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 > 第283章 願挽天傾,身死不惜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 第283章 願挽天傾,身死不惜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第二百八十三章:願挽天傾,身死不惜

朱棣也問了朱棡對於海彆的看法。

“三哥,這元朝公主雖然性子差了點,但總還是漂亮的,你這側妃的位置……。”

朱棣撓了撓頭:“爹可是巴不得你趕緊傳宗接代。”

朱棡沉吟了一下,道:“老四,最好不要讓女人過於年幼的時候持有身孕!”

“嗯?”朱棣不解。

疑惑道:“女子來了天葵不就可以了?”

朱棡歎了口氣:“你哥我查了關於大同府當地百姓嫁娶的記錄,女子十四周歲之前懷孕者,超三成喪命,一成母子雙亡。”

“十六週歲到十四周歲,有兩成以上的可能會喪命。”

“蔚州一州之地不過幾千戶百姓,一年之間就因為產子而喪命者一百七十餘人!而且這些喪命者多是窮苦人家。”

“而死因也都是因為……力竭,流血而儘。”

朱棡的初衷本不想過多的管這事。

在人口凋零的大明初期,人口就是財富,官府巴不得鼓勵生產,若是他執意要減少嫁娶年齡,怕是會引起一大批人的反對。

朱棣錯愕不已。

他還從未想過有此等事情。

“那怎麼辦?”

“最好是十八歲之後產子。”朱棡歎道。

彆說十八了,朱棡能將這個年齡爭取到十六,都算是一場功德了。

隻是這事怎麼去推行?

想要減少因為產子而喪命的女子人數,第一就是增加生產年齡,第二,就是改善醫療環境。

……

一個月之後,集寧的安置才堪堪接近尾聲。

十萬人駐紮在集寧的草原上,納爾鬆河從草原上流過,納爾鬆河集寧這一段的河床很寬廣,並沒有完全凍上,水量充足也足夠十萬人飲用。

這十萬人朱棡采用了集體製度,將十萬人分成四個區域,以東南西北命名。

如集寧東區,西區,南區,北區。

一區近三萬人,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人員暴亂的可能性。

四個區域也在兩邊河畔分彆排列,兩側整整齊齊排列有上萬個蒙古包。除了這些,在草原上還專門劃分了牧區,牧區也不再是個人家庭的牧區,而是集體製度所有。在區的劃分下,又劃分了大隊,每一個大隊五十戶。

同吃,同住,共事。

鐵鉉也正式上任了集寧府知府。

“上任之後第一件事,你打算如何做?”

臨時的軍帳內,朱棡烤著炭火,而炭火上則是烤著兩顆已經撒了調料的羊寶。

鐵鉉麵色有些詭異。

因為就在晉王的上上句話,還是問自己需不需要補一補。

“下官以為,當一視同仁。地方治理無非恩與威,恩以仁德而立名,便是百姓口中所說的仁愛。威則是以嚴苛而立名。”

“元人沒有儒學的影響,故而民風要比彪悍許多,若是一味施行仁政,怕是會讓這些蒙古人生出驕縱之心。但一昧的鎮壓,又會使他們奮起反抗,如今他們是性命無憂,加上眼前就是糧食跟帳篷,所以沒有反抗。”

“可若是真的逼迫他們到了活不下去的時候,難保不會出事。”

“當立律,行律!犯法者依**處。將他們當做是漢人的身份來看待。”

說罷,鐵鉉歎了口氣。

朱棡不明白他何故歎氣,卻聽鐵鉉自嘲道:“相較於漠南這片荒蕪之地,其實管教起來要比中原……便利許多。”

朱棡此時也長出了一口氣。

不得不說,鐵鉉的話是很現實的。

比起管教這些蒙古人,管理中原地帶的地方州縣纔是真正的困難!皇權不下鄉,中原地方管理多在協調而非管理。人家該怎麼生活還是怎麼生活,朝廷管不了。

在東南一些地區,當地的官員說話沒有一族族長的作用大。

聽到鐵鉉的話,朱棡露出了笑容:“能聽到你說這話,本王很高興。”

鐵鉉感慨:“殿下,這漠南便是先頭羊,隻要能夠將漠南用您的政策管理好,一定會對朝廷的製度產生衝擊的。”

這話,也不知道該說他膽子大,還是說他有真知灼見。

朱棡翻了翻烤架上的羊寶,明晃晃的炭火照在朱棡的臉上,朱棡輕聲道:“鼎石,你乃是朝廷學子,大明立國六年,你看到了什麼?”

看到了什麼?

鐵鉉認真的去思考了這個問題,思考了一會才堅定的回答:“日子再變好,錢財在變多!但朝廷內裡,還不夠乾淨!”

不夠乾淨。

這個回答讓朱棡忍不住拍手叫好。

大明弊政的一切起點,就在於朝廷不夠乾淨!

貪官多,懶人多,士族多。

想的是爭權謀利,想的是如何討好主子。

洪武,永樂朝確實是大明最為欣欣向榮的年頭,但也為後來的國家埋下了巨大的伏筆。

藩王製、內閣製。

不是說不好,而是沒有定下規矩,任由其發展。

當了這麼久王爺,朱棡也大概明白了為什麼前世的朱允炆要這麼不遺餘力,馬不停蹄的去削藩。因為他怕,他慌!藩王太盛權了,盛權到威脅了皇權。

而且各地藩王,真的就沒幾個乾好事的。

老朱雖口口聲聲說的是朱家不能忘本,要給百姓實惠。但歸根結底,朱家還是和士大夫共天下的。朱家還是跟勳貴官紳一個階級,兩者都是統治者,被統治者,隻有百姓。

朝廷沒有定下規矩,可以肆意的增稅。官紳也可以肆意的增收租子,將朝廷的稅收增長給嫁禍在百姓的身上。朝廷增收吸收的錢,不是吸的官紳的,是吸的百姓的肉,百姓的血!

這些,在曆史書裡很難看到。

就如同元末的大旱大災,在史書上隻有‘歲大饑,人相食’六個字。

寫史書的是誰?

是翰林學士,是翰林修纂。

他們本身就是士大夫,是統治者。

朱棡將炭火上的羊寶拿下來,淡淡道:“讀書人以修身治國為己任,無數人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修自身易,修官身難啊。多少人當了官就變了樣?”

鐵鉉聽得出,這是在告誡自己不要忘了今日的承諾。

“下官必殫精竭慮,為國效勞!為百姓謀福祉!”

“鼎石,若是被千夫所指……。”朱棡想告訴鐵鉉,有事彆把他捅出來。

鐵鉉霍然抬頭,無比的堅定道:“世人皆歎商鞅,皆憐商鞅,皆惡商鞅。可捫心自問,商君那般的人物,誰不想當?”

“若王朝將傾,天地寂滅,唯有一死!鐵鉉也願以微末之軀,以挽天傾!”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