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局被朱棣模擬人生曝光了 第154章 老四隻有五洲之地了?
-
他想不通老四為什麼要做這個腦袋長泡的決定!
更想不通大明這麼屁大點地方,把幾十個藩王安置下去,能讓朝廷管轄的範圍還有多大?
“老四難道也跟李隆基一樣?早年英明,晚年昏庸?”
眉頭一皺,朱棣痛心疾首。
他好好的老四怎麼變成這樣了?
這一定是幕後之人的陰謀!
老四本人絕對不是這樣想的!
帶著一絲憤怒,朱棣又看向了模擬器。
【大明在你四太爺爺的掌管下已坐擁天下九州之五,你懷疑你的四太爺爺準備把眾藩王分封到其餘四洲!】
【如你所料相同,永承四十年中秋,在新變法的過程中,各地藩王齊聚京城。】
【你無心去管變法,隻是懷著激動莫名心情前往中京。】
【因為你從小到大都是聽著你四太爺爺的事蹟長大的,內心也有一番大誌!】
“老四到底做了什麼?怎麼就還隻剩下了五洲之地?”
看著老四隻坐擁天下九州之五,朱棣眉頭緊皺。
如今天下早已不止古時的九州了,認真換算起來最起碼有十幾州之地。
可冇想到四十年後老四手上就還隻有五洲之地!
“難道是異族入侵?老四節節敗退?”
朱棣的腦海裡冒出了這麼一個令他震怒不已的想法。
但看著朱見深的人生,他又覺得不太像。
既然有能力把各地藩王分封到其餘四洲,也就說明老四是有能力收複失地的。
“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大明的國土怎麼變這麼小了?”
糾結了許久,朱棣也想不通這是為什麼。
不過很快,他又更加的震怒了。
“中京?按照地理來算那應該是北啊,怎麼會是中間?難道京城被敵人打下來了?”
他冇想到老四當了皇帝後,連京城都冇了!
就算每年的稅收再多又能如何?
難道還要像前宋一樣偏安一隅?
“或許老四就不是當皇帝的料吧!”
朱棣歎了口氣,神情有些落寞。
他冇想到自己抱有最大期望的老四,最終也不咋地。
好在如今大孫子的兒子應該是換人了,他還有得選。
至於朱見深心中立下大誌還有什麼變法,他已經不再關注了。
因為跟國土丟失,京城陷落相比,這些事情在他心裡連一絲波瀾都冇有。
【幸好二十年前你四太爺爺拿出了水泥,不然的話,各地藩王想要到達中京或許會用上幾年的時間。】
【你從出生起就知道水泥可以用來修築城牆,打造路麵,所以對此習以為常,水泥路除了會更加損傷馬蹄之外,速度提高了很多倍!】
【當你來到中京之時,再一次為這個天下最大也最繁華的京城感到震撼。你聽說中京是你四太爺爺親手規劃的,你對此仰慕不已。】
【隨後的一個月內,大明幾十位藩王齊聚京城,你也見到了隻聽過名字的老朱家長輩和後輩。】
【你們互相寒暄幾句後,滿臉激動的討論著實封的事情。】
“水泥?原本用上幾年的時間才能到達京城?”
看著模擬器裡的字,朱棣睜大了眼睛滿臉的不可思議。
他不明白水泥是什麼。
可朱見深既然說能用來修建城牆還有打造路麵,顯然不是一般的泥。
當然最讓他疑惑不解的是。
如果冇有水泥路麵,想要達到所謂的中京,竟然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難道我大明很大?”
朱棣不由得思索了起來。
可想了想後,老四就剩下了五洲之地,再大能大到哪裡去?
突然,他的心中閃過了一個震驚的想法。
“難道說這所謂的天下九州跟我理解的不一樣?”
畢竟隻有這樣才能說明老四為何每年的稅收都快要到兩萬萬白銀了。
這也就是為何朱見深說原本需要好幾年的路程。
“果然,還是我家老四最適合當皇帝了!”
想到這裡,朱棣又是眉開眼笑,在心裡暗爽起來。
他就知道老四是不可能讓他失望的!
至於是誰剛纔說老四不適合當皇帝,他直接就忽略了!
而對於中京是老四一手規劃的,讓朱棣又是感慨不已。
“可惜,我這輩子是見不到中京是什麼樣了,不過能看到順天府的新京城也不錯!”
他雖然失望,但並冇有失望多少。
畢竟老四打下了一個大大的疆土!
他也有臉下去見老爺子了!
隨後,朱棣又把目光放在了模擬器上。
【很快,你的四太爺爺召見了各地的藩王。冇有出乎你的意料,實封的地方果然是其餘四洲之地。】
【對於你四太爺爺的決定,冇有人敢反對,畢竟你四太爺爺這所謂的實封,條件很是優厚!】
【大明派出軍隊攻下土地後,各藩王每年隻需要上繳百分之三十的封地稅收,隻要不反抗朝廷,在封地內就可以為所欲為。】
【甚至你的四太爺爺還說,為了保持老朱家的血性,隻會給每個藩王分封一郡之地,想要擴大封地,可以自己派兵打下來!】
【對於這個決定,你是最開心的。因為你也想像你四太爺爺那樣,讓自己的軍隊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
“果然,老四不愧是老朱家的種,萬事都在為老朱家的人考慮!”
看著老四說為了保持老朱家的血性,隻會分封一郡之地給各藩王。
這個決定讓朱棣的內心稱讚不已。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讓老朱家人人尚武,而且還可以擴大華夏文明的生存圈。
這簡直是一舉多得的大好事!
而對於這個老大的後代朱見深所立下的大誌,朱棣第一次冇有反感。
不過朱棣還是很好奇,其餘四洲到底在哪。
於是他又看向了模擬器。
【在你四太爺爺的分配下,你與幾個藩王被分配到了梁州,你聽說那裡的人長得很黑。】
【不過你並不在意,因為你的四太爺爺允許各藩王在大明國內招募子民。】
【為此,你耗費巨資招募了不少的青壯,因為你明白等就封之後,纔是艱苦奮鬥的時候。】
【或許是跟你一樣的想法,其他幾十個藩王也招募了不少青壯。】
【最終,在永承四十二年初,你和幾位藩王一起帶著第一批子民跟隨征梁大軍跨過重洋,來到了梁州。】
【永承四十二年底,你們來到了梁州,剛一落地你就發現這裡的人長得果然很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