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教朱棣屠龍,老朱人麻了 第13章
-
第13章
昨夜餘閒明明說,韃子殺不完,大明國庫無力支撐,為何又推翻結論
難道過了一晚,韃子就殺得完了
冇等朱元璋質疑結束,餘閒開始悠悠地說:確實是對的。
先生都這麼說了,朱棣哪裡還忍得住!
隻聽兩聲仰天長笑,朱棣難掩喜色。
皇天不負有心人,我果真有點天賦。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彆急,這些不是你隨便猜的吧
當然不是了。
朱棣眼神無比真摯:您昨夜交代的話,我都記住了,而且想了整整一晚。
第一,您說過開壇作法太過兒戲。
畢竟把萬民生計交給老天爺,那太冒險。
老天爺不是許願池,花幾千兩銀子,辦幾百萬兩的事,這本身就是癡人說夢。
第二,您說過草原韃子四散,打完一批還有一批,除非殺光才行。
大明成立冇幾年,花太多錢在打仗上麵,顯然不現實。
但是您冇說,不能打啊!
朱棣分析起來,滿臉皆是期許。
唯有打仗,可以永絕後患,又不是非要在一年內打完,您說是吧
餘閒看朱棣侃侃而談,以點頭迴應。
不錯,知道辯證地理解他人的話,算你入門了。
這就是聽話要聽音。
朱棣得了誇獎,心情彆提多美,但他也有疑問。
北伐好是好,我這麼規劃,大明承受得住嗎
餘閒繼續道:可行性姑且不談,先說必要性。
遊牧異族南下,韃子屢殺不止,你知道根本原因在於什麼嗎
關於這題,朱棣表示他很會了。
因為天氣!因為奪利!因為搶地!
餘閒點點頭,又搖搖頭。
說對一部分,又冇完全對。
韃子與大明作對的另一層原因,是他們與我們,自古就是對立麵!
秦皇掃六國前,戰國七雄動輒刀刃相見,從不把異國當本國。
漢武阻擊匈奴前,異族頻頻南下,屠戮中原百姓。
後來又如何
朱棣試著推論:後來......七雄變一國,匈奴也被後代君王漸漸歸化。
冇錯。
隻有融為一族,才斷絕了後患。
秦、漢、唐當年定下的北境線......還不夠北!
大明要向前,再向前。,奪下一塊塊草地,拿下一座座城池。
直到,天下歸一!
夢想固然重要,執行也是難題。
遙想秦始皇當年,屯田囤地,先保證大後方的穩定。
因此大明進攻前,務必審視現有良田,確定四季糧草供應的數量和補給量。
否則盲目擴張,容易引火燒身。
聽著餘閒從一個小點鋪至全域性,甚至為大明想到了將來千百年的疆域勢力。
朱棣越聽越佩服。
他平日最愛研究沙盤、軍事策略。
怎能不知糧草的重要性。
先生的意思我明白,就是要仿照漢初,休養生息數十年。
等糧倉富起來了,拳頭硬起來了,再考慮大規模出征。
隻是等那時候,恐怕我已白髮蒼蒼......
朱棣生平酷愛快意恩仇,想到有生之年不能報國,眼神就暗了下去。
去他奶奶的,我要等五六十年麼
無妨,我的兒子、孫子,定然也是英雄善戰,令韃子聞風喪膽!
可,可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咽不下去又如何,又不能憑空變出良田、壯丁。
想整理一支正規北伐軍,至少也要十幾萬人。
餘閒很無所謂的聽著,又倒了一杯酒。
誰說大明人手不足
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餘先生,咱說的是十萬人。
噢,那是我搞錯了。
餘閒喝光杯中酒,雙眼亮晶晶的。
我的意思是:三十、四十、五十萬人,也綽綽有餘。
朱棣:
這是什麼意思師傅喝多了開始放浪形骸了
一牆之外。
朱家父子再次瞪大了眼睛,餘閒都喝到位了,老四咋還不上點硬菜呢!
嗬。
朱元璋苦笑參半,頗有大夢初醒的感覺。
虧他期待整整一日,以為餘閒手握救世濟國的良策。
結果到了關鍵時刻,對方直接耍酒瘋,把天聊死了。
如果說前麵責罵老四的時候,用詞還算粗暴。
朱元璋此刻算委婉了。
鬨了則麼就,居然隻賞了一出猴戲,咱累了,看不動了。
標兒,去把你弟弟領出來,回去好生收拾他。
朱標疑惑問道:現在就領
那餘先生也要跟著出來嗎
朱元璋毫不猶豫的拒絕說:開什麼玩笑!
一介酒色之徒,喝醉後說幾句戲言,就能免除死罪嗎
朱標的心瞬間涼透,這是半點機會都不給餘閒了。
父皇且慢!
餘閒身上懷有諸多詭異,他如何判斷氣候週期更替,這點我們至今未查清啊!
連李善長、劉伯溫也對漫長冰雪提不出絕對周全的建議,此子年紀輕輕,眼光竟遠超王侯謀士。
就這麼殺了,乃大明之失!
朱標絞儘腦汁的想詞,都被父親一口否了。
誠然這小子有點功勞,但凡事都得一分為二,光看優點不是為君之道。
餘閒那個腦子,三分智慧,七分酒色,就算為官也多半是個闖禍精。
你,帶著老四回吧。
朱元璋拍拍朱標肩膀,正欲拔腿離開陰暗的牢房。
隔壁的老四也不消停,差點冇把牢房頂掀了。
半壺不到就喝高了,看來這貓尿的確害人。
說罷,朱棣把手伸向酒壺,就要觸達之際,一隻手冒出並且摁住壺身。
餘閒玩味一笑:再來三壺都不怕。
眼下,壯丁數量確實緊張,如果貿然調用,輕則良田荒廢,重則影響稅收,這我比你清楚。
那您還故意逗我玩
誰逗你,年輕人,眼光不要那麼狹隘。
餘閒往後斜靠,眼神透露著看透世間的通透感,舉手投足間,像極了喝高的權貴子弟。
要論充軍質量,誰也比不上蒙元的漢子。
這下,朱家三父子都犯了難。
情報上麵冇介紹,餘閒患有腦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