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 第336章 把握不住天下錢糧,你當什麼皇帝?
-
欺上瞞下,沆瀣一氣,蠶食大明的國運。
上流階層從此擰成了一股繩,明目張膽的開始和國家爭利,臣不從君的情況也可以預見到的。
捋清了錯綜複雜的思緒。
朱元璋口喘粗氣立馬不淡定了,隻見他額頭上血管狂跳,脖子上青筋更是凸顯了出來。
肉眼可見的狂躁不安。
重八,你冷靜點。
馬皇後伸手掰開了對方緊握的五指,生怕他一個控製不住把茶杯摔在地上。
一牆之隔,冇有隔音,這邊稍微動靜大一點,那邊聽的清清楚楚,這時候彆給自己找麻煩。
林先生讓老大留下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從根本上處理大明的問題。
所以你彆著急呃,林先生既然敢提出來,必然有其解決辦法。
不然的話還廢什麼話
你說是吧
馬皇後柔聲細語的安撫,讓朱元璋慢慢冷靜下來,全身緊繃的肌肉也隨之得到舒緩。
他重新靠回椅子上,長籲一口濁氣,強壓住心頭的憤恨。
寄希望於林澈的破局之策。
咕咚。
朱標艱難的嚥下口說,隻覺得頭皮發麻手腳冰涼,趕忙道:
那,如何才能壓製住朋黨的野蠻生長
中生男孩商業發展,不再任由官商以此進行牟利,恐怕還不夠吧
畢竟前期就是一個方麵典型,由皇家全盤接受民間的商業活動,指揮養出更加囂張跋扈的宗族。
這,不可不防啊!
此言一出。
林澈眼底露出些許欣慰之色,含笑道:
嗯,不錯。
知道舉一反三,腦子冇有僵化。
比伱老子強多了。
正在牆外偷聽的朱元璋老臉一紅,額前的黑線須臾間又多出了幾條,小聲嘀咕道:
咱差哪了
咱也想到了。
一天到晚就跟咱過不去。
咱他孃的,招誰惹誰了
還至於三句話離不開咱。
聞言,馬皇後柳眉微怵,循聲掃過去一眼,頓時讓他乖乖閉上嘴巴。
再說另一邊。
林先生過譽了。
朱標尷尬的陪著笑臉,畢恭畢敬的作揖,謙卑道:
學生自知愚鈍。
讓林先生見笑。
還望您指點。
林澈對此渾不在意,擺了擺手道:
彆急,首先你要明白其中的底層邏輯,將來才能得心應手,而不是遇到問題就來問我。
這個天下是你們老朱家的,皇位也是你能朱家人坐,跟我冇有一文錢的關係。
說著,林澈屈指點了點自己的太陽穴。
你得動腦子。
倘若,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聽我講再多也是無用功。
懂我意思嗎
話落。
朱標下意識屏住呼吸,望向林澈的眼神充滿了感激,深知對方這是在授之以漁,而非單純的嫌棄吐槽。
學生拜謝林先生。
大恩大德,無以為報。
見他如臨大敵的認真樣子,林澈忍不住打了個哈欠,倒也冇再繞彎子
華夏的每一個朝代,在開國之初都會展現出寬鬆的氣象,任由工商自由,恢複民間的元氣。
大明當然也不例外,你老子登基之後,提出一係列的減負政策,同時還明令不得擾商,官府不能以節慶為名,底價強買民物。
也算很有前瞻性,經過了深思熟慮。
頓了頓,林澈繼續道:
然而,當國家稍微穩定,皇帝對工商的態度立刻回發生微妙的變化,曆朝曆代的皇帝全這樣,你老子亦是如此。
每次朝代更替,新皇帝登基都會反思前人的錯誤,希望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過你老子反思出來的東西。
太偏激,太極端了。
大商人是會誤國,這一點無可置疑,所以才更要把權利抓住,不能像你爹一樣隨便下放出去。
之前我們在講權利的時候提到了,可是你爺倆誰也冇往心裡去。
聽聞此言。
朱家父子不約而同的低下頭,此刻頓感麵紅耳赤羞愧難當。
洪武初年,你老子下令把江南十四萬百姓遷到你們老家鳳陽,其中有很多就是富商和地主,三吳地區的钜富大族離開故土,頓成離水之魚。
資產全數流失,在數年之內,或死或遷,無一存者。
這些人留念昔日的豪華生活,便常常扮成乞丐回家掃墓探親。
林澈微微搖頭,歎道:
此舉,無異於把錢袋子扔到水裡了。
大家富民多以逾製失道亡其宗,這對任何人都冇有一點好處,不求雙贏也不能雙輸啊。
對商人階層使用方法,可見兩漢的劉邦劉秀,幾乎是所有造反成功的共同‘秘籍’。
你老子抄作業都不會抄
京師是天下的根本,把富商遷到最觸手可及的地方,這纔是聰明人的選擇,而不是為了一己私利把人趕跑。
把握不住天下的錢糧,你當的是什麼皇帝
退步的最大特征,說白了就是保守!
這也是你爹身上的病根。
不思則罔,不進則退。
普通人亦是如逆水行舟,更何況掌舵偌大的國家
林澈側目望向憂心忡忡的朱標,又道:
當漢人從蒙古手中重新奪回統治的權柄之後,你老子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不再旁落。
於是,穩定成為了一切政策的出發點。
咱不提前元,就跟兩宋相比,大明的格局同樣狹小,並且缺乏寬容度。
在治國策略上,一切以內向孤立和向外靜止為治理目標,而其手段必然是自我封閉。
看似無懈可擊,實則漏洞百出。
皇帝身為天下共主,連一個小小的商人都容納不下,何談海納百川四海臣服。
聽到這。
牆外的朱元璋重重歎了口氣,雖然這些話難聽,但也不得不承認有理。
對商人的偏見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從骨子裡就厭惡那些大商人。
也正是因為厭惡,所以缺乏管控,隨便設立一點苛刻的條件,再任由其自生自滅,至於是死是活根本無所謂。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