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好聖孫,替咱監國! 第59章 藩王造反的口子,絕對不能開!
-
“大明朝現在確實強大,但守土有餘,進攻不足。”
“孫兒認為,隨著土豆、紅薯的推廣,大明朝是有足夠的實力擴張的。”
朱雄英認真的道。
“咱在想想,咱在想想。”
朱元璋心中思索著,他確實被朱雄英說動了,藩王出現這種問題,未來大明朝自己家人,真的動起手來,該如何是好?
他最看不得的,就是自家人動手。
朱雄英這個時候,見朱元璋已經意動了,想了想,忽然道:“皇爺爺,孫兒不想看到自家人打起來,特彆是出現玄武門之變,那種事情。”
玄武門之變!
聽到這五個字,朱元璋麵色凝重了許多。
雖然說,唐朝的玄武門之變,和大明朝目前的皇權藩王問題有著本質的區彆,但說點實在話,其實是一樣的。
爭當皇帝罷了。
唐朝建立後,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為爭奪皇位繼承權,矛盾日益激化,秦王李世民戰功顯赫,手下人才濟濟;李建成得到父皇李淵和齊王李元吉的支援,地位正統,這就形成了明顯的東宮與天策府秦王兩大政治集團。
很快,李建成和李元吉深感李世民威脅,不斷排擠、削弱其勢力;李世民也感到自身安危受到嚴重威脅,決定先發製人,這不就和乖孫所說的皇權、藩王矛盾,一樣嗎?一旦藩王感到自己受到威脅,是否也會選擇先發製人呢?
正正好好,自己製定的祖製,給了藩王這種機會。
昔日的秦王和太子,可謂是雙方已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攤牌不可避免。
這種矛盾無法化解,最終李世民率尉遲恭等心腹將領,提前埋伏在皇宮北麵的玄武門。當李建成、李元吉例行入朝行至此處時,遭到突襲。李世民親手射殺李建成,尉遲恭則射殺李元吉。
很快李世民迅速控製皇宮,派尉遲恭保護唐高祖李淵。李淵見大勢已去,隻好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即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政變後,李世民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嗣也進行了清除,以絕後患。
可不能說李世民狠辣,一位出色的皇帝,到了這一步,絕對會清理任何有問題的因素的。
“皇爺爺,就是因為當場的李世民掀起了玄武門之變,最終導致整個大唐,離不開政變,甚至這種奪權的戲碼,在大唐出現了不止一次。”
“這可謂是開了先河。”
“若大明朝也出現這麼一次,同時藩王也造反成功了,那還得了?”
朱雄英冇有猶豫,立刻加大了火候。
玄武門繼承法,某種意義上,真的貫徹了整個大唐。
朱元璋聽到這話,也不禁深思了起來。
有的時候,確實不能開一個壞頭。
大唐,就是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成功,那後世的子孫可謂是學的有模有樣的。
譬如神龍政變,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決定逼迫武則天退位,武則天晚年病重,張柬之等聯合太子李顯、相王李旦以及禁軍將領,率兵闖入皇宮,逼迫女皇武則天退位,擁立太子李顯複位。
然後就是大名鼎鼎的景龍政變了。
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後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死。韋後企圖效仿武則天稱帝。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聯手,發動禁軍攻入皇宮,誅殺韋皇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
景龍政變之後,很快就發生了先天政變,唐睿宗李旦退位後,李隆基即位。但其姑太平公主權傾朝野,與玄宗矛盾激化。玄宗得知太平公主密謀政變後,先發製人,發兵誅殺太平公主黨羽,公主最終被賜死。
唐玄宗這個人也有意思,神龍政變、景龍政變都和他有關係,後麵的馬嵬坡之變也和他有關係,安史之亂中,玄宗西逃至馬嵬坡,隨行禁軍疲憊憤怒,發生兵變。宰相楊國忠被士兵亂刀砍死。隨後,禁軍將領陳玄禮逼迫唐玄宗縊死楊貴妃以平息眾怒。
後麵還有涇原兵變與奉天之難,涇原鎮士兵奉命前往平叛,途經長安時因賞賜不公而嘩變。亂軍攻入長安,德宗倉皇出逃至奉天。亂軍擁立朱泚為帝,國號秦。德宗在勤王軍的幫助下,曆時數月才收複長安。
還有唐順宗即位後重用王叔文、王伾等進行“永貞革新”,旨在打擊宦官和藩鎮勢力。宦官俱文珍等聯合反對改革的官僚,迫使中風已久的順宗退位,擁立太子李純為帝,改革派被貶逐。
唐文宗不甘為宦官傀儡,與宰相李訓等密謀,假稱左金吾廳後院石榴樹有甘露,誘騙大宦官仇士良等前往觀看,企圖趁機誅殺。但計劃敗露,宦官立即劫持文宗,並率禁軍大肆屠殺朝官,死者數以千計。
這大唐,全部都是政變!
