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教朱棣屠龍,老朱人麻了 第7章
-
第7章
原本劉伯溫心如槁木,聽了這話不禁愕然,或許轉機就在他一念之間
請陛下三思,楊憲族人也是其罪當誅啊!
李善長果斷反對,他好不容易抓著浙東派的錯處,豈容餘閒成為落網之魚。
唯有殺雞儆猴,才能狠狠挫傷對麵一派的士氣。
誰敢與淮西派爭權力,就得先想想家人,皆會步入楊憲族人的後塵。
都不必再爭!
忽然,朱元璋不容置疑的阻止,又對劉伯溫說:還想再推三阻四麼
劉伯溫若有所思,蒼老的麵容越發肅然。
不管保不保此人,李善長橫豎都要找麻煩。
而楊憲犯錯再大,說到底也曾是個夢想治國平天下的赤誠儒生。
楊憲族人本無罪,倘若自己再坐視不理,實在有違文人風骨。
劉伯溫定了定,渾然不理李善長灼熱的視線。
回稟陛下,臣先前不說,正是擔憂有韓國公之論。
平常人觀天象,隻觀其表,不究其根本。
而這份記錄......
劉伯溫雙手捧起紙張,眼神堅定地看向前方。
已然撕開大明的遮羞布,僥倖某些裝睡的人。
再想粉飾太平,晚了!
一時間,滿座寂靜。
李善長聽後,冇想到對方竟自亂陣腳,拿著一卷瘋言瘋語奉為真理。
這跟自斷臂膀有何區彆!!
朱元璋知道兩虎相爭,另一方肯定坐不住了,看向李善長。
李先生,你好像有很多話想說
思考對策的李善長心中默唸:...隻要能把對麵置於死地,我都想說。
朱元璋又說:不必拘束,咱今日不論虛禮,就論這張紙的道理對不對。
李善長昂首觀摩,思考著皇帝怎麼跟平時不太一樣。
他哪裡知道,陛下探討國運是假,敲打淮西派纔是真。
淮西派與浙東派,分屬大明朝堂兩端,藉著國事相爭權力,天天上演你方唱罷我登場。
浙東派因楊憲牽扯出一大波人,正是元氣大傷的時候。
偏偏劉伯溫急流勇退,連力保楊憲爭出頭都不敢,一下子寒了不少文官的心。
眼瞅著李善長地位日漸牢固,朱元璋又動了打壓的心思。
冇等李善長開口,劉伯溫就想好對策。
謝陛下隆恩,臣支援餘閒,並非張口就來。
餘閒提及的風調雨順期與冰雪嚴寒期相互交加,是在史書上出現過三次。
最早可追溯至《竹書紀年》。
西周孝王七年,江漢俱凍,大雨冰雹連月不止,從那以後極寒天氣屢見不鮮。
連年天寒,逼得犬戎南下進攻,最終西周滅國。
而這,就是第一次冰雪期!
滅國
中原腹地受了災,外加遊牧逼近,豈非內憂外患!
前元雖然深受打擊,但如果草原各部遭遇風雪,再聯合起來南下,那棘手程度就是過去兩三倍了。
朱元璋微微正色,讓劉伯溫彆停。
史書所記,下一個冰雪期,自漢武帝起,發展至三國魏晉。
漢武帝雖內強皇權,外服五夷,可天災也最多
元狩年號期間北部頻發雪災,天下饑荒不斷,關東十餘郡縣男女老少被逼無奈,隻能人人相食。
三國時更是詭異,吳國境內氣溫驟降,驚現六月飛雪!
距離我朝最近一次的冰雪期,乃是大宋。
僅《宋史》記載,宋朝建都後,國內雪災超過七十次。
各地民多凍死,京兆府周邊莊稼消亡還是小事。
靖康元年,大雪嚴寒籠罩中原,整整下了三個月的雪,四處能燒火的木材皆用光了,官府開放皇家花園,允許百姓砍伐。
試想想,官府該多無奈,不得出此下策......
劉伯溫聲聲訴,腦子飛快運算。
若是按照過去千年之規律,到咱們大明,確實該輪到第四次了!
想到凜冬將至,在無情的老天爺眼裡,國祚初開的大明簡直就是繈褓中的嬰兒!
朱元璋微微失色,內心翻滾著驚濤駭浪,這些都被旁人看在眼裡。
李善長眉頭緊皺,幾乎怒吼。
太可笑了,大殿之上豈容你怪力亂神!
拿著既定事實做文章,那誰都能當算命先生了!
那本官也說得!
然後又對朱元璋道:臣萬萬不敢將國運交予此等庸師手中。
劉伯溫冷笑著反駁說:但凡讀書人應當有所耳聞,氣候和一國存亡,素來分不開!
西周滅國!
三國之亂!
漢室國恥!
吾輩再機關算儘,也得看老天爺的臉色!
韓國公屢屢阻攔,是想看天下變成人間煉獄!
李善長忍無可忍,整個人快跳起來:劉基德......
都住口。
朱元璋猛地起身,威風氣勢瞬間鎮住了臣子,眾人紛紛跪地。
登基以來,咱也讀過不少書,可終究起步太晚,許多文獻來不及翻看。
餘閒說,還有風調雨順的溫暖期,且每每出現一次,便國泰民安,是否屬實
劉伯溫趕忙抬頭,回憶道:臣都記得。
傳言三皇五帝始,天地如火爐,黃河對岸綠葉叢叢終年不散,那應該便是第一次。
第二次,應該是春秋戰國至秦漢。
七國合一,天下初成,北擊匈奴,漢室揚名,可以說是四海昇平啊。
第三次,便是大唐了。
初唐時,光是長安出產的時令鮮果,鮮甜程度與沿海一致,可見天公作美。
大唐國力更是曆代翹楚。
那最後一次,就是前元了。
劉伯溫的眼睛藏不住落寞,語氣更像被人抽走了魂。
老實說,不足二十的年輕人,把風水堪輿修煉至至深至純的地步!
微臣以為,非但不能不信,唯有重視方可破局!
否則,濟世棟梁等同錯付!
挽救大明龍脈國運的機會,覆水難收!!!
朱元璋父子臉色各異,一張賽一張難看。
劉伯溫精通堪輿,他敢稱第二,冇人敢認第一。
在他最自信的領域上,竟然對餘閒往死了誇。
邪祟,太邪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