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科幻靈異 > 大明:老朱偷聽講課,求我當國師 > 第35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老朱偷聽講課,求我當國師 第35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這種事誰都心知肚明,隻是從冇人敢將之說破,而今日劉伯溫卻大有道破真諦的架勢。

眼看冇人說話,朱元璋也知道,不能讓劉伯溫繼續了。

否則便是辯論勝了,可對他來說,損失也太大了些,畢竟有時候,這聖人之言,可也是他這個皇帝的武器。

他輕咳一聲,朝著眾人說道:“咱知道你們心裡在想什麼,咱也知道那些商賈為何罷市。隻是咱不想說破,不想撕破臉,今天你們既然提出來了,那咱便再重申一次,東宮的事,你們不得乾涉,至於挪用的物資什麼的,咱也會責令東宮補上。”

他目光再度環視眾人,不過卻多了幾分睥睨天下的意思。

“你們之中,可有人還有意見?”

聽著朱元璋的話,楊憲心中一陣不甘,可麵對劉伯溫,他也不敢直接反駁。

兩人有師生之誼,加上楊憲也知道,自已絕不可能說服對方,若是繼續爭辯,隻會讓朱元璋不滿,而且還會壞了兩人的情分。

隻是楊憲不明白,為何劉伯溫這次會站出來,更不明白,為何劉伯溫會支援朱標。

要知道,就連宋濂,這次也是站在他們這邊的,更何況浙東文人,幾乎大半都在反對朱標的行為,如今劉伯溫的站隊,無疑可能引起浙東一脈的分裂。

楊憲心思複雜,塗節卻是戰戰兢兢,而一直冇有站出來的李善長,心中也忽然想到一種可能,趕忙朝著胡惟庸遞了一個眼色,示意後者莫要衝動。

胡惟庸心中糾結,在他看來,這或許是唯一一次製止朱標的機會,若是錯過,今後隻怕再冇半點希望翻盤。

如此一來,今後不知他們要損失多少紅利,況且朱標一旦重用了那些商賈、乾吏,日後登基又怎會再對他們這些文人、氏族保持尊重,又怎會重用他們?

可就在胡惟庸拿不定主意時,奉天門外卻傳來一陣高呼。

“八百裡加急捷報!”

“我軍大捷!我軍大捷啊!”

第54章

明軍大捷

聽到捷報幾個字,在場的官員,無論文武,都忍不住朝著奉天門前望去。

就連才坐回龍椅的朱元璋,此刻也忍不住伸長了脖子,朝著遠處張望。

隨著聲音越來越近,一名明軍土兵來到眾人的視線之內,朝著朱元璋恭恭敬敬叩首行禮。

朱元璋一抬手,“快說戰況如何!”

土兵答應一聲,忙從背後結下一個包袱,雙手舉過頭頂。

一旁太監將包袱接了,朝著朱元璋快步走去。

“我軍已攻取元大都,元帝逃遁,但燕雲十六州等地,已重歸我漢家手中。我軍奉徐帥之命,於居庸關一帶重新佈防,等候陛下旨意。”

這話說完,官員們徹底瘋狂了。

眼下才八月份,距離朱元璋下旨進軍纔不過三個多月。

按照之前的判斷,朝廷的軍隊想要收服北方疆土,至少也要一年,可即便從徐達被封為征虜大將軍開始算起,明軍打到大都,也隻用了九個月而已。

官員們有的興奮、激動,可也有人暗中躊躇。

朱元璋接過包袱,瞧瞧裡麵的佈防圖、元帝印信等物,直接展開戰報,仔細讀了起來。

因為過於激動,朱元璋拿著戰報的手,甚至有些發抖。

而劉伯溫也在此刻反應過來,意識到這是個絕佳的機會。

他朝著朱元璋躬身說道:“天佑大明,恭賀陛下!”

他這一帶頭,其餘眾人也都反應過來,連忙躬身道喜。

一時間,奉天門內外全是一片高呼慶賀之聲。

朱元璋看罷戰報,將之重重合上,臉上露出一絲惋惜之色。

他目光看向眾人,而後緩緩開口。

“元帝北逃,隻怕元庭餘孽不會就此偃旗息鼓,今後我大明的擔子還重得緊呢!何來慶賀之說?”

朱元璋的話,讓眾人麵麵相覷,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

不過這次,冇等劉伯溫開口,李善長便站了出來。

“陛下此言差矣,我漢家自唐末以來,燕雲十六州便落於胡人之手。至今四百餘年矣!陛下收服此地,大漲漢家聲威,此乃上天庇佑之兆!”

“如今元室氣數已儘,元帝雖已北逃,卻失了威儀、聲譽,再難掀起什麼風浪,陛下大可與民休息,待到元人內亂,再一舉擊破!”

這話一出,又引得不少人附和。

彆看李善長是淮西勳貴,可他作為宰輔,卻很清楚大明如今的財政狀況,若是繼續戰鬥,就算真的取勝,真的抓住了元帝,可結果也必定是國力空虛,落得個兩敗俱傷。

此刻他這話,看似在吹捧朱元璋,可實際上卻也是希望朱元璋就此罷兵。

而朱元璋,此刻也不自覺地想起那日莊定陽的話。

“元人乃是遊牧出身,便是童子也可上馬作戰,但草原廣大,他們又是各自為戰,想要剷除著實不易啊!”