“是不能開這個口子啊”朱元璋皺起眉頭。
朱雄英隻覺得好笑。
這種口子,確實不能開。
也並非是他危言聳聽,而是未來的大明朝,幾乎和大唐的命運相同。
大唐是因為唐太宗李世民開了個政變的口子,因此經常發生政變的事情。
大明是因為朱棣開了個造反的口子,成功了;因此經常發生造反事件。
朱棣剛剛奉天靖難造反完,等著朱棣死後,他的兒子朱高煦立刻造反;這麼說吧,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勇猛善戰,多次救父於危難,朱棣曾暗示立他為太子。但最終依據祖製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心懷怨恨;且明仁宗即位不到一年即去世,其子朱瞻基即位。朱高煦認為新帝年輕,易於推翻,便效仿其父朱棣,起兵清君側。
最終的結果,自然是朱高煦失敗了,朱高煦在封地樂安州起兵。但明宣宗朱瞻基采納楊榮的建議,禦駕親征,大軍迅速包圍樂安州,朱高煦見大勢已去,出城投降。叛亂迅速被平定。朱高煦後被廢為庶人,囚禁於西安門內。最終,宣宗去探視時,被他故意絆倒,宣宗怒而下令用銅缸將其炙死,其子眷皆被處死。
成瓦罐雞了。
後續的藩王造反,還出現過廣通之亂,朱徽煠因犯罪被廢為庶人。他結識了一個名叫段友洪的術士,後者謊稱朱徽煠有帝王之相,並自稱能調動天兵天將。朱徽煠信以為真,便與其密謀,封了所謂的丞相、將軍等官,準備造反;但陰謀很快敗露。明英宗下令將其逮捕審問。因其計劃荒誕不經,並未形成真正威脅。朱徽煠被廢,圈禁至死。
還有曹石之亂,宦官曹吉祥因參與奪門之變迎立明英宗複辟而權傾朝野。他與武將石亨結黨,後石亨倒台,曹吉祥恐自身不保,遂與侄子曹欽密謀造反,曹欽計劃在清晨借出征之名,率死士闖入皇宮,廢黜英宗。但計劃前夜泄露,英宗連夜逮捕了宮中的曹吉祥。曹欽不知情,仍按計劃起兵,攻打長安門,與京營官兵激戰。
叛亂在一天內被平定。曹欽兵敗投井自儘,曹吉祥被淩遲處死。此亂雖由宦官發動,但其目標涉及皇位更迭,且與宗室有潛在聯絡。
另外比較出名的,就是安化王之亂了,明武宗正德年間,宦官劉瑾專權,朝政昏暗;劉瑾派親信到寧夏屯田,以苛刻方式勒索邊將,導致當地將士怨聲載道,朱寘鐇趁機以清君側,誅劉瑾為名,起兵造反。
朱寘鐇拉攏了當地對朝廷不滿的邊將,殺死巡撫,總兵官,一度控製了寧夏地區,明廷派右都禦史楊一清總督軍務,總兵官神英領兵平叛,並起用因得罪劉瑾而被罷免的宦官張永為監軍。大軍未至,叛亂已被當地將領仇鉞反正平定,朱寘鐇起兵僅18天就被俘。此事件間接導致劉瑾倒台。
哦對了,還有大名鼎鼎的寧王之亂,朱宸濠一直有篡位之心,通過賄賂正德皇帝身邊的寵臣錢寧、臧賢等,恢複了已被裁撤的寧王府護衛,並積極招納鄱陽湖群盜,積蓄力量,朝廷派員欲革其護衛,朱宸濠恐事發,遂提前起兵。
朱宸濠在南昌起兵,集結號稱十萬大軍,北上攻打安慶,意圖直取南京,南贛巡撫王陽明展現出驚人的軍事才能。他並未奉命平叛,但主動募集義兵,趁南昌空虛,直接攻破了寧王的老巢南昌。朱宸濠回師救援,在鄱陽湖與王守仁大軍決戰。王守仁隻用35天就生擒朱宸濠,平定了這場大規模叛亂。
可以說,
大明朝未來能出現這麼多叛亂。
那和朱棣功不可冇啊。
朱棣的成功,讓後世的子孫們意識到,藩王是真的可以造反成功,取代當今的天子的。
所以。
大明朝,絕對不能開這個口子。
“咱知道了,這件事情咱會好好想想的,目前就看土豆和紅薯的推廣情況了。”
朱元璋良久後,來了這麼一句。
朱雄英見狀,也不再多說什麼。
欲速則不達。
他也不可能,現在就逼迫朱元璋下達什麼命令,確實需要看看土豆和紅薯的情況。
隨即,朱雄英躬了躬身子離去。
又過了數日。
朱雄英這邊,有人送來訊息,立刻讓朱雄英精神起來。
那些肺癆患者,已經全部恢複了。
朱雄英幾乎冇有過多的猶豫,立刻前去檢視。
他來到這裡仔細檢查了一下,病人們的情況,確實已經恢複的很不錯了,已經全部恢複,隨即他立刻讓人,把這則訊息,通知給朱元璋。
朱元璋很激動。
他親自過來檢視。
確定,冇有任何問題後,激動的隻拍朱雄英的肩膀,然後讓太醫院立刻開始熬製藥湯,同時派遣錦衣衛監督,確保這藥一定有用。
“妹子,你一定要好起來啊,咱希望你到時候能一起咱家乖孫的皇太孫冊封大典”
朱元璋喃喃自語,老眼湧現出來淚水。
終於啊,終於有救了。
冇想到,他的乖孫這麼有本事,連肺癆病都能治好。
哈哈哈!
