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明王朝1627 > 第166章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王朝1627 第166章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認真殿中,朱由檢正襟危坐,忍不住認真了起來。

一種近乎凝固的寂靜,正無聲地籠罩著這間小小的暖閣。

無他,隻因今日這唯一的一封甲級奏疏,實在太過震撼。

禦史高弘圖言:

“傾危社稷,搖動宮闈,如劉詔及劉誌選、梁夢環三賊者,罪實浮於‘五虎’‘五彪’,而天討未加。……”

這不是重點。

這些日子以來,類似的言辭他早已看得麻木,閹黨與東林互相攻訐的奏疏雪片般飛來,算起來三百封都不止了。

然而,當他的目光繼續下移,心頭卻猛地一跳。

“及聞先帝彌留,詔即整兵三千,易置將領,用崔呈秀所親蕭惟中主郵騎,直抵都門,此其意何為?”

奏疏之後,還效仿了最新的經世公文規範,詳儘列出了事件、地點、傳令的將官姓名,乃至兵部調令的關防記錄,時間順序絲絲入扣,證據確鑿。

其後,高弘圖又舉薦了四位被閹黨打壓的強項之人:

“臣請斬此三人,並再表強項之人有四:一是河南參政耿如杞,以不向魏忠賢跪拜而被坐贓,二是知府王堯民始終不向崔文升、李明道等仰麵屈膝而被吳淳夫參論;三是道臣梁廷棟正當祝厘之會而拂衣終養;四是縣令毛九華因不肯呈詳建祠而被倪文煥參劾。”

朱由檢的目光在耿如杞、梁廷棟這兩個有些眼熟的名字上稍作停留,卻毫不關心。

他的指尖無意識地在奏疏的邊上輕輕劃過,心中卻已是波瀾起伏。

高時明垂手立於一側,剛剛恢複寵幸的王體乾與田爾耕,此刻也如同兩尊泥塑的雕像,侍立在旁,連呼吸都刻意放輕了。

所有人都清楚,一場足以撼動朝野的風暴,就醞釀在這份薄薄的奏疏之中,醞釀在這位年輕天子的沉默之下。

……

然而朱由檢的心中,倒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憤怒”?

更多還是一種啼笑皆非。

不是……曆史上還發生過這種事?

崔呈秀、劉詔這些人,對魏忠賢的忠心,竟能到如此地步?

為了一個閹人,行此等同於謀逆的大事,他們瘋了嗎?

薊鎮三千兵馬,多嗎?

不多。

京中軍隊縱橫交錯,沒有人能夠掌握全部軍權。

京營、親軍、淨軍、勇衛營等等陳列各處,縱使讓他們拿了九門關防,一旦入京,禁軍也能輕易將其撲滅。

這三千薊鎮兵,終究不是漢末董卓麾下那些能以一當十的西涼精騎。

但,其實又很多了。

當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所倚仗的也不過八百私兵。

這等非常之事,向來是執行者的忠誠與決絕,遠比人數更為重要。

可話又說回來,大明立國兩百餘年,天子威嚴深入人心,這三千弱兵,就真敢對新君拔刀相向?

朱由檢的眉頭微微蹙起。

現實,果然遠比自己想象的更為離奇。

崔呈秀已在發往海南的路上,此刻大約剛到江西地界。

但這劉詔、蕭惟中等人,就在薊鎮,派人去拿,不過旬日便可抵京。

三木之下,他朱由檢說這是謀逆,那就是謀逆。

那麼……要掀起一場大案嗎?

這個念頭甫一出現,便讓朱由檢的心跳漏了一拍。

動手,還是不動手?

