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風雲起蒼穹 第269章 燒製青磚
剛入秋的武陵縣,風裡都帶著股燥勁兒,太陽把磚窯廠的土曬得邦邦硬,腳踩上去能揚起一陣灰。
魯鈺指揮著工匠們把磚坯小心翼翼地碼進窯床,每層都留著三寸寬的縫隙,碼完後又用黃泥把窯門封上,隻留著火門。
傍晚時分,魯鈺往火門裡塞進乾柴,點了把火,火苗「噌」地竄起來,順著通風縫往窯裡鑽,煙囪裡很快冒出了黑煙。
接下來的幾天,魯鈺幾乎沒離開過窯廠,每隔一個時辰就往火門裡添柴,還時不時趴在窯壁上聽聲音,判斷窯裡的火候。
蘇康也每天來檢視,教魯鈺用「小火烘兩天、中火燒三天、慢火燜兩天」的法子進行控溫。
可第一次試燒並不順利,第七天開啟窯門時,大家都傻了眼——上層的磚燒得發黑,一捏就碎;下層的磚還是夾生的,敲著「悶悶」的響。
魯琦看著碎磚,眼圈都紅了,蹲在地上歎氣:「忙活了這麼久,還是沒成……」
蘇康卻拍了拍他的肩膀,撿起一塊半熟的磚說道:「彆急,第一次試燒總有問題。你看,上層磚燒過了,是因為煙囪太順,熱量都往上跑;下層夾生,是因為火勁沒傳到底。咱們把窯床中間加層隔板,再在火門旁邊加個小風箱,保證火勁能勻開。」
魯琦聽著,慢慢抬起頭,眼裡又有了光:「對!大人說得對,咱們再試一次!」
接下來的日子,大家又重新和泥、製坯、燒窯。
這次,眾人按蘇康說的改了窯床,還加了小風箱,魯鈺更是寸步不離窯廠,連吃飯都讓媳婦送到火門旁。
蘇康每天來幫忙拉風箱,兩人輪著來,胳膊都拉酸了,卻沒一句怨言。
這天清晨,天剛矇矇亮,魯琦突然跑回縣衙,手裡捧著塊東西,跑得太急,差點在縣衙門口摔了一跤。
他衝進蘇康的書房,把手裡的東西往桌上一放,聲音都在發抖:「大人!成了!您快看,這是剛燒出來的青磚!」
蘇康低頭一看,桌上擺著塊方方正正的青磚,顏色青幽幽的,還帶著點餘溫,摸著手感細膩,沉甸甸的。
他拿起磚,用手指敲了敲,「當當」的聲音清脆悅耳,沒有半點雜音。
「好東西!真是好東西!」
蘇康忍不住讚道,又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這比以前的土坯磚強太多了,土坯磚一遇水就軟,這青磚看著就耐造!」
魯琦笑得合不攏嘴,抹了把臉上的黑灰:「我跟我弟照著您說的法子,控了七天火候,開啟窯門一看,這磚青愣愣的,我當場就摔了一塊,居然沒碎!一窯下來,有一千八百多塊好磚,雖然沒到預期的兩千塊,可已經夠好了!」
蘇康抬頭看了看窗外的縣衙屋頂,最近幾天下雨,正堂的屋頂總漏雨,牆角都潮得掉皮,連裝賬本的木櫃都得墊上石頭。
他心裡一動,指著屋頂說道:「正好!縣衙這幾間危房早該拆了,就用你的青磚重建,先把正堂和庫房修起來,也讓大夥兒看看青磚的好處!」
魯琦一聽,激動得差點蹦了起來:「真的?那我這就回去再燒兩窯,保證每塊磚都結實!」
說完,他便捧著青磚,又風風火火地跑回了窯廠。
訊息很快傳遍了武陵縣,百姓們都好奇這「青磚」是啥樣,紛紛跑到窯廠看熱鬨。
窯廠在城外,每天煙囪裡冒著黑煙,離老遠就能看見,孩子們圍著窯廠跑,嘴裡喊著「燒金磚嘍!燒金磚嘍!」
魯琦聽見了,也不加糾正,反而拿出幾塊沒燒好的磚坯,分給孩子們當玩具,惹得孩子們圍著他轉悠。
蘇康看著眼前的熱鬨景象,心裡盤算著:等縣衙的青磚房建好,百姓們見了好處,肯定會想買青磚蓋房,到時候再擴大窯廠規模,用泥炭替代木材降成本,讓家家戶戶都能住上青磚房——這日子,就能越來越有盼頭了。
魯琦回窯廠後,立刻帶著工匠們加派人手和泥製坯,連他媳婦王嬸都帶著幾個婦人來幫忙。
王嬸手腳麻利,揉泥時胳膊掄得又快又勻,脫坯時能把木模子壓得嚴絲合縫,還總跟工匠們說道:「咱們好好乾,讓縣衙早點住上青磚房,以後咱們百姓也能跟著沾光!」
曬場上的磚坯堆得像小山,魯鈺則守在窯邊,手裡拿著個小本子,仔細記錄每次添柴的時間和火苗的大小,連夜裡都睡在窯廠的工棚裡,枕頭邊就放著添柴的鉤子,生怕火候出半點差錯。
五天後,第二窯、第三窯青磚接連出窯。
這次的青磚燒得更成功,兩窯下來有四千多塊好磚,每塊都青幽幽的,敲著「當當」作響,連邊角都透著結實。
魯琦讓人把青磚碼在窯廠門口,堆得整整齊齊,還特意立了塊木牌,用炭筆寫著「縣衙建房專用磚」,引得路過的百姓都駐足觀看。
有個漢子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驚訝地說道:「這磚摸著真硬,比我家的土坯牆結實多了!」
拆縣衙危房的日子定在月初,蘇康特意讓周文彬貼了告示,邀請百姓來圍觀。
那天一早,縣衙門口就擠滿了人,有扛著鋤頭來幫忙的莊稼漢,有抱著孩子來看熱鬨的婦人,連苗家寨的閻武都帶著幾個族人來了,手裡還拎著斧頭,說要幫著拆木頭梁子。
蘇康穿著身粗布便服,挽著袖子站在正堂前,看著王剛帶著幾個年輕衙役在拆牆。
王剛力氣大,拿著撬棍往土坯牆縫裡一插,「嘿喲」一聲就撬下一大塊土坯,土渣子「嘩啦」掉在地上;其他衙役也跟著忙活,有的用錘子砸牆,有的用筐子運土坯,沒一會兒,老正堂的一麵牆就拆得差不多了。
魯琦則指揮著工匠們把青磚運到工地,每塊磚都用草繩捆著,生怕磕壞了,還時不時叮囑:「輕著點搬,彆磕壞了磚角,這可是蓋正堂的磚!」
有個頭發花白的老工匠蹲在旁邊,手裡拿著個煙袋鍋子,看著青磚歎了口氣,聲音不大,卻正好飄進蘇康耳朵裡:「青磚是好,又結實又好看,可燒這磚費柴啊——一窯磚得燒好幾車柴,柴錢就不少,成本肯定低不了。咱們小老百姓,怕是這輩子都住不上青磚房,還是隻能住漏風漏雨的土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