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627 第138章 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誌
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誌
……
朱由檢深吸了幾口氣,胸中那股孤獨感,才緩緩平複下來。
午後的陽光透過格窗,在暖閣的金磚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空氣中彌漫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茶香和檀香。
方纔那一番“大明已死”的言論,其實不過是他心中那個宏偉藍圖的……拚多多版本而已。
但沒關係,一刀一刀砍下去,未必就不能砍出那最後的百元紅包。
從眼下的效果來看,這套說辭,精準地切中了這個時代的痛點,也點燃了眼前這幾位心中的火焰。
既然氣氛已經烘托至此,那便趁熱打鐵,再埋下一根更深遠的線頭好了。
朱由檢的臉上重新掛上了溫和的笑容,他調整了一下坐姿,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更具安撫人心的力量。
“平身吧。”
聲音不高,卻彷彿春風化雨,讓高時明、王體乾、盧象升三人不自覺地鬆弛了下來,緩緩站直了身子。
朱由檢的目光在三人臉上緩緩掃過。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經過方纔那番演講和禮儀上的應和,一種無形的的聯結,正在他們之間悄然形成。
而他,作為這一切的引導者,更是需要及時地為這種聯結,賦予一個名分。
是君臣相得嗎?或許是,但他想要的,卻遠不止於此。
朱由檢清了清嗓子,一字一句,清晰地說道。
“朕讀《國語》,其中有雲: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誌。”
他微微一頓,目光變得格外認真,分彆看向三人:“三位愛卿今日所言所行,所思所想,可謂與朕同德、同心了。”
“如此,我等四人之中,有文臣、有中官、有天子,身份各異,但隻要矢誌不渝,一同為國為民,又如何不能稱一聲‘同誌’呢?”
名實相生,自古皆然。
東林黨和閹黨之間,可以互相定義。
他朱由檢,堂堂大明至尊,口含天憲,言出法隨,又如何就不能為天下真正有誌改變之人,下一個定義呢?!
“同誌”一詞,可比“帝黨”、“皇黨”要高明太多了。
它天然就站在道義的高地上,是為共同的誌向而奮鬥,而非為皇帝一人的私利。
這在將來推行新政時,能規避掉多少不必要的攻訐!
私德?投獻皇帝?諂媚君上?
這位大人,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麼?
你要不要看看你身處哪裡?你纔是道德窪地的那個人吧!
吃一吃特色封建主義的大棒製裁吧你!
朱由檢此言一出,閣中三人神色各異。
高時明隻是身子微微一震,臉上卻沒有太多驚訝。
他本就是被陛下托付了夢想之人,同誌之說,不過是讓那份夢想,有了一個更響亮的名號。
王體乾則是心中一喜,眼觀鼻、鼻觀心,無數的念頭在心底瞬間閃過,最終都化作了臉上那副恰到好處的恭謹。
而盧象升,這位還略顯稚嫩的未來名臣,卻隻覺心潮澎湃!
但他的眼角餘光掃過身旁的兩位內官,心中又泛起一絲隱約的怪異。
與中官為“同誌”?這……
朱由檢將三人的神態儘收眼底,卻不欲在今天這個場合讓他們表態。
今日,這顆種子已經種下,至於它將如何生根發芽,還需要看他未來手段。
“好了,今日得遇三位同誌,朕心甚慰。”
朱由檢恰到好處地收住了話頭,揮了揮手,彷彿隻是說了一件尋常小事。
“天下之事,紛繁雜亂,然隻要同德同心之人越來越多,又何愁天下不定,國事不平呢?”
他轉向盧象升:“盧卿,你先退下吧。將那份馬草疏,結合朕今日所言,再做修訂,然後重新提交上來。你的具體任命,隨後就到。”
“臣,遵旨!”盧象升躬身一拜,帶著滿腔的激蕩與些許的困惑,退出了暖閣。
……
暖閣內再次安靜下來。
朱由檢沉吟片刻,這才轉頭對高時明說:“高伴伴,近前來,朕要說的有些多,你還是記一下罷。”
他看著高時明鋪開紙筆,一邊組織著語言,一邊緩緩開口。
“方纔盧象升馬草一事,朕有幾道旨意要一並發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