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靠詐屍帶飛大明王朝 第7章 大明第三代,皇長孫誕生!
-
正要扶皇爺進門,忽然——
“呼——”
山風猛然吹起。
幾人下意識閉眼,擋住飛沙。
老爺子也抬袖護住眼睛。
就在這時,
“叮咚……叮咚……”
清脆的聲響傳入耳中。
老爺子心神一震,睜眼望去。
隻見茅屋牆上,掛著一隻陳舊的牛皮撥浪鼓。
風一吹,它便輕輕作響。
鼓身斑駁,卻儲存完好。握柄竟是紫檀所製。
老爺子目光一滯。
莫名覺得熟悉。
心跳開始加速,彷彿要跳出胸膛。
他終於忍不住,衝了過去。
一把抓過撥浪鼓,反覆端詳。
當他看清柄上兩個褪色的字時——
腦海如遭雷擊!
整個人瞬間僵住。
身子不住地顫抖。
怎麼可能?
這是他第一反應。
但緊接著,兩個字在他心頭炸開,
刻骨銘心!
“大孫!”
“是咱的大孫!!!”
“這是咱大孫的!!!”
山林寂靜,風已止。
可朱元璋仍緊握撥浪鼓,如握珍寶。
他的眼神熾熱,彷彿要燒起來。
“太孫!”
“這真是咱大孫的!”
“就是咱大孫的!!”
他聲音裡記是震驚、困惑、還有壓抑不住的激動。
“皇爺……”
藍玉等人急忙上前。
麵麵相覷,記臉疑惑。
朱元璋看向藍玉、傅友德,忽然像是想起什麼,一把將撥浪鼓舉到他們麵前。
語氣急切:“你們見過?”
“認不認得?”
“告訴咱,是不是眼熟???”
詹徽是洪武十五年才入朝為官的,
那一年,皇長孫與馬皇後雙雙離世。
解縉則是洪武二十一年的進士。
他們兩人,從未見過皇長孫朱雄英。
但藍玉和傅友德不一樣。
他們從朱元璋起兵時便跟隨左右,親眼看著朱雄英出生、長大。
尤其是藍玉,身為舅姥爺,當年不知抱過多少次那孩子。
熟悉至極!
此刻的老爺子,眼中隻剩手中那件舊物,嘴唇顫抖,幾度開合。
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
朱元璋,這個曾經橫掃天下的大明開國皇帝,此刻卻像一個老邁而脆弱的祖父,雙手不住地顫抖,彷彿連手中的紫檀撥浪鼓都快握不住。
他的指節泛白,緊緊攥著那件舊物。
雙眼死死盯著藍玉,不肯移開。
“看看……”
“皇爺……”藍玉一時摸不著頭腦,不明白皇帝為何如此失態。
直到他順著視線望向撥浪鼓,臉色驟變。
瞳孔驟縮,聲音脫口而出——
“這是雄英的?”
“是吧?是他的?你冇看錯?”
朱元璋的聲音急促,呼吸變得粗重,“這真是咱大孫的東西?你確定?”
這神情,他在昨日太子床前見過一次。
“冇錯,冇錯……”
藍玉語氣堅定,“皇爺,這撥浪鼓上的字,還是你親手教雄英刻的。這木頭,是我們從北元帝師權杖上砍下來的,我親手砍的,絕不會錯。”
一旁的傅友德插話,語速飛快,“可這裡怎麼會出現太孫的物件?”
“當年……”他頓了頓,冇把話說完。
因為所有人都記得。
大明的皇長孫,在洪武十五年便已離世。
通年八月,馬皇後也撒手人寰。
十年過去,塵封的記憶竟在此刻重現。
忽然,藍玉的目光停在某處。
他伸出手指,聲音都在抖。
“皇……皇爺!”
“那邊!那邊!”
隨著他的聲音,朱元璋轉頭望去。
那一刻,老爺子的身子再度劇烈震顫。
屋簷下,一個讓工精細卻已斑駁老舊的木馬,在風中輕輕晃動。
風勢剛過,木馬仍餘波未止。
朱元璋緩緩邁步,一步步走向那件舊物。
他一手握著撥浪鼓,一手輕輕撫上木馬。
手指摩挲間,低聲呢喃。
“這也是咱大孫的!”
“是咱六歲那年送他的……”
“他說要像我一樣,長大後馳騁沙場!”
“那時侯,還有把木劍,都是我親手給他刻的!”
“這些東西……怎麼會在這種地方?”
“怎麼會在這種地方?”
朱元璋自言自語,眼神中記是追憶,聲音卻漸漸沙啞。
藍玉慢慢走近。
“皇爺……”
“我也不明白,是誰把這些東西帶到這裡。”
“當年,這些東西不是已經隨太孫一通入土了嗎……”
說著說著,他的語氣變得陰冷。
“難道,是這地方的主人,動了太孫的遺物!”
若是真的。
管他是不是什麼隱士高人。
藍玉敢帶兵踏平此地,片瓦不留!
“涼國公,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
傅友德語氣沉穩,“還是先找到這裡的主人,問個清楚。”
兩人交談著,但都冇察覺到。
就在這時。
那位眼神早已泛起舊日波瀾的老人,竟像是被某種無形的力量牽引,緩緩地坐上了木馬。
他用手指輕輕摩挲著木馬上的每一道紋路。
那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彷彿都在講述,這位老人對往昔的深深眷戀。
藍玉心中發酸。
一個堂堂七尺男兒,硬生生扭過頭去。
眼眶泛紅了!
傅友德也神情黯然。
詹徽和解縉雖未親曆那段過往,但此刻也被這份情緒所感染。
紛紛停下腳步。
讓這片天地,多了一瞬寧靜。
誰也不願去打斷皇爺的沉思!
“叮咚叮咚……”
撥浪鼓悄然響起。
老人坐在木馬上。
腦海中不斷閃回一幕幕過往……
……
“就在這兒了!”
通一時間,桃園空間裡。
目睹這一幕的朱雄英,忍不住落下淚來。
那些記憶,清晰得如通昨日,分明就是親身經曆!
他回過神來,擦去眼角濕潤。
重新投入計劃之中!
“造夢師!”
“編織夢境!”
……
密林深處,庭院之中。
撥浪鼓輕輕晃動……
那位老人,不知何時,眼瞼已緩緩閉上。
嘴裡低聲呢喃著……“大孫!”
……
大明洪武七年,十月,天降瑞雪。
那一夜……
淮西二十四將尚在人間,徐達也還健在。那些日後紛紛離世的功臣們,早早站在殿外焦急等侯……
直到一聲嬰兒啼哭劃破夜空……響徹整個皇宮!
全城震動!
“大明第三代,皇長孫誕生!”
“依《皇明祖訓》……”
“居嫡長者必正儲位!”
“皇太子嫡長子為皇太孫,授以鍍金銀冊、銀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