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明王朝1627 > 第91章 奏疏分級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王朝1627 第91章 奏疏分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奏疏分級

朱由檢揚了揚眉。

不錯效率挺高。

高時明說罷,又指著其中一些封麵貼著紅條的奏疏道:“凡司禮監與內閣定級不一致的,都已貼了紅條,以作區分。”

朱由檢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才對嘛,總不能連買卷衛生紙的小事,都要他這個皇帝來親自批閱。

他伸手,先將那兩本被司禮監定了“甲”字的奏疏拿了過來。其中一本,內閣也定了甲,另一本,內閣卻隻給了丙。

實在不行。

朱由檢搖了搖頭,對高時明說道:“你昨日也見了朕與薛國觀的對問。以後,凡是此等沒有詳細施行方案的策論,一律在原級彆上,下調一等。”

“臣遵旨。”高時明躬身稱是,心中卻暗自尋思。

皇帝的偏好,已經幾乎是擺在明麵上的了。

朱由檢放下這本,又問道:“薛國觀的新奏疏,上來了嗎?”

高時明從另一迭裡,將那本貼著紅條的奏疏抽了出來,呈上道:“就是這一本了。”

“內閣定級,以京中修路事,定為丙等。但閣臣們念及是陛下親自交辦,便擢升一等,定為乙等。”

“司禮監則認為,此乃陛下新政之始,當為甲等。”

朱由檢滿意地點了點頭。

單論區區修路一事,放在往常,定為丙等甚至丁等,都屬合理。

內閣願意上調一等,已經是在揣摩君心了。

但果然,還是高時明這些日夜跟在身邊的內侍,更能明白他的心意。

他開啟奏疏,快速過了一遍。

整份奏疏,確實較之最初的版本,詳實了許多,字裡行間,隱隱已經與如今通行的那些空泛策論,不是一個物種了。

但,還是趕不上他後世對一個實習生的基本要求。

朱由檢拿過朱筆,也不說話,直接就在奏疏的空白處,細細批註起來。

“其一,各項分銀、材料、勞役,要考慮先後順序。何日材料到位,何日勞役到位,何日銀兩到位,皆需有明確時限。如若銀兩延後到位,又可以提前做哪些準備工作?此為事功之基,不可不察。”

“其二,文中所列各項資料,一律改為使用表格及蘇州碼子填寫,以便覈算。額外可在表後,附上中文大寫數字,以作備錄。”

“其三,行文之序,當以背景為始,陳述修路之必要。再以十月、十一月兩個節點的進度期望為中,此為目標。終以所需銀錢、人手、物料為末,此為耗費。綱舉目張,方能一目瞭然。”

朱由檢這一寫,便有些收不住筆。

那叫一個酣暢淋漓,彷彿又回到了後世剛開始帶團隊,手把手教實習生寫專案計劃書的時候。

直到他又另附了兩頁紙,密密麻麻寫滿了自己的“論文修改意見”,這才意猶未儘地停了筆。

他將筆一放,滿意地點點頭,對高時明道:“發回去吧,讓薛愛卿照著這個,再改一版呈上來。”

他頓了頓,又問道:“此奏疏上呈,以及朕的批註,都會經過通政司,朝中諸臣,皆可看見,對嗎?”

高時明點點頭:“陛下,題本上奏,依製是如此的。”

“甚好。”朱由檢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他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看到。

