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乾風雲起蒼穹 > 第283章 商市複蘇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乾風雲起蒼穹 第283章 商市複蘇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解決了學堂的師資難題,蘇康剛歇了兩天,目光又落回了武陵縣冷清的集市上。

他記得剛到武陵時,曾去城西那條老街趕集,隻見窄窄的街道上,賣菜的挑著擔子占了半條路,賣布的把布匹鋪在石板地上,山貨販子的竹筐擠在牆角,行人得側著身子才能勉強通過。

有次他親眼見一個苗家婦人買布,漢商給她量布時偷偷少了一尺,婦人發現後兩人吵得麵紅耳赤,周圍圍了一圈人,卻沒人能出來評理;還有個賣雞蛋的老漢,收攤時發現錢袋被偷,蹲在地上抱著空筐子哭,眼淚混著地上的泥,看得人心酸。

「集市要是一直這麼亂,百姓買賣不方便,外來商人也不敢來,武陵怎麼能富起來?」

這天傍晚,蘇康把王剛叫到書房,指著桌上的武陵縣地圖,手指在縣城中心的空白處一點,「咱們在這兒建個正規的交易區,把集市規範起來,讓商市重新熱鬨起來!」

王剛湊過來看了看,有些猶豫:「少爺,建交易區得花不少銀子,而且城西的老集市都用了幾十年了,百姓能願意搬嗎?」

「銀子的事不用愁。」

蘇康指著地圖上剛修好的水泥路,「路通了,商市火了,縣衙的稅收自然能漲回來,這是長遠的買賣。至於百姓,隻要咱們的交易區方便、安全,他們肯定願意來。」

第二天一早,蘇康就拉上縣丞周文彬,帶著王剛和幾個衙役去縣城中心丈量土地。

選好的地塊原本是片荒地,長滿了野草,還有幾處廢棄的土坯房。

蘇康讓人把荒草除了,舊房子推了,又從修路隊調了十幾個熟練的民工,用青磚、青瓦、石頭和水泥開始建造交易區。

這回,已經習慣了這位縣太爺出手風格的周文彬,什麼質疑都沒有了,唯有乖乖地配合著做事。

施工的時候,蘇康幾乎每天都去工地檢視。

有次民工們砌牆時,他發現牆基打得太淺,連忙讓人停下來:「這牆得撐住屋頂的重量,還得經得住雨天泡水,牆基再往下挖三尺,用碎石子和水泥夯實了,不然過兩年就得塌。」

民工們聽了,趕緊返工。

還有中間的通道,蘇康特意讓留夠兩丈寬:「得能過三輛牛車,不然商販拉貨進來還得錯開走,多耽誤功夫。」

半個月後,巨大的交易區終於建好了。

兩條寬大的通道,四排整齊的青磚瓦房,屋頂蓋著青瓦,每間房子都留了寬敞的窗戶,既亮堂又通風;中間的通道鋪著平整的水泥地,下雨天也不會積水;房子後麵還挖了排水溝,防止雨水淹了攤位。

蘇康又讓人把交易區分了四個區域:糧食區專門賣米、麵、紅薯、玉米這些;布匹區賣棉布、麻布和苗家土布;山貨區擺蘑菇、木耳、野果、草藥;日用品區則賣鍋碗瓢盆、針頭線腦、農具。

每個區域都用木牌標了編號,比如「糧一」「布三」,每個攤位都有三尺寬,足夠商販擺放貨物。

「誰想擺攤,先去縣衙登記,交五十文管理費,就能拿到攤位牌,以後這攤位就是固定的了。」

蘇康讓人把規矩寫在木板上,貼在交易區門口,又特意加了一條,「管理費每月交一次,要是遇到災年,還能減免,咱們不賺百姓的辛苦錢。」

為瞭解決買賣糾紛,蘇康還在交易區門口建了個仲裁處。

說是仲裁處,其實就是個用木頭搭的小房子,裡麵擺了張鬆木桌,兩把長凳,還放了一杆標準秤——這秤是蘇康特意讓人從府城買來的,準星一點都不差。

仲裁處的工作人員,一個是懂漢話和苗語的漢人老秀才,一個是苗家寨裡威望高的寨老,兩人輪流值班。

平日裡,蘇康還會派出衙役在交易區裡進行巡邏,解決一些糾紛和杜絕一切紛爭,打擊那些偷雞摸狗欺行霸市的人。

蘇康還讓人把交易規矩刻在木板上,貼在仲裁處牆上,用漢、苗兩種文字寫著:「買賣公平,不許強買強賣;短斤少兩,加倍賠償;偷竊財物,送縣衙查辦;有糾紛找仲裁處,不許私下鬥毆。」

蘇康廢除了每月逢五、逢十開市的習慣,采用了現代的市集規程,每天都開市,天天營業!