利弊得失在他心中如電光火石般閃過,卻又一時難以決斷。

他緩緩將奏疏合上,發出“啪”的一聲輕響,在這寂靜的暖閣中顯得格外清晰。

王體乾和田爾耕的身子,都不由自主地微微一顫。

“今日特標‘風憲’的奏疏有多少?”朱由檢終於開口,聲音聽不出喜怒。

高時明立刻躬身答道:“回陛下,今日共收到奏疏四百一十二封,經內閣與司禮監按您的法子分揀,特標‘風憲’者,共三十七份。比前幾日少了許多,其中彈劾新政的,卻是一封也無了。”

“嗯。”朱由檢點了點頭,“都挑出來,朕先看看。”

……

所謂特標,是在奏疏原有的甲乙丙丁四級、軍戶吏民等顏色分類法之後,新添的,是個渾身紮滿了刺的刺蝟。

“高伴伴,將楊維垣和阮大铖的官員浮本拿來與朕一觀。”

“遵旨。”

高時明很快從書架上捧來兩本薄薄的冊子。

朱由檢翻開細看,片刻之後,臉上露出瞭然的笑容。

兩個關鍵資訊:

其一,楊維垣與阮大铖乃是同年,同為萬曆四十四年進士,觀政後又同在行人司為官,是實實在在的老交情。

其二,楊維垣天啟年間的奏疏來看,乃是明明白白的閹黨。

其三,阮大铖這個在他印象中的軟骨頭、投機客,早年竟也名屬東林,與左光鬥是同鄉。後因與魏大中爭奪吏科都給事中一職而交惡,這才轉投了魏忠賢門下。

總而言之,一個在東林和閹黨之間反複橫跳,最終兩邊都不靠的邊緣人,現在托付一個曾經是閹黨,卻又想著與崔呈秀等人割清關係的人,呈上了這封雙向開炮的奏疏。

朱由檢滿足一歎,就像是解出了數學最後一道大題一樣快樂。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夫子看人,看的是他的行為、動機和安身立命之所在。

隻要看明白了,他的性格又從何躲藏呢?

而自己如今,看的卻是籍貫、科考、同年、師承與利益糾葛。

異曲同工,異曲同工啊!

……

或開卷(看浮本),或閉卷(憑記憶),朱由檢很快就將這三十幾份特標“風憲”的奏疏一一批閱完畢。

其中有的是直接攻擊他本人的,說他不該搞密摺,說奏疏分級有違公允,甚至通政司使呂圖南還弱弱地提了一嘴《大明時報》的歸屬問題。

更多的,則是閹黨與東林的互相攻訐。

火力有的集中在田爾耕、王體乾身上,有的集中在霍維華、薛鳳翔身上,甚至還有兩份彈章是彈劾錢謙益的——這位未來的內閣大學士人還沒入京,就先背上了官司。

彈來彈去,罪名大多是“結黨營私”。

真正涉及貪腐的,寥寥無幾。

而像高弘圖這樣直接彈劾“謀反”的,更是獨一份。

至於魏忠賢、崔呈秀這等他早已明確表態要清算的人物,那更是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無論東林還是閹黨,都跟風上本,彷彿不罵一句就不足以表明自己的政治正確。

大明朝堂,至少在剛入冬時,便是這麼一副亂哄哄的模樣。

傳統的政事議題幾乎無人問津,最熱門的話題永遠隻有兩個:經世公文,風憲搞人。

有想做事的,有想搞人的。

要做事,必先搞人;要搞人,是為了更好地做事。

理由總是冠冕堂皇,內裡全是利益交換。

朱由檢輕輕合上最後一本奏疏,眉宇間帶著幾分愜意。

多日的努力,終見成效。

不枉他放下了鐘愛的《練兵實紀》,啃了這麼久的“官員浮本”。

他的“做題”速度,實在是越來越快了。

三年崇禎,五年模擬,可不是說笑的。

黃岡題海戰術,也確實有效。

沒有足夠的做題量,如何與這滿朝的蟲豸鬥智鬥勇?

曆史上的那個崇禎啊,就是做題做得太少了!

朱由檢輕輕拍了拍桌上的奏疏,心中已然有了決斷。

他抬起頭,目光掃過肅立的眾人,開口道:“高伴伴。”

“臣在。”高時明躬身領命。

王體乾和田爾耕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朱由檢的目光在他們二人臉上一掃而過,緩緩說道:

“其一,高弘圖所奏劉詔一事。”

“謀反之言,實屬無稽之談。大明養士近三百年,豈會有此等悖逆之臣?”