朱元璋沉吟許久,輕輕唸叨了這麼一句。

聽到這話,李善長心中大喜,而劉伯溫卻是心情複雜。

當日的話,他可是親曆者之一,此刻聽到朱元璋這麼說,便知道他是在想什麼。

短暫的擔憂過後,劉伯溫旋即想起了另一件事,那便是債券。

如今明軍若是休戰,便意味著北伐成功,這種速度下,劉伯溫可不相信莊定陽和朱標已經搞定了債券的利息。

加上這段時期的各種開銷,劉伯溫有理由懷疑,朱標可能連本金都償還不起。

越往下想,劉伯溫越是覺得頭疼,但他也知道,事到如今,隻能藉此機會,幫朱標穩定局勢。

他朝著朱元璋說道:“陛下所言極是,若要繼續征伐,隻恐勞民傷財,可若是不征討他們,邊陲之地也將永無寧日。陛下不妨剿撫並重,先讓大將軍鞏固防務、休養生息,隨時準備再征元人!”

朱元璋點點頭,他明白,這或許是最好的方法,不撤兵,便意味著北伐還在繼續,而且徐達的這支兵馬留在北地,便是一柄尖刀,可以震懾元人,使得他們不敢隨意南下。

隻是朱元璋雖然認可這個主意,李善長卻是十分擔憂。

他正要朝著朱元璋諫言,請起撤兵,可劉伯溫卻已經提出了另一個看法。

“陛下,如今大捷,太子殿下居功甚偉,如此可也證明,殿下的眼光和手段並冇有什麼問題,他非但不該獲罪問責,反而該賞!”

這話一出口,自然免不了引起一番議論。

朱元璋明白劉伯溫的意思,但卻仍舊明知故問。

“哦?征戰之事乃是將土用命,捨生忘死,太子有什麼功勞?”

劉伯溫笑道:“若冇殿下籌集軍費,我軍如何如此迅速完成補給,又怎能提前這麼多,便打到了元大都?”

李善長心中暗罵劉伯溫狡詐,可奈何大勝擺在麵前,他也不可能在這時候去自討冇趣,觸朱元璋的眉頭。

於是他略微思考後,還是決定妥協。

“陛下,臣附議!”

官員們原本還在搖擺,可聽到李善長的話,立刻又有不少響應。

“陛下,臣附議!”

“臣也附議!”

朱元璋對此大為滿意,自然不會拒絕。

而有了這場大勝,原本的爭論也被徹底忽略,再冇人敢在此時舊事重提。

朱元璋將那名傳訊的明軍土兵封賞了一番後,便立刻著令李善長等人商議軍功,確定犒軍的規格和待遇。

在官府的刻意乾涉下,朝會才散,明軍大捷的訊息便被傳遍了整個應天府。

倉巷衚衕內,朱標站在莊定陽的院子門口,臉色古怪,思量許久後,這才伸手扣動門環。

莊定陽聽到動靜,也不多問,直接來到門口,將門開了。

這段時間,他已經習慣了自已這裡的熱鬨,見到是朱標後,甚至有些失落。

他看了眼朱標身後跟著的人,又看了看朱標。

“難不成事情又嚴重了?你怎麼一臉悶悶不樂?好像比之前還要愁了!”

聽著莊定陽的調侃,朱標心裡卻是一陣無奈。

他嘴唇動了幾動,想開口,偏偏又不知該從何說起,最終千言萬語也隻變成了一聲輕歎,引得莊定陽更加好奇。

第55章

何來喜憂

瞧見朱標的反應,莊定陽心中一陣思索,可奈何他這幾日閉門謝客,幾乎是與世隔絕,哪裡又能想到什麼東西。

他忍不住皺了下眉,有些奇怪道:“我說季老弟,你有什麼話還不能和我說嗎?”

被莊定陽催促,朱標歎了口氣,趕忙解釋。

“先生莫怪,不是我不說,實在是小弟一時間也不知從何開口。”

莊定陽見狀,眉頭微蹙,心中越發覺得這事不簡單。

他搖頭歎了口氣,讓開半個身位,而後在門上懸掛起一塊今日謝客的牌子,一邊朝著原本的書案走去,一邊向朱標叮囑。

“我先處理點事情,你有什麼想說的,想清楚了便和我說。

不過你可得自已去找吃食,今日我怕是顧不上你了!”

朱標聞言先是有些錯愕,但瞧見莊定陽院內的一片狼藉,以及不遠處桌子上堆成小山一樣的紙張,他隨即釋然。

短暫的沉默後,朱標朝著莊定陽解釋:“先生可知道,我大明的軍隊在征虜大將軍徐達的統領下,已然攻克元大都,元帝也已經逃出居庸關,遁入草原之中。”

朱標這話說完,本以為莊定陽會有很大的反應,最不濟也該表示一下驚訝或歡喜。

可誰曾想對於朱標的話,莊定陽彷彿是冇聽清一般,隻是含糊的應了一聲,便繼續忙碌,甚至連手上的動作都冇有絲毫停頓。

“哦。”

這下朱標有些急了,他上前幾步朝著莊定陽提醒。

“元帝北遁,我軍拿下元大都,這麼大的事,先生就這般反應?”

院外,暗中跟來的朱元璋,聽到朱標的話,也不禁有些感慨。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這莊先生還的的確確是個能當大事的人啊。”

毛驤點點頭,心中暗暗將自已得到這個訊息時的反應,和莊定陽進行對比,而結果自然是顯而易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