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 第229章 如何維持大明經濟平衡
-
林澈本來想著誇這小子兩句。
不料這小子竟然又把話題,硬生生的轉到拍皇帝馬屁上麵。
他直接給了朱樉來了個腦瓜崩。
明顯無語道:
你小子要是能將,時刻不忘拍當今聖上馬屁的精力,放在作業上,恐怕昨天想出正確答案了。
朱樉訕訕笑了笑,做好了捱罵的準備。
然而,林澈根本懶得在多餘的事情上浪費口舌。
接著剛纔的問題,繼續講了下去。
在貨幣值穩定的情況下,商品價格波動不大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競爭。
良性競爭,能保證商品的質量和價格,處在一個穩定的區間。
這個道理,不管是放在倒買倒賣的商人,還是開雜貨鋪的商人身上都是想通的隻要不是一家獨大,商品的價格就不會太離譜。
朱樉聽得似懂非懂。
琢磨了好一會。
朱樉小心的說出自己的理解。
先生,您的意思是不是,如若一條街上,有兩到三家雜貨鋪。
那麼這些店鋪的商品,不僅質量好,價格也是相對便宜。
如果一條街上,就隻有一家雜貨鋪,那麼它的貨物,就跟物美價廉扯不上關係了。
林澈微微點頭。
朱樉有時候愣頭愣腦的,有時候又很聰明,這麼快就會舉一反三了。
他喝了一口五十年的女兒紅,笑道:
你的例子不錯,若是做生意的冇有競爭,某些黑心商人,就敢把掃帚賣到一千貫一把。
朱樉還沉浸在,被林澈誇張的喜悅中。
結果聽到自己先生舉的例子,差點一口氣冇喘上來。
他不敢相信的道:
這商人莫不是瘋了,一千貫的掃帚,傻子纔會去買!
看著朱樉不接地氣的模樣。
林澈不由的想起,明末天災**並起時,京城裡飆升到天價的各類物品。
他嘴角扯起一抹譏諷的笑容,道:
那如果是必須要吃的鹽,和饑荒時的糧食呢
不管價格飆的再高,總有老百姓為了活下去,而花儘身上最後一個銅板。
朱樉眼睛瞪得更大了。
他不解道:
鹽業那是朝廷售賣,怎麼可能漲到天價
至於平抑糧價的事,都是各地官員的職責。
任由糧價飆升,難道他們不怕,饑民一怒而搶了糧商,直接舉旗造反嗎
不管封建時代的朝廷,到底多麼的腐朽落後。
但大多都會推行抑製奸商,降低老百姓生活成本的政策。
這不僅是為了百姓能安居樂業,也是為了江山社稷的穩定著想。
畢竟千百年來,華夏造反的事蹟數不勝數。
不論那個帝王都不願意,自己老祖宗辛苦打下的江山。
因為奸商的短視貪婪,而落入他人之手。
官商勾結,在從古至今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要錢不要命的商人和貪官,自古以來也不在少數。
林澈喝了口女兒紅,笑著迴應了朱樉的疑問。
但他隨後話鋒一轉,道:
不過今日我們討論的,不是貪官奸商的問題。
而是如何維持大明經濟平衡,其中第一步,便是維持商品市場健康發展。
像你剛纔說的,商人正常競爭,朝廷主動出麵乾涉,甚至是百姓怒砍奸商,都屬於市場自我平衡的現象之一。
極端的商業情況,是無法在封建時代保持太久的。
畢竟。
官鹽如果飆升道天價,必然會有膽子的,鋌而走險販賣食鹽。
而能救命的糧食。
如果是少數百姓買不起,的確攪不起什麼水花。
可是買不起的人占了多數,那麼哄抬糧價的奸商,得把命都賠進去。
朱樉一臉茫然。
有些不太理解,為何大奸商也會造成市場平衡。
他連忙向林澈問:
林先生,若是一家糧店被砸,其他糧店應該會惜售,甚至直接關門吧
如此一來,市場上的糧食,就會變得更加稀少。
要是冇有朝廷乾預,兩家怎麼可能變得更低
當然是因為威懾效應!
林澈淡淡一笑,向朱樉解釋道:
一旦饑民被糧食價格,逼到殺人搶糧的地步。
他們不會隻搶一家店的糧食,而是會將其他在百姓眼裡的無良奸商,全都洗劫一空的。
離得遠的糧商,再清楚關門避禍不管用之後,肯定會出手一批正常價格的糧食,以求保住自己的小命。
隻要有商人怕死,糧價就會在短期內,回落到一個正常的區間。
朱樉一臉這也行的驚詫表情。
再次向著林澈問道:
先生,善良百姓若是殺了人,恐怕再也難做回普通人了。
哪怕糧價下降,他們想必也不會掏錢去買吧
古往今來,享受零元購便利的百姓。
都不可能再老老實實當順民。
冇糧了,便提著刀找地主老爺,或者是糧商‘借’一些,纔是正常的操作。
所以說,糧價隻是短期內恢複正常。
林澈活動了一下脖頸,侃侃而談道。
在暴力手段下,出現的市場平衡,都是不可長久的。
而要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就應該提前做好相應的規範,劃定官員和商人的義務。
封建時代因為冇有經濟學。
因此商人的商業行為,除了本能的跟隨市場規律。
便是由當地官員一言決定之,強行調整到能安撫躁動百姓的價格。
如此雖然能保證一時的安定,卻也會讓外地虧錢的行商逃離。
將來因為商品稀缺,而引發更大的混亂。
這種情況雖然時有發生,可是卻無人有對應的解決辦法。
朱樉此刻聽到,林澈有提前應對之策。
連忙向著他俯身行禮,道:
還請先生教我市場平衡之策。
搞那麼多虛頭巴腦的乾什麼,先給我倒酒啊!
林澈指了下自己空空如也的酒杯,示意朱樉彆搞這些虛頭巴腦的禮節。
等到朱樉給他倒滿了酒。
林澈這才慢悠悠的說道:
想要保證市場平衡,首先就得保證市場的活力。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必須杜絕貪官汙吏,盤剝做生意的商人,也冇有地痞流氓上門收保護費。
如此才能保證一門生意,能夠正常的維持下去。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