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風雲起蒼穹 第145章 殿試
轉眼間,數日稍縱即逝,三月初九,到了。
這天,是殿試的日子。
寅時初刻,天色依舊暗淡無光時,蘇康和吳青楓就已經起床了。
洗漱完畢,吃過早點,蘇康便帶上吳青楓,坐上馬廂車,由王剛駕馭著,在街邊燈籠的照耀下,一起趕往皇宮。
這回,殿試所需的筆墨紙硯,宮中都自行備有,就不需要考生們攜帶在身上了,也免了蘇康和吳青楓背負書箱的痛苦。
路上,行人稀疏,偶爾之間,才會碰見一些進出京城掏糞的夜香工在走動,還有那些入宮趕考的學子或步行或坐車或乘轎匆匆而過,以及一些進宮參加殿試監考的官員在行色匆匆地乘轎或者坐車趕路,大家相向而行,擦肩而過。
由於街燈稀疏,道路朦朧,黯淡無光,王剛隻能放慢了行進的速度,緩緩而行。
行駛了將近兩盞茶的功夫,這才趕到了大乾皇宮的德勝門前。
下了車,吩咐王剛傍晚時分再過來接自己和吳青楓,蘇康便打發他回去了。
排隊進入皇宮的考生可不少,排成了長隊,大家正在接受安全檢查。
蘇康和吳青楓也隻能老老實實地站到隊伍後麵,排起隊來。
寅時六刻,經過仔細的搜身檢查確認身上沒攜帶凶器後,蘇康和吳青楓就得以踏進了宮門,第一次走進了大乾皇宮。
皇宮裡,四步一哨,五步一崗,戒備森嚴。
初次踏進宮牆裡的學子們,除了蘇康之外,幾乎個個都屏息靜氣,循規蹈矩,在行進過程中始終垂眉低首,不敢東張西望。
蘇康可不管這些臭規矩,昂首挺胸,東瞅瞅西看看,想看清這個大乾皇宮。
可惜的是,由於天光還沒有大亮,宮廷裡燈火稀疏,影影綽綽,目力所及,看得很不真切,蘇康隻好放棄了順路探查皇宮佈局的念頭,老老實實地跟在領路小太監的身後,前往殿試的場所萃英殿。
這殿試也太早了吧?
真是變態!
蘇康一邊走,一邊在吐槽著。
皇宮很大,大夥走了盞茶功夫,這才來到了萃英殿前。
依序走進萃英殿裡,隻見,大殿中燈火通明,泱泱大殿中,也已擺滿了數百套用於考試的桌椅,井然有序。每個桌麵上,都擺滿了筆墨紙硯。
數十名禮部的青衣小官和數十名青衣太監、宮女們,正在緊張地忙碌著,引領著進殿的學子們坐到相應的座位上。
每位考生的考試序號,於前日就都已經在貢院南牆張榜公佈出來了,各人隻要對號入座即可。
而在座位前麵,已經站滿了數十名頭戴冠冕身著紫衣的監考官,個個都顧盼有神,器宇軒昂,正一臉冷肅地盯著這些初次踏進殿試考場的青澀同僚。
這些監考官,那可都是四品以上的朝廷大員,位高權重,自然是不怒自威。
皇帝趙旭還沒有來,龍椅上空空如也。
看著這些身著紫衣的朝廷重臣,除了蘇康之外,參加殿試的眾位準進士老爺們都豔羨不已,眼神熾熱。
他們何時才能爬到這麼高的位置上來啊?
很快,萃英殿中就坐滿了人,蘇康按照自己的考試序號,坐到了中間的一個位置上,與吳青楓隻有數桌之隔。
在數十位大佬們的麵前,很多考生都不敢入座,隻得站在自己的座位旁靜靜地等待。
蘇康可不管這些,自顧自坐了下來,雙手交叉放在桌麵上,饒有興致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泰然自若。
吳青楓見到他坐著,遲疑了一會後,也就有樣學樣,大著膽子,跟著坐了下來,等待殿試的開始。
「皇上駕到!」
寅時七刻時分,隨著一聲公鴨嗓子般的吆喝,一身冠冕堂皇的皇帝趙旭,龍行虎步,終於從偏殿走了出來,在他的身後,則亦步亦趨地跟著當朝首領太監董琦。
吆喝聲正是從董琦口中發出,他的手裡,還捧著這次殿試的考題。
皇帝駕到,所有人就都得站了起來,蘇康和吳青楓也不能例外。
「拜見聖上,萬歲,萬萬歲!」
「拜見聖上,萬歲,萬萬歲!」
當皇帝趙旭在龍椅上坐好後,在數十位紫衣大臣們的領頭下,所有考生和那些打雜的青衣小官和太監們,都立即俯首躬身,恭恭敬敬地給他行大禮。
「眾卿平身,免禮!」
皇帝趙旭極其威嚴地環顧了在場眾人一眼,甚為滿意,便急忙宏聲說道。
「謝聖上!」
眾人眾口一詞,回謝了一聲。
蘇康這是第一次拜見皇帝老兒,便有樣學樣,跟著眾人一絲不苟地進行行禮、回謝,顯得頗為虔誠。
他可不敢失了分寸,生怕被人發現後,舉報自己對皇帝不恭,那可就無端受累了。
表麵的功夫,他該做的還是得做到家,免得授人以柄,留下隱患。
向皇帝行禮完畢,所有考生就都坐了下來,準備考試。
卯時,天剛放亮,殿試終於正式開始了。
這次殿試的題目,都是皇帝趙旭親自出題,分為詩賦和策問。
出題範圍,果然不出蘇康所料,詩賦以歌頌大乾大好江山為題,題材不限,律詩絕句均可;而策論的題目,則是從民心向背立題,論述該如何進行治理才能達到國泰民安!
當看到題目後,吳青楓頓時看傻了眼,禁不住喜出望外,他覺得,這回殿試已經穩了!
而蘇康見狀,卻沒有過多的歡喜,麵色平靜,鎮定自若。
這一切,源於深刻的剖析與探究,不足為奇。
胸有成竹的蘇康,下筆如有神。
他並沒有使用官方提供的毛筆進行考試,而是拿出了自己帶來的鵝毛筆進行書寫,事半功倍。
雖說心中已經有了腹稿,但蘇康也沒有過於張揚,而是按部就班地先行做好了草稿並檢查一番確認無誤後,這才將答案謄寫到了答題捲上。
他書寫的是小楷,一筆一劃,寫得很是認真。
在答詩賦題時,他略作思索,就立即想到了《春曉》一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他裝模作樣地將這首詩寫到草稿上,假裝進行一番修改後,這才將它謄寫到了答捲上。
而對於策論題,他則以「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作為破題,繼而從民生的角度闡述該如何進行治理,最後的收尾,他則寫下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一樣的也是先打草稿,檢查一番後,再慢慢謄寫在答題捲上,蘇康做得很認真,一絲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