“去告訴標兒和咱的兒子們,妹子有救了,去!”朱元璋讓錦衣衛,立刻把這個好訊息分享出去。
乾綱獨斷的他,根本不忌諱這種訊息傳出去,這天底下,誰敢在他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動手動腳?
時間不長,一則訊息,立刻震動了整個京城。
訊息像一顆投入古井的巨石,打破了京城應天府日常的喧囂,激起的不是水花,而是席捲全城的、難以言喻的震撼浪潮。
肺癆病,能治好?
很多人都感到懷疑,並且有些難以置信。
肺癆,真的能治?
這則傳聞,本身就像在說太陽從西邊出來一樣荒謬。
誰會相信啊。
茶樓酒肆裡,人們交頭接耳,眉頭緊鎖。
搖頭的頻率比點頭多得多。
癆病是閻王爺的親筆勾決,是世代相傳的絕症,多少名醫聖手都束手無策,一個年幼的皇孫,如何能成?
這莫不是宮裡傳出的訛言,或是誰編造的虛妄神話?
然而,當訊息的來源被一次次確認。
源自宮闈深處,牽連著備受愛戴的馬皇後和國之儲副的皇長孫,那份懷疑便開始在確鑿的細節麵前冰消瓦解。
隨之湧起的,是排山倒海般的驚愕與不可思議。
很多百姓,都不禁放下手中的活計,站在街巷間,臉上寫滿了茫然與震動。
這不再是尋常的宮廷秘聞,而是一件近乎於逆天改命的神蹟。
它挑戰了所有人對生老病死的固有認知,一種近乎敬畏的情緒在空氣中瀰漫開來。
能治療肺癆病,這皇太孫也太神了吧。
但不管信不信,很多百姓還是希望馬皇後能被治好的,馬皇後賢名遠播,愛民如子,她的病重本就是壓在百姓心頭的一塊巨石。
如今得知她有救,誰能不高興?
同時。
既然皇後孃孃的癆病能治,那這世間其他的癆病患者呢?
這藥方是否意味著那糾纏了世人千百年的癆病鬼詛咒,終於被打破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給馬皇後熬製湯藥,已經開始了,朱雄英這邊,則正在國運商城中,搜尋著一些東西。
他注意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皇祖母馬皇後,僅僅服用治療肺癆的湯藥還不行。
這是因為,馬皇後的年齡也大了。
唉,人也老了。
再加上,馬皇後患上這種病,不是一天兩天了。
身體,估計已經虛弱的不成樣子了。
肺癆這種病,是很消耗人的,他又不是冇見過馬皇後,之前晚上陪著皇爺爺去慈寧宮的時候,可是看到了馬皇後的樣子,已經極度的消瘦到一種,看起來很可怕的地步了,這屬於惡病質,是人被消耗最顯著的特征。
按照後世的醫學來講,這是結核菌大量消耗人體能量和蛋白質,導致身體無法吸收營養,老人會瘦到皮包骨頭,體重可能不足正常時的一半。皮膚鬆弛地掛在骨架上,眼窩深陷,顴骨高高凸出,手臂和腿如同乾枯的樹枝。
這種瘦弱是任何山珍海味都無法彌補的。
馬皇後現在很虛弱,病態的麵容也已經出現了,麵色是蒼白的,但因長期低燒,午後至傍晚雙頰會出現一種不健康的、妖異的潮紅,稱為癆病紅暈。
因長期被病痛和虛弱折磨,眼神會失去光彩,顯得疲憊、空洞,但又可能因輕微的缺氧或發燒而偶爾閃爍一種異樣的光亮。
在這種被消耗的情況下,咳嗽已成為肺癆病人生命的一部分。不是輕微的咳,而是那種從胸腔深處發出的、撕心裂肺的、帶有大量粘液和膿痰的深咳。每一次咳嗽都會耗儘他本就微弱的力氣,並帶來胸部的劇烈疼痛。
因為肺部大量組織被結核病灶破壞,形成空洞,有效呼吸麵積急劇減少,肺癆病人會處於持續的呼吸困難中,即使靜坐不動也會感到氣短。說話隻能斷斷續續,說幾個字就要停下喘氣。夜間可能無法平躺,必須墊高枕頭或由人扶著半坐。
同時咳血,這是晚期常見且危險的症狀。血管被侵蝕破裂,會導致痰中帶血絲,甚至突然大口咯出鮮血。每一次咯血都是一次生死考驗,也是家人最恐懼的時刻。
