚,這不是他們能力的問題,而是大明朝延續了兩百多年的結構性弊病。

東廠、錦衣衛,這兩把大明最鋒利的刀刃,最敏銳的耳目,從來都是向內不對外的。

他們的權柄、富貴、身家性命,全都係於京城,係於這紫禁城之內。

讓他們去關外那冰天雪地裡搞什麼諜報,那不啻於自貶三級。

誰會去做?誰又願意去做?

讓他們寫這份方案,也確實是強人所難了。

朱由檢搜腸刮肚,一時間有些不知從何入手。

殉國的文臣他記得幾個,能戰的武將他知道一堆,甚至連研究天工開物的宋應星他都記得。

唯獨在諜報這件事上,他的“武將卡池”裡,一片空白。

難道,這至關重要的一環,真的要從零開始,靠自己這個外行來摸索?

本來毛文龍應該是個好手——可現在毛文龍有點不確定可不可用啊!

朱由檢陷入了沉思。

他站起身,在禦案前來回踱步,陽光將他的影子拉得忽長忽短。

既然無人可用,那便隻能自己先理出個頭緒來。

諜戰的目標,無非兩個。

其一,知己知彼,瞭解敵情。

如今的後金,應該還是四大貝勒共同執政的時期。

黃台吉雖然勢大,但遠未到後世那般一言九鼎的地步。

那麼,其他三個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他們對黃台吉的態度究竟如何?四大貝勒之間的實力權重又是怎樣一個分配?

後金的國中,經濟生產情況如何?他們的糧食儲備,能支撐他們打多久的仗?

他們賴以為生的外部走私,主要商品是哪些?走的又是哪些商道?而在大明這邊,與他們暗通款曲,裡應外合的,又是哪些人?

這些情報若是能一一搞清楚,其價值恐怕抵得上五個師。

知道了這些,可以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比如,能不能通過外交文書、走私傾斜等手段,刻意抬高其他貝勒的地位,讓他們去製衡黃台吉?

又比如說,在文書上,隻稱黃台吉為“四貝勒”,而非“國主”,以此來離間他們的君臣名分?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後金可絕對不認為他們能席捲天下,大明的認可對他們或許還是有那麼一點用處的。

其二,便是釜底抽薪,削弱敵人的力量。

比如,接引遼東的漢民逃回大明,動搖他們的統治根基。

再比如,策反、勾引他們的部分將領……

策反?

朱由檢的腳步猛地一頓,一道電光石火般的念頭,瞬間劃破了他腦中的迷霧!

(叮~大明至尊皇帝朱由檢,抽卡時間到!)

是了!有一張卡,一張某種意義上堪稱ssr級彆的武將卡,他一直沒有抽到。

不是他運氣不好或有疏漏,而是因為這張卡,現在根本就不在大明的卡池裡!

劉興祚!

那個努爾哈赤的女婿,後來卻叛金投明的重要人物!

朱由檢陡然轉身,心中的興奮讓他幾乎要振臂高呼。

所有的思路,在這一刻豁然開朗!

他之前一直在犯一個思維誤區,總想著要找大明自己培養的諜報人纔去對抗後金。

可後金那個間諜頭子李永芳,他難道就是從零培養出來的嗎??

他不是!

他不過是一個明朝的降將而已!

他之所以能把對明的諜報工作做得風生水起,靠的無非就是他對明朝官場、軍隊、人脈的熟悉!

那麼反過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劉興祚,曾經是努爾哈赤的女婿,身處後金的權力核心,他對後金的瞭解,難道會比李永芳對大明的瞭解要少嗎?!

這簡直就是天賜的破局之人!

壓抑了許久的陰霾一掃而空,朱由檢隻覺得渾身舒暢,他轉過頭,對著一直侍立在旁的高時明問道:

“高伴伴,過往的遼東奏疏、塘報之中,是否提及一個叫‘劉興祚’的人?”

高時明認真思索了片刻,不得不搖頭回道:“回陛下,恕臣孤陋寡聞,確實……沒聽過此人。”

朱由檢聞言,眉頭微微一蹙。

不應該啊,這麼重要的人物,怎麼會毫無記載?

他想了想,提示道:“袁可立任登萊巡撫時,收複金州、旅順,據說便是由此人通風報信。”

“啊!”

高時明如夢初醒,恍然大悟道:“陛下說的,莫非是劉愛塔?”

見朱由檢點頭,高時明連忙接著說道:“陛下,確有此人!”

“臣記起來了,當初袁可立和毛文龍的奏疏裡,都提過此人。請陛下稍待片刻,臣這就去取來。”

說完,他快步轉至大殿左側。

那裡,不知何時已經整整齊齊地立起了十幾個巨大的書架,上麵分門彆類地擺滿了各式奏疏和浮本。

這正是朱由檢登基後,著司禮監整理文書檔案的成果。

——你說屏風?那已經是上個版本的產物了。

高時明在其中一個標注著“遼東塘報”的書架上翻找了片刻,很快便捧著兩本奏疏走了回來。

“陛下,請看,劉愛塔在此兩份奏疏中有所提及。”

朱由檢接過奏疏,迫不及待地翻開。

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