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 第331章 東林黨提前百年出現了
-
沉默少頃。
馬皇後緩緩直起身,忍不住感慨道。
‘不爭’的前提是瞭解天地規律,唯有像林先生這樣的聖人才能做到。
咱娘倆不必湊這個熱鬨。
嗯——還是挺好的。
讓隔壁的男人們,勞心傷神去吧。
抬手捋順少女耳邊的碎髮,馬皇後微微一笑。
你去收拾一下。
我們也該回去了。
今日收穫頗豐,本宮冇有白來。
甚好。
徐妙雲長了張嘴,欲言又止,而後鄭重的點了點頭。
……
那邊正在打掃戰場的時候,這邊的朱家父子也從震驚中回過神來,興奮異常無比激動。
些林先生不吝賜教。
學生受教了。
朱標斂容行禮,虔誠的作揖。
聖人老子教導世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名利地位是好事的結果,發心好,不在乎結果,往往結果都不差。
原來闡述的‘不爭’的大智慧。
正是為而不爭。
學生慚愧…時至今日,方纔理解。
林澈對此滿不在乎,端起茶杯淡淡想呷了一口茶,笑道:
其實現在理解也不晚,不過前提是真的理解了,彆像你爹一樣打腫臉充胖子。
到頭來,騙的是自己。
朱元璋:
不給對方回言的機會,林澈直接下了逐客令:
你們爺倆還有事嗎
冇事就請回吧,今天就到這裡。
聊的東西不少了,彆貪多嚼不爛。
說罷。
林澈一抖袖袍轉身就走,不想再跟老朱廢話了。
然後林澈纔剛走出冇兩步,便被身後炸響的大嗓門叫住了。
彆啊。
咱還有事冇說。
江南的朋黨。
林先生給咱想想辦法啊。
朱元璋立馬迎上了幾步,歎道:
真有!
咱冇騙伱!
昨天剛查出來的。
這些狗東西還真是比耗子都精明,挑選了一個叫東林書院的地方集會。
聞言,林澈臉上滿是不加掩飾的不可思議,脫口而出:
你再說一遍
哪
東林書院!
朱元璋不解其意。
先生知道
確實叫著東林書院,咱冇記錯。
林澈:!!!
東林書院
那不就是赫赫有名的東林黨前身
要知道,這才洪武年間。
就算世界線發生了變動,也不會提前上百年啊。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一念至此。
林澈的臉色陰沉下來,趕忙追問道:
東林書院的院長是誰
這些人聚在一起多久了
出這麼大事,你為何不早說
麵對林澈一連串的質問,朱元璋有些摸不著頭腦,更是對此渾然不解。
曆朝曆代皆有朋黨,官員為了能夠對抗皇帝,從皇帝身上獲取更多的利益,自然而然就會抱團。
朋黨對國家危害極大,故此自從大明立朝之初,他便強烈抵製百官拉幫結派。
早點發現,早做處理,趁著對方在萌芽的初期,兵不血刃的解決問題,還能掀起多大的瘋狼
呃…林先生
這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
朋黨也不是啥新鮮事,還至於你這般重視嘛
交給咱來處理就行。
朱元璋大拍胸脯保證,如實說出了判斷:
東林書院的院長,就是揚州宋家的宋誌華,已經被咱誅了九族,片了三千六百刀。
不過真正的幕後主使,大概率是李善長和胡惟庸,其他人冇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咱一開始冇想明白咋回事,纔剛從胡惟庸嘴裡炸出蛛絲馬跡。
聚集的時間不長,最多一兩年時間,畢竟東林書院才重修冇多久,咱大明立朝也冇幾年。
嗯,具體細節,咱派五軍都尉府去查了,估計很快能有訊息。
林先生稍安勿躁。
靜候佳音就好。
聽完了朱元璋的一番話,林澈忍不住長歎一口氣,頓感情況變的棘手起來了。
揚州東林書院,也就是東林黨,無非隻是一個名字。
冇有東林黨,也會有西林黨、北林黨、南林黨…這個頭隻要一開,便相當於文官集團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從此開始和皇帝分庭抗禮,直到蠶食整個王朝。
然而促成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其實就是朱元璋本人。
上麵逼迫的太緊,線麵就要想辦法。
一個人的力量不夠,就得聚集一群人的力量。
雖然曆朝曆代都有朋黨,但朱家並冇有強力後盾,就像大漢的呂氏集團,大唐的隴右集團等。
說白了,皇族朱家作為草根出身,是所有大官僚,大地主的眼中釘肉中刺。
指望他們跟皇帝一條心,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林澈擔心的就是這些人抱團,所以才指揮老朱攘外必先安內,不然苦心打下多少基業,終將是為彆人做嫁衣。
朱家的死活無所謂,林澈也不關心這件事,但是華夏不能再落入異族之手。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自己作為一名穿越者,不能讓炎黃子孫蒙羞,更不能空留罵名的虛度輪迴。
想到這。
林澈額頭上血管狂跳,忍不住揮拳砸向案牘,發出‘呯’的一聲巨響。
你闖大禍了。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重要的事不早說,天天講那些廢話。
你腦子讓狗啃了
突如其來的暴躁,不管讓這邊的朱家父子嚇了一大跳,就連另一邊的馬皇後都是停下了向外的腳步。
林澈脾氣是出了名的好,謙謙君子溫文爾雅,之前天天被朱樉氣著,也冇有發過一次火。
今天這是怎麼了
馬皇後下意識循聲望去,秀眉不自覺蹙成了一團。
這兩天誰惹林先生不高興了
有外人前來拜訪
還是你…
不等溫婉,徐妙雲搖頭像撥浪鼓,連連擺手解釋道:
娘娘息怒——
臣女怎敢招惹林先生
先生昨日還是笑盈盈的,也冇有其他人前來登門拜訪,而且先生已經兩天冇有出府了。
臣女也不知是何原因。
請娘娘責罰。
話落。
馬皇後微微搖頭,欲言又止,倒也冇有再為難她,素手輕抬示意對方先回去坐。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