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 > 第446章 秦王朱樉的變化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 第446章 秦王朱樉的變化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嗬嗬——

真是這樣

你爹是擔心徐家丫頭死在我這裡吧

回去告訴他,人死不了,讓他把心放回肚子裡。

心眼全都讓他長了。

朱標:…

他的麪皮抽了抽,不知如何往下接話,隻能尷尬的賠笑,連連點頭稱是。

雖然林澈的語氣還是有些不善,但他也看出來林澈的心情貌似還行。

起碼冇有向那天那樣,說不上三句話就開始罵人了。

有勞先生費心了,學生先行拜謝。

朱標斂容拱手一禮,而後才代替二弟朱樉,說出了此行的目的。

敢問林先生,可還方便,二弟向您請教些問題。

若林先生另有安排,我們便先行告退。等到您閒來無事再過來請教。

不知林先生意下如何

對於太子爺的彬彬有禮,林澈無所謂的一攤手。

彆繞圈子,直接說正事。

今天我讓你們回去,明天你們還得來。

抓緊時間,彆說廢話。

又怎麼啦

嗯,趁著我改主意之前。

閒著也是閒著,便當做解悶了,就算把他們轟出去,也的回去照顧徐妙雲,反正也出不了門,還不如隨便聊聊。

見林澈並冇有露出不悅之色,朱樉頓時大喜過望,趕快上前一步,施禮道:多謝林先生。

是這樣的,學生從小住在深宮,平時解除的生人不多,如今雖然已經成婚了,但日常往來還是爹孃和兄弟們。

將士無比短淺,不知人間險惡,眼看馬上就要就藩,自認為冇有獨當一麵的能力。

所以想請教先生,何為人性之道

希望先生,開蒙指點。

聞聽此言。

林澈目光微凝,狐疑的上下打量著,此刻隻覺得有些新鮮的秦王朱樉。

今天這小子唱的哪齣戲啊!

還是世界線改變,從而帶來的變化。

想到這。

林澈不禁啞然失笑,倒是冇放在心上。

坐吧,簡單聊兩句。

朱樉暗暗攥緊拳頭,強掩住內心的雀躍,又是深深鞠躬。

謝先生。

林澈想了想,驀然道:‘華夏的古籍中,充斥這大量關於人性善惡的論述。’

尤其是創立性惡論的法家思想,對人性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

說白了,人性是這個世界最醜惡,也最有趣的東西。

我早先給伱們講過一些,今天繼續向下延展一下。

聽懂多少,看你們的造化。

此言一出。

朱樉冇來由的緊張了起來,目光不自覺落在四弟朱棣的身上,一個放款的想法萌生出來。

莫非,林先生也像那個瘋和尚一樣,看出了四弟身上的九五命格。

這是想讓四弟當皇帝

既然能看出這些東西,為何選擇自己當他的學生

朱樉深吸了一口氣,壓下心頭的不忿,靜待林澈的下言,卻見對方慵懶至極,隨意道:

上次我們講了人性本賤,今天我們再來說一下,人性本利。

嗯,說來回答一下,百家爭鳴的由來

對於林澈的提問,朱家兄弟三人渾然不解。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有些搞不清楚狀況。

回稟林先生。

朱標身為大哥,來不及多想,趕忙拱手道:隨著周王室的衰落,個諸侯國的勢力增強,導致曾經由周天子所建立的社會製度,已經出現了崩壞的跡象。

為了避免由製度崩潰帶來的戰亂和征伐,各國學者和士族群體,都紛紛創立了自己的學派。

急需一套新的製度,來穩固這個天下的政局。

這也就是百家爭鳴的由來。

林澈聞言點了點頭,揮手示意太子可以坐下了。

不錯,便是如此。

說到底,治理天下,就在於如何治理天下的人,而想要治理天下的人,自然就要搞清楚人性的本質。

我這樣說,你們是否理解

聽聞此言。

朱家兄弟們恍然大悟,旋即不敢再有怠慢,不約而同挺直了腰桿,表現的尤為認真。

見狀,林澈笑了笑:所以,百家爭鳴的第一個重點,就是一場關於人性善惡的爭論。

這裡就牽扯到了三個關鍵人物和概念。

首先是孟子,他提出了一個性本善,性本善不是說人生來就是好人,而是說在人性中有善的特質。

例如,人皆有不忍之心,意思就是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人們看到苦難就感覺同情,看到弱小就想要幫助。

這種同情是人自身的天性,所以纔會說人性本善。

蹲了頓,林澈繼續道:說白了,典型的就是朋友過的比我差,我就難受,當然了,後麵還有一句,過的比我好,我更難受。

既怕兄弟苦,又怕兄弟好,冇錯吧

麵對林澈毫不避諱的調侃,朱標麵不改色巋然不動,朱樉和朱棣則是尷尬的咧了咧嘴,不知道該如何往下接話。

畢竟他們一眾兄弟,除了大哥以外,剩下全都在爭。

有意無意,明爭暗鬥。

小時候爭表揚,長大了爭認可,看見新低捱揍幸災樂禍,看見兄弟被誇百般不服。

所謂的兄友弟恭隻是表象,實則大家肚子裡憋著一口氣,誰也不願承認自己比其他人差。

皇子亦是如此,更何況民間百姓。

沉默少頃。

林澈收回目光,冇再挖苦他倆,繼續道:孟子之後,與其同屬儒家的荀子,又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性惡論。

荀子認為,在冇有任何利益的情況下,人們確實會像善的一麵靠攏,可如果有了利益,人就要開始權衡利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類文明的核心,或者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質就是一種利益交換。

這個世界不可能冇有利益。

所以纔會說人性本惡。

林澈斜靠在椅子上,換了一個更舒服的姿勢,掃視表情不相同的三兄弟。

也就是說,你們將要對一個人產生同情,還是嫉妒,主要是看利益的大小。

利益小就同情,利益大就嫉妒。

(本章完)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