他已經在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傾向了。

接下來,就看這滿朝的官僚們,到底能不能、願不願意跟著他的步調,自我雕琢了。

反正,跟得上的人,自有官升。跟不上的,那就慢慢熬資曆去吧。

他將這兩本奏疏放到一邊,又將那九本乙等奏疏細細看過一遍。

然後,再將丙、丁二等中,司禮監與內閣定級各不一致的二十餘本,也一一翻閱。

看過之後,朱由檢發現,兩個機構的定級邏輯,大體上並無問題。這其中的些許差異,完全可以容忍。

就是其中一些涉及禮製的題本,雖然事情極小,毫不重要,但往往還是被定了個很高的等級。

比如,按祖製,天啟皇帝大行未滿二十七日,所有官方文書,皆應用藍印,而不用朱印。

戶部尚書郭允厚上奏,認為藍印容易褪色,時間久了字跡模糊,恐在錢糧關防等事上,被奸人利用,造成舞弊,因此申請,所有涉及錢糧的事務,依舊使用朱印。

就這麼點事,內閣和司禮監,都給定了“乙”等。

朱由檢想了想,暫時還是不打算去動這類事情的等級。

封建皇權的威嚴,很大一部分,恰恰就來自於這些在後世人看來,既無聊又無所謂的禮製儀式之中。

但他如今的威望,泰半還真就是來自於屁股底下這張龍椅的加成,還沒到可以為了省一點批閱的功夫,就去動搖自己統治根基的時候。

將這二十餘本看完後,朱由檢乾脆又從剩下的題本中,隨機抽取了二十本來看,也未發現什麼大問題。

等到他處理完這一切,抬起頭來,才發現,竟然隻不過過去了半個時辰。

一時之間,朱由檢彷彿回到了後世。

那時候天天加班到深夜,偶爾有一天能六點下班,茫然走在街邊,就像不屬於這個世界一般。

晚霞與路人,都那麼陌生。

登基以來,除了少數幾日,他完全依賴司禮監做過濾,其餘時間,他都是親力親為,一份份將這動輒數百的題本,一個人全部過完。

每次用時,少則一個時辰,多則兩個時辰。

今天這突如其來的高效,讓他滿心都是輕鬆與快樂。

正當朱由檢準備宣佈今日工作到此結束時,一旁侍立許久的高時明,卻輕輕咳嗽了一聲。

“陛下,這裡……還有幾份呢。”

朱由檢順著他的目光看去,這才發現在那四堆高高的奏疏旁,還孤零零地放著幾本奏疏,以及一個上了鎖的黑漆木盒子。

高時明上前一步,輕聲解釋道:“陛下,這幾份,是李國普大人、楊景辰大人所奏的貪腐密摺,其中楊大人的奏疏,裝在木盒子中呈上。”

“此外,還有劉若愚、曹化淳、鄭之惠三位公公,分彆就宮中人事、財稅、監察三事所呈的內宮奏事。”

他補充道:“這幾樁事,或是密奏,或是內宮中事,按製不走內閣。司禮監覺著事也不多,因此也未做定等,全部呈於陛下禦覽。”

朱由檢陡然從“提前下班”的悠閒狀態中,清醒了過來。

也罷,隻剩這幾份而已。

他嘴角噙著一絲笑意,伸手拿起一本奏疏,說道:“確實沒有幾份……高伴伴,有心了……”

話未說完,他的手,卻猛地頓在了半空中。

等等!

一個念頭,如閃電般劃過他的腦海。

他突然意識到,隨著他的密摺製度越推越廣,這桌角區區幾份的奏疏,很快就會膨脹為數十份,乃至數百份!

甚至不說密摺,隨著廠衛重構完成,他伸向大明各地的觸角越來越多,他需要處理的資訊量級,也必將呈幾何級數暴漲。

到了那個時候,如今的司禮監和內閣,恐怕就難以承受這等資訊量級的工作了。

朱由檢輕輕用指節,叩擊著光滑的禦案,發出篤、篤、篤的聲響。

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有件事情,他之前一直沒有細想,但此刻看來,卻必須提前規劃了。

現有的司禮監和內閣,終究隻是這個時代的產物,是農業帝國治理模式的巔峰。

但隨著他伸向大明各地的觸角越來越多,他需要處理的資訊量級,也必將呈幾何級數暴漲。

他需要的,是一個更現代化,也更專業的機構。

不再是以文官、太監這樣去區分,而是取財稅、軍事、科技、諜報、人事、輿情等各方麵的職業官僚進入纔是。

整個機構應該是百人以上的規模,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司禮監十數人
內閣三人的小班子。

有意思,朕居然要提前開設軍機處了嗎?

不對……或許應該叫——“?”

(本章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