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 第八十九章兵器向來都是革新換代的,怎麼你還倒退到春秋時代了?
-
朱樉看著林澈,仔細斟酌了一番:
先生,您應該知道,倭寇使用的兵器,多為長刀,刀刃極為鋒利,曾有無甲士卒,被倭寇的長刀一刀劈成兩半。
想到曾在大明大營中遇到親眼目睹這一過程的士卒,瑟瑟發抖的表情,朱樉忍不住一聲歎息,接著道:
而我大明之腰刀,卻是短於倭寇的長刀,鋒利上也有所不如。
再加上那些倭寇都是從小練刀,個個刀術精湛。
非我長倭寇士氣,我大明士兵,大多出自農民,在當兵之前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武藝與倭寇相比差距甚大。
林澈聽到這裡,忍不住白了朱樉一眼。
這小子還是受眼界限製了。
倭寇個人勇武,在人數少的小規模戰鬥力,的確占有優勢。
可是我大明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
直接以堂堂之陣勢碾壓過去。
管你什麼武道世家,統統都得在大明兵鋒之下化為齏粉。
林澈教育朱樉道:
刀劍時代,戰爭的勝負,與兵器的好壞關係並不大。
兵器不如人可以研究和升級。
可如果對倭寇心存恐懼,哪怕穿再好的裝備,也不過是給倭寇送快遞罷了!
朱樉不明白快遞是什麼意思。
不過,他敏銳的捕捉到了,林澈所說的更好的兵器。
請問先生,這兵器如何升級
朱樉一邊給林澈斟酒,一邊問。
林澈淡然一笑,接過斟滿酒的酒盞:
你給我拿些紙筆來,咱有用處…
朱樉聞言趕緊跑到床榻旁的案上翻起紙筆,邊激動問道:
先生,您是不是設計了專門對抗倭寇的法寶,我先前見過您畫的圖紙!
隻是…作戰的重點難道不是如何振作軍心,克服對倭寇的恐懼嗎
林澈無語的看著朱樉,認真的教導道:
我知道你想當大將軍,上陣殺敵報國。
可是當將軍,最重要的不是勇武,而是腦子要靈光!
要能及時發現軍隊存在的問題,對陣時及時捕捉戰機,而不是光想著怎麼砍人。
否則,伱自己戰死沙場事小,連累了其他無辜的士卒事大!
朱樉在林澈麵前,塑造的人設就是勳貴之子。
將來肯定也是要上戰場的。
林澈不忍心自己的便宜學生,成為一個無腦的莽將軍,最終戰死沙場。
說來也怪,同樣的話,在其他人嘴裡說出來。
朱樉不僅不認為,對方是在關心他,反而會覺得此人太煩。
可道理從林澈嘴裡講出來,卻有一種振聾發聵的感覺。
隻能儘力的扭轉朱樉的思想。
多謝先生教導!
還在案上矮身翻找紙筆的朱樉,聞言立刻站起來。
恭恭敬敬的向林澈抱拳鞠了一躬。
緊接著,朱樉又笑嘻嘻問道:
先生,這下你該告訴我,怎麼對付倭刀了吧
你小子!
林澈被朱樉的執著破防了,考教著問道:
倭刀的長度,在五米之內難逢敵手,可若是在五米之外對付它呢
難不成,與倭寇對陣時,要讓軍士們,都換成彝矛
朱樉有些不太確定的答道。
所謂彝矛,長度為五米左右的長矛。
是春秋時期車戰所用的兵器。
如今已經很少列裝軍隊了。
可如果用這麼長的矛,行動肯定是不太方便的。
說不定,倭寇見勢不妙,直接就跑了。
兵器向來都是革新換代的,怎麼到了你這,反而還倒退到了春秋了
林澈不知道是該誇朱樉‘博覽群書’,連春秋的武器都知道。
還是該說,這小子冇上過戰場,眼界不夠寬。
就會紙上談兵。
隔壁密室。
因為太子朱標前去請大將軍徐達還未回來,朱元璋隻好乾起了朱標的工作,手裡拿著筆記錄著隔壁的講課。
當林澈講到兵器的革新,他十分的讚同。
大明的軍隊已經初步使用火銃,但還冇有來得及推廣。
但是,朱元璋對火銃的威力,有著很清晰的認識。
在他的安排下,火銃被大量製造,並有意建立一支專門的火銃部隊——神機營。
林澈的話正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林澈繼續道:
我知道一種簡單的武器,可以剋製倭寇。
朱樉忙不迭的詢問道:
先生,您說的是什麼武器製造難度如何花費幾何
如果新武器製造費用太貴,恐怕也難以在軍中推行。
畢竟,大明如今國庫可不算充裕。
林澈笑道:
製造難度極低,價格甚至比不上一根長矛。
你應該見過南方的毛竹吧尋找成長好的,擷取兩尺筆直的竹竿,毛竹的枝丫不必修剪,以便在上麵裝上鐵質的尖頭刺刀,隻要倭寇敢衝陣,定叫他有來無回!
朱樉僅僅是聽了林澈的描繪。
便幻想出,手持倭刀的倭寇,在這種新式武器麵前,進退兩難。
最終被枝丫上的刺刀,捅成篩子的畫麵。
隔壁的朱元璋也被林澈描述的武器給吸引到了。
奮筆疾書將林澈描寫的武器記錄下來。
就在這時。
朱標帶著一臉迷茫的徐達回來了,後者環顧著密室,表情有些怪異。
徐達匆匆掃了眼,來不及細想,來到朱元璋麵前低眉行禮:
臣,徐達,參見陛下,聖躬安!
免禮!
朱元璋精神一振,站起身把老夥計身子扶正,迫不及待道:
天德,你有啥問題,等一下再問
咱先問你!
福建沿海…
不等他說完,朱標雙手呈上奏疏,畢恭畢敬:
父皇!
福建沿海的戰報,儘在於此,其中就有泉州海戰的戰報,請父皇過目。
朱元璋一抖袖袍,拍了拍太子的肩膀,誇讚道:
不錯!
還的是老大心細如絲啊!
朱元璋趕忙攤開奏疏,落目仔細翻閱起來。
卻見他的表情風雲變化,好不精彩。
從興奮,道狂喜,再到難以置信。
站立一旁的徐達,看的一愣一愣的,更是搞不清楚狀況了。
來的時候太子神秘兮兮,也冇說明什麼事兒。
稀裡糊塗到了詔獄密室,陛下又是瘋瘋癲癲的,還冇有說什麼事兒。
今天到底咋地了
少頃。
啪!朱元璋合上奏疏,振臂一呼:
天佑大明!
天佑大明啊!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