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隻想做一個小縣令啊 第1449章 不足為懼
在天竺南部和英軍交上火的不是彆人,正是鄭和的西洋艦隊。
在又一次大麵積換裝後,鄭和接到朱棣的旨意,帶著艦隊抵達天竺洋,以對敵形成鉗製。
接到旨意後他不敢耽擱,艦隊全速航行,但還是在柳升交火第三日後,纔到達錫蘭國的彆羅裡港。
錫蘭國是一座位於天竺半島東南的大島,自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後,就與大明建立番交,對大明的態度也很親近。
鄭和每次路過這裡時基本都會停留,給他們帶來大明皇帝的恩賜,以及順帶補給和交易,這次也不例外。
和錫蘭國王觥籌交錯的夜宴過後第二日,鄭和已經知道天竺南部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那支在加德滿都撤退的英軍部隊,沒有前往底裡和巴特那支援,而是直接退向天竺南部的小葛蘭。
天竺南部有幾個小國,柯枝、柯蘭、小葛蘭等。
這些國家雖小,但自宋元時期就已建國,並不是天竺的子民。
尤其是小葛蘭,居民多為鎖俚人,崇信佛教,以酥油拌飯為食,厭惡戰爭。
但自從英國人來了之後,這幾個小國算是倒足了血黴。
不僅他們的城池被英軍佔領,搞得烏煙瘴氣,還被要求並入天竺。
小葛蘭國王如何能同意?
可拒絕的話還沒說出口,英國人的炮口就對準了他的王宮,揚言不同意就把他和他的王宮一起轟成廢墟。
無奈之下,他隻能虛與委蛇的暫時同意接受英國人管轄,但卻無論如何不肯並入天竺。
同時,秘密遣人前往大明求援。
本來在英軍帶著天竺那90萬大軍進攻加德滿都的時候,這裡一度隻有不到一千英國士兵駐守,讓小葛蘭國王鬆了口氣。
可沒想到這才過了沒多久,那支英國軍隊又回來了。
他們直接將王宮占據,把小葛蘭國王攆到了宮外。
鄭和到達錫蘭後才知道這件事,鼻子都被氣歪了,這幫番邦鬼子簡直不當人,豈不聞士可殺不可辱?更何況這是一國之王!
但眼下不是急著幫他出這口氣的時候,而是先要搞清楚這支英國軍隊的配置、防線、兵力、武器等情報。
好在無論是鄭和所在的錫蘭,還是暫時沒遭到侵襲的柯蘭、柯枝,幾國都屬於一個文化圈子,很快就探聽出了情報。
英國這支五萬軍隊,並沒有分兵去侵犯小葛蘭的鄰國,而是將部隊沿著海岸線駐紮下來。
尤其是天竺最南端的科摩林角沿線,佈下了大量的近防炮、海防炮、岸防炮,顯然早就防備著大明艦隊。
這支部隊的主官叫塞文拉舍爾,在英國不過是個沒落貴族,並不受威爾斯重視。
要不是現在英國幾乎已經是全民皆兵的狀態,恐怕他也到不了這個位置。
他手下的五萬大軍,隻有不到幾千人是上過戰場的老兵,其餘大部分都是由本土的平民、罪犯、流民構成,還有一萬多是從北非擄來的奴隸。
合上情報後,鄭和的眉頭也鬆快了許多。
“不足為懼。”
以往的大明艦隊浩浩蕩蕩,除寶船以外,隨行艦船至少三百餘艘,士兵水手更是多達數萬。
這還不算補給和隨行商船。
可現在他帶的這支艦隊,隻有指揮艦、副艦各一,驅逐艦十艘,護衛艦十二,最多的也就是四十多艘炮艇,以及80多艘補給船。
士兵更是精簡到隻有不到一萬。
可這就說明艦隊的控製力和戰鬥力下降了嗎?
顯然不是。
如今無論是大明的艦隊還是陸軍,都在施行精兵簡贅之策,作戰單位越來越小,分工卻越來越明確。
不說陸軍,如今的明艦單兵火力早不是當初能比,火力密度也遠超十年前。
看著對麵那支近乎於雜牌軍的英軍主力,也難怪鄭和下‘不足為懼’的結論。
“聯絡柯枝、柯蘭及小葛蘭諸國,近日讓他們的子民儘量不要外出活動。”
“明日一早,艦隊拔錨,進攻科摩林角東部防線,先撕開一個口子!”
鄭和沒打算全殲這支英國殘兵,沒錯,在他眼裡,這支人數數倍於己,所謂的英軍主力部隊,不過就是一夥殘兵。
現在的英軍真正主力,早被先生帶兵壓製在裡海以西,根本無法對這裡形成有效支援。
一群沒有支援、沒有補給,甚至都是由良莠不齊的流民、流氓、混混、奴隸組成的部隊,不是殘兵又是什麼?
“邊打邊談!”
開戰伊始,鄭和就給這場戰役定下了調子。
想辦法先破其一點,撕開整條防線一道口子,讓對麵見識一下大明的赫赫軍威,然後勸降,爭取兵不血刃奪取天竺南部控製權。
翌日一早,艦隊於清晨拔錨起航。
一早得到明軍即將進攻的訊息,正在小葛蘭都城奎隆休整的塞文,趕緊命令沿海防線警戒。
原本從錫蘭出發,帆船需要六晝夜才能到達的奎隆,如今隻需要一天的時間,西洋艦隊就抵達科摩林角最外側的英軍防線。
鄭和沒有打算跟他們費什麼口舌,先打再說。
密集的炮火迅速發出嘶吼,在驅逐艦吸引岸防火力之後,航速更快的炮艇迅速推進,對敵防線進行抵近射擊。
僅僅三個時辰,第一道防線就迅速被擊潰。
這道防線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奴隸和罪犯,壓根沒什麼戰鬥力,稍稍遇挫之後就想著逃跑。
要不是還有幾百督戰隊在後麵押著,恐怕敗的更快。
可即便是這樣,也不過多抵擋了幾個時辰,第一道防線就宣佈告破。
鄭和帶著艦隊乘勝追擊,短短三日之內就接連攻破四道防線,直抵科摩林角主陣地。
若是這裡也告破,那奎隆剩下的英軍,就是被明軍堵在甕裡的鱉,要麼投降,要麼隻能向北方撤離。
前線接連被破的訊息讓塞文十分焦躁和恐慌,可又似乎早有預料。
本以為明軍會繼續長驅直入,可就在這個時候,明軍忽然停火,並派人送來一封招降書。
“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塞文心裡已經有了答案,可他還是想聽聽下屬的意見。
幾人麵麵相覷,可是‘投降’這個詞彙,卻沒人願意第一個說出口。
就在幾人糾結之時,忽然傳令兵在指揮部外大喊,聲音滿是驚喜:
“援軍到了!明軍艦隊被咱們的艦隊偷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