“廠臣之忠心,天下共睹,其不過是痛思先帝,方纔自縊而去,又何談叛逆?”

“至於建生祠、濫賞名爵等僭越之事,朕不是已下令糾正了嗎?此事,往後勿要再提。”

這番話一出,王體乾和田爾耕幾乎是同時長鬆出一口氣來。

然而,朱由檢話鋒一轉。

“但是,劉詔身為鎮守一方之將,輕動兵符,總歸是犯了國法。著,加綠十道,抄沒家產,奪去出身,削籍為民。”

他又看向王體乾:“劉誌選、梁夢環二人,朕記得他們一篇經世公文都未上過。修路之時,各捐了多少?”

王體乾連忙出列回道:“回陛下,劉誌選捐銀五百兩,梁夢環捐銀七千兩。”

朱由檢揚了揚眉。

王體乾立刻會意,補充道:“按名單,此二人皆屬中貪,家產當在數千至萬餘兩之間。”

朱由檢點了點頭,道:“劉誌選……”

他沉吟了片刻,歎了口氣,還是道:“加綠九道,削籍為民罷。”

錢,朱由檢當然想要。

但卻不能這麼要。

政治,最重要的便是信譽。賞罰,最重要的便是分明。

貪汙之事說了已了,那便是已了。

一萬兩還不值得他去破壞自己的政治信譽。

至於劉詔,那隻能算他倒黴,居然敢牽扯動兵之事,抄家削籍,已是法外開恩了,算不得違背承諾。

“至於梁夢環……”

“所奏不實,不準此議。”

說罷,朱由檢也不去管王體乾和田爾耕的臉色。

反正這兩人常年在身邊,論起對他態度、行為的揣摩,應該是朝中無出其右的。

朱由檢不再理會他們,將桌上那幾十本“風憲”奏疏攏在一起,隨手抽出了一本,將其餘的全都推到一旁。

“除了這一本,其餘的,全都留中不發。將其中彈劾之事,記錄到各人的浮本之中,以待日後查驗。”

“至於這本……”

朱由檢摩挲著手中那份奏疏,嘴角泛起一絲微笑。

“著,工部主事陸澄原,加紅一道,入新政官員一檔,一體考覈。另,禦賜牌匾一枚,就題……‘忠直清介’四字便可。”

“臣遵旨。”高時明接過奏疏,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

朱由檢拍了拍手,站起身來。

“好了,傳膳吧。”

“另外通知名單上的人,申時正,到武英殿開會。”

……

一個時辰後,東廠的值房之中。

“老祖宗,奏疏拿到了。”一名小太監匆匆而入,將一份抄錄的奏疏呈上。

王體乾睜開雙眼,一把奪過。

他略過前方大段自我辯解之語,目光很快便落在了關鍵之處。

陸澄原奏:乞皇上敕諸臣,做實事務實效,不虛談道德輕富強;不空講性命忽職守;不行賄弄權偽君子;不結黨營私作鄉願。

縉紳當協恭,不報複傷國本;官員守本職,不借薦舉為晉身之梯。

把持朝政者,雖東林亦為小人,勿扯楊漣、左光鬥為護身符;獨行儘職者,雖非東林亦是君子,勿借崔呈秀、魏忠賢以陷害。

如此,則朝政清明,國事可為……

王體乾眼睛眯起,仔仔細細又讀了幾遍,終於放下奏疏。

他揮了揮手,對那小太監道:“下去吧,咱家自己靜一靜。”

小太監悄無聲息地退下,順手帶上了門。

值房內光線昏暗,王體乾沒有點燈,隻是將這段時間以來發生的所有事情反複琢磨。

許久,他才邁著沉重的步子走到窗前,伸手“吱呀”一聲推開了那扇雕花木窗。

冰冷的寒風席捲而來,讓他混沌的腦子為之一清。

他抬起頭,望向武英殿的方向,然而視線卻被高大的宮牆所擋。

“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乾卦九五之言,誠如是啊!”

僅是片刻後,雕花木窗“砰”的一聲,重又合上了。

無他,太冷了。

(本章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