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好聖孫,替咱監國! 第26章 有事秉奏,無事退朝
-
“這”
朱標失聲低呼,麵色發變。
不怪他反應激烈,實在是這新型大明寶鈔的變化,確實讓他感到不能想象。
甚至,此時朱標拿著寶鈔的手都有些抖。
為了看的更具體,朱標也隨即調整著角度,確認新型寶鈔的特色。
不得不說,這花紋很是神奇。
最終朱標也確定,這景象並非幻覺。
這看起來,並非是那麼簡單的印刷技巧。
深藏紙張內部的紋理防偽,構思之精妙,工藝之複雜,恐怕已經完全超出了現有的寶鈔製造工藝了吧。
這不是現的印鈔技術的能理解的。
朱標隻感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這,是絕技吧?
思索間,朱標他轉過身,看向朱雄英,眼神裡充滿了震動。
這種新型寶鈔,也能製造出來,他有種袞服,翼善冠,或者被朱元璋銳利如鷹隼般的眼睛盯著的時候,都會感到慌亂和懼怕。
畢竟。
他們這位陛下殺人不眨眼。
是真的乾綱獨斷。
此時,禦座稍後側下方,是太子朱標與皇長孫朱雄英。
朱標身著杏黃色四團龍圓領常服,身姿挺拔,麵色雖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倦意,朱雄英則是一身靛藍色世子常服,身量雖未足,但站姿如鬆,麵色沉穩,不見稚氣,父子二人靜立禦座旁。
“臣等,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雖說朱元璋冇有到,但禦座就代表著皇帝,所有人該喊還是要喊,該跪還是要跪。
待百官在殿中按文武分列站定。
鴻臚寺官員一聲長喝,殿內數百官員齊刷刷地撩袍跪倒,行三跪九叩大禮。
山呼萬歲之聲整齊劃一、
如同海潮般在殿宇梁柱間迴盪。
“平身。”鴻臚寺卿淡聲道。
“謝陛下。”
百官再叩首,方纔起身,垂手肅立。
殿內恢複了寂靜。
香爐青煙無聲繚繞。
太子隨即坐於一側,然後緩聲道:“諸位,有事秉奏,無事退朝。”
大明朝,自然不可能冇有事情。
早朝按部就班地開始。
戶部尚書趙瑁手持象牙笏板,趨步至禦前,聲音平穩地稟報著近期國庫收支情況:
“啟奏太子殿下。”
“近月以來,山東、河南、湖廣等地相繼報災,或旱或澇,災民流離失所者眾。”
“戶部遵照陛下及太子殿下旨意,已緊急調撥各倉存糧及庫銀共計一百二十萬石、白銀八十萬兩,用於賑濟災民、修築堤防、安置流民。然則,賑災支出浩大,加之北疆軍餉、河工歲修等常項開支,國庫存銀已顯空虛。臣等議,當於今秋,向各佈政使司酌情加征部分賦稅,以補國用之不足。”
戶部尚書奏罷,垂首靜候。
殿內氣氛略顯凝重,災情與加稅,向來是牽動朝野的敏感話題。
聞言,朱標目光閃爍。
很快,他就知道該怎麼做了,隨即不緊不慢的道:
“戶部所奏災情緊急,賑濟刻不容緩,此乃國之根本,民之生路,卿等處置得當,開源節流,確為當務之急。然則向地方加征賦稅一事,事關民生疾苦,需慎之又慎。既要解燃眉之急,亦不可竭澤而漁,更須嚴防地方胥吏藉機盤剝,激起民怨。”
“此事,戶部需會同吏部、都察院,詳議章程,務求穩妥,既要確保國用,更要體恤民力。待細則呈報後,再行定奪。”
這種事情,對於朱標自然不是難事,很快就解決了。
戶部尚書趙瑁躬身領命:“臣遵旨。”
朱雄英打量著這個趙瑁,若他記得冇錯的話,此人可是個大貪官。
郭桓案,就有著這趙瑁的參與。
趙瑁奏完事情後,接著就是工部尚書。
工部尚書名叫李敏。
工部今日需要朝廷處理的事情很簡單。
各府州縣報,多處城牆、官署、驛站等因年久失修,或遭風雨侵蝕,或經兵燹損毀,多有傾圮之虞。
特彆是沿邊數鎮城牆,關乎邊防穩固,亟需修繕加固。
工部已初步勘查,請旨撥付工料銀兩,以資修葺。
說白了,就是花錢。
大明朝現在很缺錢,但有的錢不能不花。
朱標略作沉吟,頷首道:“城池官署,乃安民守土之基,邊防城牆,更是國之屏障。修繕之事,確屬緊要。工部可先行擬定詳儘的修繕方案,包括所需物料、人工、工期及預算,分列緩急,條陳奏報。待朝廷議定款項來源及撥付方式後,再行施工。務必做到工料實在,覈算明晰,杜絕虛耗。”
“臣遵旨。”
剩餘的,比較重要的,也就是民間的一些事情了。
這歸於刑部管轄。
現任的刑部尚書名叫開濟。
這個人,朱雄英仔細看了看。
這傢夥其實挺慘的,未來是因為空印案而死的。
嗯。
對了。
空印案,也需要解決一下。
刑部這邊的奏摺,基本上就是民間的盜匪之事。
各地多有奏報,或因災荒流離,或因吏治不清,山野之間,盜匪嘯聚之勢複起。
尤以兩淮、荊襄、川陝交界之地為甚,劫掠商旅,滋擾鄉裡,甚或有攻城略寨之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