長期缺氧迫使心臟更努力地工作,可能導致肺源性心臟病,伴有心慌、水腫等症狀,儘管能提供最精細的食物,譬如蔘湯、燕窩粥、肉糜,肺癆他幾乎冇有任何食慾。吃一點點就感到腹脹,吸收功能極差,這也是病人極度消瘦的主要原因。
可以這麼說吧,虛弱到這種地步,必須需要一定的藥物配合他所製造的肺癆藥湯,共同調理身子才行。
不然的話,恐怕就算是肺癆病治好了,馬皇後想要恢複過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他可不希望,到時候馬皇後肺癆病治癒好了,但依舊是一副病懨懨的樣子。
大明朝太醫院那裡,肯定是有調理的方子的,但他決定采用國運麵板的,也就是消耗些國運值罷了,他捨得。
調理藥房,很快他就在國運商城中尋找到了,名叫‘培元複脈湯’,此藥方益氣養陰,健脾潤肺,扶正固本。
朱雄英認真的檢視了一下。
[培元複脈湯]:
[肺癆一症,耗傷氣陰,損及脾腎。病人雖邪毒已去,然元氣大傷,猶如久旱之禾苗,雖得甘霖(治癆藥湯),然土地貧瘠,根莖枯萎,需緩緩滋潤,固土培元,方能重生。故方中重用黃芪、人蔘為君,大補元氣;佐以白朮、茯苓健脾益氣,培土以生金;麥冬、五味子滋陰斂肺,收斂耗散之氣;佐以陳皮理氣和胃,使補而不滯;炙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攻邪之後,專事扶正,平和穩妥。]
[所需藥材:人蔘一錢五分,君藥,大補元氣,複脈固脫;黃芪三錢,蜜炙君藥,益氣固表,補益肺脾;白朮二錢,土炒,臣藥,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茯苓二錢臣藥,健脾寧心,滲濕利水;麥門冬二錢佐藥,養陰潤肺,清心除煩;五味子一錢佐藥,斂肺止咳,益氣生津;陳皮一錢佐藥,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防滋補壅滯。
炙甘草一錢使藥,補脾和胃,調和諸藥;大棗三枚,擘開;佐藥,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粳米一小撮,藥引顧護胃氣。[煎服方法:上藥十味,用泉水或潔淨井水三盞,浸泡兩刻鐘。武火煮沸後,文火慢煎至一盞半,濾出藥液。再加水兩盞,複煎至一盞,將兩次藥液合併混勻。
分為三份,每日早、午、晚空腹時溫服一份。
切記: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辛辣及發物。]
[調護禁忌:
飲食:宜進糜粥,山藥粥、百合粥、爛熟肉糜、清湯等細軟溫潤之物,徐徐圖之,不可驟進肥甘厚味。
起居:務必靜養,避風寒,慎起居,戒房事。可在室內緩行,以不感疲勞為度,切勿勞作。
情誌:宜安神定誌,戒嗔怒,免憂思,保持心境平和。
此方旨在溫和調理,重建人體氣血陰陽之平衡,為身體徹底康複打下堅實基礎。請務必在醫者指導下使用]
“嗯,我感覺這個藥方,能靠譜很多,就使用它了,反正也用不了多少國運,這個方法肯定能有用。”
肺癆治亂法都能有不錯的作用。更何況這簡單的調理之法了。
對於皇祖母的病情,他格外放心,所以哪怕使用一些國運值,也在所不惜。
把這份藥房,謄錄下來後。
他冇有多想,立刻前往乾清宮,和朱元璋說了一下這件事情,朱元璋現在自然是很相信他這個乖孫子,他二話都冇有說,當即就同意了這件事情。
同時。
還特意的下了口詔。
讓太醫院使用這份藥房來製作調理方子。
朱元璋對於這件事情的看中程度,那自然是不用多說的。
還特意,讓錦衣衛監督。
見狀。
朱雄英,徹底放下心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