開市第一日,天還沒亮,交易區外就聚滿了人。

有商販背著貨物來占攤位,有百姓揣著錢來買東西,還有些看熱鬨的孩子,圍著交易區跑個不停。

蘇康穿著青布長衫,站在交易區門口,看著商販們拿著攤位牌,按編號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條不紊地擺貨——賣糧食的把米袋堆得整整齊齊,賣布的把布匹掛在架子上,賣山貨的把蘑菇、木耳放在竹筐裡,連泥土都擦得乾乾淨淨,心裡彆提多高興了。

「蘇大人,您這交易區建得真好!」

一個賣布的漢商走過來,笑著給蘇康作揖。

這漢商姓陳,以前在城西老街擺攤,每次下雨都得趕緊收布,怕布被淋濕了褪色,刮風的時候還得盯著攤位,怕布被吹跑。

這次他在布匹區租了個攤位,不僅有房子擋雨,還能把布掛在架子上,看著就精神。「以前在老街擺攤,一天下來,嘴裡全是土,布上也沾著灰,現在好了,乾乾淨淨的,買布的人也多了!」

蘇康笑著點點頭,剛要說話,就看見一個苗家婦人背著竹筐,在布匹區選布。

這婦人姓吳,以前在老街買布,總被少算尺,後來就很少趕集了。

這次她選了塊粉花布,想給女兒做件新衣服,賣布的陳老闆拿起尺子,當著她的麵量:「您要三尺布,我量給您看,一尺、兩尺、三尺,多給您留半寸,免得裁剪的時候不夠。」

吳婦人拿著布,又去仲裁處用標準秤稱了稱——以前她總怕布不夠重,現在有了標準秤,心裡踏實多了。

她用苗語跟仲裁處的寨老說:「這布夠尺夠重,價錢也公道,以後買布就來這兒了!」

蘇康在交易區裡轉了一圈,走到一個賣糖人的攤位前。

賣糖人的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姓王,以前在老街擺攤,總被小偷惦記,有次糖人沒賣幾個,錢袋就被偷了。

這次他在日用品區租了個攤位,旁邊就是仲裁處,還有兩名衙役在現場巡邏,再也不怕小偷了。

王老頭的手藝好,能做出孫悟空、小兔子、小老虎的糖人,亮晶晶的,看著就甜。

有個五六歲的小孩,躲在娘身後,盯著糖人看,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卻不敢說話——這孩子叫小石頭,就是學堂裡最小的那個學生,今天跟著娘來趕集。

「小朋友,想要哪個?」

蘇康走過去,笑著摸了摸小石頭的頭。

小石頭怯生生地指了指那個小兔子糖人,小聲道:「要那個……」

蘇康掏出銅錢,買了個小兔子糖人,遞給小石頭:「拿著吧,甜的。」

小石頭接過糖人,躲在娘身後,小聲說了句:「謝謝大人。」

他娘趕緊推了推他:「大聲點,謝謝蘇大人!蘇大人辦了學堂,又建了交易區,都是為了咱們百姓好!」

小石頭這才大聲道:「謝謝蘇大人!」

蘇康含笑道:「以後常來集市玩,跟你娘一起買好吃的,也能跟學堂裡的同學一起過來。」

沒過半個月,武陵縣的商市就熱鬨起來了。

不光本縣的百姓來趕集,連附近的武寧縣、清江縣的商人也聞風而來。

武寧縣有個茶商,姓劉,拉了一車茶葉來賣——武寧的茶葉味道醇厚,以前因為路不好,很少能運到武陵來。

這次劉老闆走水泥路,兩天就到了武陵,茶葉一點都沒受潮。

「蘇大人,您這水泥路好走,交易區人又多,我這一車茶葉,三天就賣光了!」

劉老闆找到蘇康,滿臉笑意,感歎道,「下次我多拉點茶葉來,再帶點武寧的核桃,肯定也能賣好!」

清江縣的商人更有意思,拉了一車瓷器來賣——有碗、有盤子、還有花瓶。

以前清江的瓷器要運到武陵,得走山路,顛簸得厲害,碎一半是常事。

這次走水泥路,瓷器幾乎沒碎,商人高興得合不攏嘴:「蘇大人,以後我每月都來,您這武陵,以後肯定是這一片最熱鬨的地方!」

商市一紅火,縣衙的稅收也跟著漲了。

以前每月隻能收幾百兩銀子的稅,現在能收一千多兩。

蘇康用這些稅錢,給學堂添了二十套桌椅,讓孩子們不用再兩人擠一張桌子;給修路隊加了夥食費,每天能多一點肉;還在縣城裡修了三口水井,井台用水泥抹得平平整整,百姓打水再也不用踩泥了。

有次蘇康去交易區,聽見百姓們議論,說要給交易區起個名字。

一個老漢說:「這交易區是蘇大人建的,就叫『蘇公市』吧,讓大家都記得蘇大人的好!」

蘇康聽了,趕緊走過去,笑著擺擺手:「彆叫『蘇公市』,就叫『武陵市場』吧!這是咱們武陵百姓的集市,是靠大家一起熱鬨起來的,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那天傍晚,蘇康站在武陵市場門口,看著裡麵熙熙攘攘的人群——有商販在叫賣,有百姓在討價還價,有孩子在追跑打鬨,夕陽的餘暉灑在青瓦上,映得整個市場暖洋洋的。

他知道,商市複蘇隻是開始,以後會有更多的商人來武陵,更多的百姓能靠擺攤掙錢,武陵縣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