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明王朝1627 > 第23章 彆想躺平,都給我捲起來,開會!開會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王朝1627 第23章 彆想躺平,都給我捲起來,開會!開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彆想躺平,都給我捲起來,開會!開會!

朝會結束後,皇帝照例於皇極門設宴。

一溜宴桌在空地上排開,文武百官們按照品階入席後,頓時議論紛紛。

無他——這筵席竟與以往略有不同,光祿寺呈上的飯菜居然還算可口。

閣臣們卻無心關注這等細枝末節,用起餐來都有些食不知味。

今日早朝上的風雲變幻,實在是讓他們心驚肉跳。

這位新君的舉動,事事出人意料。

偏偏其身在大位之上,手中名冊又引而不發,實在令人驚怖。

這等手腕,這等心性,哪裡像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天子?

用過午膳,宮人奉上茶湯,四位閣臣聚在一處,一時無人說話。

還是首輔黃立極先開了口,他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浮沫,慢悠悠地說道:“今日之事,諸位怎麼看?”

他的語氣一如既往的溫和,彷彿在說一件無關緊要的閒事。

最年輕的閣臣李國普,眉宇間還帶著幾分朝堂上的激昂,他不由感歎道:

“陛下雖然年少,然而對世事洞若觀火,性格又不急不躁,想來國事可以漸好了。”

他今日因直言而得“朕之魏征”的讚譽,此刻猶言在耳,心中不免有些偏向。

一旁的次輔施鳳來,為人老成持重,聞言隻是點了點頭,謹慎地說道:“陛下確有聖君之姿,隻是……行事過於雷厲,不知是福是禍。我等為臣者,還需小心輔佐,免得有誤國事。”

而最後一位閣臣,張瑞圖,此刻心中卻滿是不安。

他曾為魏忠賢寫過生祠碑文,如今魏逆倒台,他這個“從逆”之人,這兩日一直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今日新君雖然按下貪汙之事,卻一直對附逆之事隱而不提,這其中究竟作何打算?

聽了幾位同僚的話,他勉強擠出一個笑容,附和道:“施公所言極是,我等自當儘心竭力,為陛下分憂。”

黃立極將三人的神色儘收眼底,心中暗自一笑,正要再說些什麼場麵話。

就在這時,一個小太監快步走了進來,對著四人躬身一禮。

“四位閣老,陛下平台召對。”

四人心中一凜,連忙起身。

黃立極簡單一禮:“請公公少待,我等回府沐浴更衣,再來覲見。”

平台召對,是閣臣麵見君上的大禮,相關人員素來要沐浴更衣,以示隆重。

那小太監卻搖了搖頭,恭敬地回道:“陛下有旨,不必更衣,請四位閣老即刻隨奴婢來。”

不必更衣?

四人麵麵相覷,心中都泛起了嘀咕。

這又是哪門兒的規矩。

他們懷著滿腹的疑惑,跟在小太監身後,穿過一道道宮門。

隻是越走,心中越是驚疑,這方向,並非是去往平日召對的雲台門方向。

最終,小太監在一座雄偉大殿前停下了腳步。

“閣老們,請吧,陛下已在殿內等候。”

四人抬頭一看,殿前匾額上三個大字,讓他們心頭猛地一跳。

武英殿!

此地,乃是明初皇帝召見大臣、商議軍國大事之所,後來雖改為畫院所在,但其本身所帶的軍政意味,卻從未消散。

不知新君選擇在此地召對,是否有其深意。

實在不是四人想得太多,而是這位新君言行舉止,實在有些不同。

四人懷著忐忑的心情,整理了一下官袍,邁步走入殿中。

殿內的佈置,與他們印象中完全不同。

原本陳設的畫作、文房四寶,此刻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幾張簡潔的桌案和坐墩,顯得空曠無比。

朱由檢正坐於主位之上,見他們進來,隻是淡淡地點了點頭。

“坐。”

四人依言坐下,卻不敢有絲毫放鬆,正襟危坐,眼觀鼻,鼻觀心。

朱由檢目光平靜地掃過四人。

“以後平台召對,不在雲台門,改在武英殿。”

他的聲音不大,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決斷。

四位閣臣心中又是一凜,但無人敢提出異議,齊齊躬身應道:“臣等遵旨。”

朱由檢向一旁侍立的秉筆太監高時明招了招手。

高時明會意,立刻讓兩個小太監將一扇巨大的屏風,抬到了大殿中央,正對著四位閣臣。

屏風之上,已經用筆墨寫下了幾行大字:

一、九邊舊餉|黃立極

二、山東水災清查賑災|施鳳來

三、遼東馬草折銀|

四、天啟年間門戶事官員清單|李國普

四位閣臣看著屏風上的字,瞳孔都是微微一縮。

“今日,就議這四件事。”

朱由檢頓了頓,目光落在了首輔黃立極的身上。

“元輔,咱們就從你開始吧。九邊舊餉一事,你打算如何處置?”

黃立極心中打鼓,卻不敢怠慢,連忙起身躬身道:

“回陛下,今日朝會,聽聞陛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之論,臣茅塞頓開。”

“臣身在首輔之位,理應為陛下分憂,為天下計。”

他先是熟練地送上了一記馬屁,才接著說道:

“臣打算,先與戶部尚書郭允厚,將九邊舊餉中,京運銀的部分查清,三日之內,便可將賬目呈報陛下禦覽。”

朱由檢不置可否,隻是淡淡地“嗯”了一聲。

黃立極見狀,隻好硬著頭皮繼續說下去:“隻是……這民運銀的部分,卻有兩處為難之處。”

“講。”

“其一,民運銀一向由地方府縣自行押解,文書並不上報戶部,是以戶部也無從查考,沒有對應的文書存檔。”

“其二,若要徹查此事,戶部如今人手實在不足,許多位置尚有空缺,恐怕……力有不逮。”

朱由檢聽完,神色不變。

“很好,有問題解決問題就是。”他乾脆利落地說道,。



【本章史料】

1略微科普一下明朝的九邊餉銀機製吧。

2首先有馬草、盔甲、火藥、糧草、鹽菜銀、軍餉等很多項,我們簡化一下,隻留軍餉
糧草兩項。

3在戶部的太倉庫中,發放的一般隻是軍餉,也就是銀子。

4但是這些兵馬是需要糧草的,而糧草的來源通常就兩種:1通過民運,由地方解付,例如四川運一部分糧給陝西,或者陝西本地的糧給一部分陝西邊軍。2九邊獲得軍餉後,自己在本地的糧食市場購買糧食(這種一般是上麵貪汙或沒糧食發導致的)。

5其中遼東的糧草一般就來自薊鎮、永平、山東(海運過去),有時候征收不夠,就會借用一下漕糧。

6而陝西的糧草(民運),一般來自四川、河南、湖廣。但是天啟年間雲貴那邊奢安造反了,所以四川、湖廣的一部分稅收被扣留了,這也是陝西欠餉的一個原因之一。

7最後,明朝皇帝常朝後會賜宴,夥食標準的話內閣接近2兩一餐,其餘人按照品階各自往下遞降。夥食不算好吃,但是大魚大肉,也還不錯。如每次經筵後的賜宴,翰林們都會帶上家中最大的飯盒,然後帶一名家人前去吃席。原文可見:“怪得雪中如此早來,原來今日該吃經筵。”——楊士聰《玉堂薈記》

(本章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