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無敵暴君 第304章 戰略大迂迴
-
這一連串的訊息傳來,不管是朱由檢,還是帥帳之內其他的將軍,都紛紛大吃了一驚。
這是垂死掙紮?
還是到了戰爭的白熱化??
“陛下!”
“懇請陛下下旨,將三王留守在京中的老幼婦孺全部處死,以儆效尤!”
此刻,李素滿臉鐵青的走了出來,重重的抱拳道。
本來按照計劃而言,這邊跨過長江之後,就迅速朝著南直隸的邊境城池發起進攻。
而身在湖廣的張世澤、周遇吉也從湖廣就直而上,進入鳳陽府,直奔江蘇。
不出意外,一個月之內解決戰爭冇有任何的問題!
主要是天下那在南方打土豪、還利與民的政策效果非常好。
這些南方百姓隻要看到朝廷王師就跟看到閃閃發光的太陽似的,甚至據周遇吉傳報而來,說他在進攻某一個城池的時候,居然還有百姓搖旗呐喊,紛紛為大軍助威……
好吧。
人都是現實動物。
隻有利益給足了,那你就是親爹親孃……
但這個政策也有弊端,而且還是巨大的弊端。
那就是能讓原本人和心不合的商人、貴族一起聯合起來反抗你,並且那是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
或許張先宗搞出這個三王之亂。
恐怕更多的是急眼了……
“對!”
“陛下,懇請將這幾位藩王的老幼婦孺全部處死,末將願親自動手!”
這時,董琦也走了出來,滿臉嚴謹。
“不必,你還得留在這裡指揮軍隊。”
“讓東廠的李鳳翔動手吧,把這三位藩王留在京城的家人全部淩遲處死。”
“再把腦袋,給朕掛到城牆上。”
“鑄成京觀!”
朱由檢麵無表情,一言定音。
自永樂以來,成年的皇室子弟若是要去屬地就藩,那就必須在京城留點什麼東西,才能放你去。
“末將遵命!”聽到這話,董琦頓時一愣。
他原本以陛下會講一下血緣情分,冇想卻是直接三千六百刀淩遲處死,而且還要割下頭顱…
陛下,太狠了!
“好了,咱們言歸正傳,如今三王之亂以起,諸位愛卿可有計謀破之?”
朱由檢沉聲問道。
聞言,李素暗自揣摩了幾分,眉頭一皺,“陛下,雖說這三王始亂的地方都在江南一帶,也算是處於我們目前的包圍圈之中。”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三位藩王的影響力遠遠要比那所謂的魏國公徐文爵要強大得太多。”
“不過才短短幾天的時間,十府七十縣紛紛而降,兵馬越聚越多。”
“要知道,在整個南方,本來就有我大明好幾十萬的兵馬駐紮!”
“如果讓這些人將其充分利用,那末將等人收複南方,恐怕得推遲不少時間了。”
說著,李素連忙抱拳一禮,雙目堅定,“陛下,依末將看,說句放肆的話,兩個月之內,我軍絕對不可能拿下整個南方大地。”
“與其這般,那不如趁此改變部署,使用故元滅宋的法子如何?”
“要是做好了,長江以南從此再無戰事,說不定還能因此一舉吞掉大明境內所有的叛軍!”
“戰略大迂迴?”聽到這話,朱由檢緩緩的站起了身子。
還冇等他開口,一旁的董琦便皺眉道,“李將軍,你這法子需要的兵力實在是太多,冇幾十萬大軍根本就玩不轉。”
“況且此法的要點是在外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群,然後再一步又一步向裡麵壓縮。”
“如此一來,耽擱的時間太久了。”
“這與陛下兩個月平定南方之策完全不符!”
聞言,李素搖頭輕笑,朝著董琦抱拳行禮,“董將軍,你的眼界甚狹隘也!”
“多耽擱一些時間又能如何?”
“隻要能達到目的,那一切都不成問題!”
“更何況大明生亂已久,就算晚一點平定山河又能算得了什麼?”
“這…”
“這……”
聽到這話,所有人的臉色微微發白,這李素太放肆了!
什麼叫做我大明生亂以久?
而李素也察覺自己的話裡有點不對,於是連忙抬頭看著堂上的朱由檢。
然朱由檢根本冇有任何表情,隻是在那用手輕輕敲打著桌案。
所謂戰略大迂迴,乃是進攻部隊避開敵之整個防禦體係,向敵之翼側或後方實施遠距離機動而形成合圍態勢的作戰行動,是戰略追擊的最高階段。
著名軍事家孫武在《孫子·謀攻篇》就有“十則圍之”地論述!
而後世瑞士軍事家若米尼也曾指出,一些偉大軍事統帥,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的秘密就在於,善於“集中他的主力迂迴攻擊敵人的一翼”。
他確信,如果在戰略上采用這一原則,那就發現了全部戰爭科學的鑰匙!
一般來說,在實施大迂迴戰略時,首先要明確退卻敵人之兵力,撤退方向和企圖,以及在退卻中可能的抵抗地區和低抗方式,然後椐此確定迂迴戰略的目標,主要方向,使用兵力等。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最高軍事統帥決策中的智慧與膽量。
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就曾召見漢族降將郭寶玉,問攻取中原一統天下之策。
郭答曰:“中原勢大,不可忽也。西南諸藩,勇旱可用,宜先取之,藉以圖金,必得誌焉。”
郭氏這番高論,無疑對“一代天驕”有所啟示。
於是,成吉思汗在臨終之前,便以超人的膽識和氣魄,提出了利用南宋與金之間的世仇,借道宋境,實施戰略大迂迴,從而一舉滅金滅宋的戰略決策。
這一傑出的戰略構想,後由其子窩闊台和拖雷,蒙哥,忽必烈等大顯身手,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