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明王朝1627 > 第120章 地勝還是民勝? 今日加更!求月票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王朝1627 第120章 地勝還是民勝? 今日加更!求月票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地勝還是民勝?(今日加更!求月票!)

倪元璐終於將兩次日講中的整個過程,原原本本地對二人複述了一遍。

大殿中一時陷入了沉寂,張之極和駱養性心中波瀾起伏,難以平複。

過了片刻,朱由檢溫和的聲音纔再度響起,打破了這片寧靜。

“朕在深宮長大,閒來無事唯有讀書,然而其時並無名師指導,故常有些不解之處。”

“各位要麼是飽讀詩書的登科進士,要麼是洞悉時事的官宦貴子,或許能為朕解惑。”

倪元璐幾人聞言,連忙躬身,口稱“不敢”。

朱由檢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不必拘禮,自顧自地說道:

“朕閒來無事,曾讀《商君書》。”

此言一出,倪元璐的眉頭幾不可察地微微一蹙。

商君之法,在儒家士大夫眼中,無異於虎狼之術,充滿了“悖逆人倫”、“刻薄寡恩”的邪說。

身為皇帝讀此書倒也正常,隻是直接說出來,終究讓他有所不適。

朱由檢渾不在意,繼續說道:“書中多有酷烈之言,朕亦不取。然其中一論,朕覺得頗為有趣。”

他頓了頓,清了清嗓子,緩緩背誦起來:

“故有地狹而民眾者,民勝其地;地廣而民少者,地勝其民。民勝其地,務開;地勝其民者,事徠。”

朱由檢目光掃過眾人:“諸位可對此句有所印象?”

齊心孝思索片刻,率先出列答道:“回陛下,此句出自《商君書·徠民》一章。”

“乃是說,在戰國之時,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國家,應當致力於向外開拓疆土;而地廣人稀的國家,則應當致力於招徠他國之民。”

倪元璐也緊跟著出列,拱手道:“陛下,商君所言,乃是戰國之策。當今天下大定,四海歸一,此法似乎已不適用於當世?”

他這話說的很委婉,其實就是提醒皇帝,商君之術法,其實不適合用在此時。

“嗯,倪愛卿所言甚是,朕也是這般看的。”

朱由檢不以為忤,反而讚同地點了點頭,話鋒卻陡然一轉。

“隻是,這其中‘民’與‘地’的勝負之論,著實有趣。朕便因此生出一個疑問……”

他看向階下五人,目光深邃。

“如今之大明,究竟是‘民勝之國’,還是‘地勝之國’呢?”

這個問題一出,幾人頓時麵麵相覷。

這問題太大了,眾人不過是些官場上的小年輕,如何能答得上這等縱觀全域性的問題。

就在眾人沉默之際,一直垂首不語的吳孔嘉,卻似乎想明白了什麼。

他深吸一口氣,出列道:

“陛下,臣不知大明全貌如何,請試以臣之故鄉為例,為陛下管窺一豹。”

“講。”朱由檢頷首示意。

“臣出身徽州歙縣,”吳孔嘉的聲音沉穩而清晰,“徽州之地,四麵多山。多年以前,便已是民多地少,百姓難以單靠農耕為生。”

“是故,家鄉之人,多有外出從商者,以商賈之利,反哺家鄉。若以此論,臣的家鄉徽州,當屬‘民勝之地。”

朱由檢聽完,目光便轉向了齊心孝與倪元璐。

齊心孝會意,出列道:“臣出身安慶府桐城縣。”

“安慶府地處江淮之間,地勢平坦,田地較多。若論其本,或可算是‘地勝之地’。”

“然則,安慶承平已久,又多有外地遷徙之人湧入,其中尤以江西之民最多。”

“經年累月,繁衍生息,如今……其實也已是‘民勝之地’了。”

倪元璐接著說道:“臣出身浙江上虞,鄉人有言,‘五山一水四分田’,與徽州大抵相似,亦是民勝之地。故而民眾除了耕種,跑商的不少,出海的……也有。”

出海……

朱由檢眼睛一眯,心中默默記下了這個資訊。

他的目光最後落在了張之極和駱養性身上。

張之極是勳貴子弟,久居京城,他想了想,回話道:“臣生長於京畿之地,所見卻與幾位大人不同。”

“京畿左近,常能見到田地荒蕪、村莊破敗之景,人口逃散亦非罕事。若單以北直隸而論,似乎……地略多,而人略少。”

駱養性沉吟片刻,謹慎地說道:“北直隸之地,誠如張之極所言。”

“不過臣祖籍湖廣,曾隨家父回鄉祭祖。沿途所見,南北景象大不相同。”

“有荒蕪凋敝之處,亦有繁華興盛之所。以臣的印象,似乎繁茂居多。隻是,此乃臣旅途所見,浮光掠影,隻可作為參考。”

聽完五人的話,朱由檢緩緩點了點頭。

“如此看來,我大明江山,有些地方已是‘民勝之地’,有些地方尚是‘地勝之地’。”

他的手指輕輕點了點齊心孝的方向。

“然而,縱使是地勝之地,也會因民眾遷徙繁衍,終有一日,變為民勝之地。便如安慶之例。”

他幽幽一歎,聲音裡帶上了一絲莫名的蕭索。

“那麼……我大明,究竟還有多久,才會到天下皆為‘民勝’,再無一寸‘地勝’之境地呢?”

此言一出,暖閣內的空氣彷彿瞬間凝固了。

在場的五人,全都是人中俊傑,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聰明人。

話說到這個份上,他們幾乎同時明白了皇帝真正想說的是什麼。

一股寒意,順著他們的脊梁骨,悄然爬了上來。

朱由檢沒有給他們太多思考的時間,他丟擲了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