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劍秩 第696章 一方天地(下)
“這麼快就誕生出瞭如此多的妖獸?”
贏無名能夠清晰地感知到那些妖獸的氣息皆在爐火境左右,足足有九頭之多。
“應該是之前就存在,待應淵死亡後纔敢出來!要是單純從幽冥蟲進化到這個地步也太快了!”
贏無名立刻明白他們上一次經過妖象山時候為什麼會空無一物。
“想來應淵為了製造那頭九頭蛇怪的替身,將妖象山的妖獸全部劫掠一空,硬生生喂出了一個堪比霸體境的替身!而這幾頭妖獸,則是僥幸躲過了一劫的少數倖存者!”
吼——!
不遠處的妖獸發出威脅與挑釁的嘶吼聲,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
“應該都是覬覦此處的金骸瓊漿,卻都對彼此都有所忌憚,沒有敢率先動手的,便在此處形成了對峙。”贏無名說道。
從幽冥蟲相互吞噬成長起來的妖獸,一旦開啟了靈智,那它們就能感應到神闕之地的召喚。唯有到達了神闕之地的妖獸才能得到金骸瓊漿,才能飛速成長。也正是猜到了這一點,贏無名才會誘捕身前這頭貔貅妖獸,讓其帶路。
“吼——!”
貔貅妖獸同樣不甘示弱地發出了嘶吼聲,一副毫不畏懼的模樣。
在感知到來者的實力遠遠弱於自己後,周圍的妖獸突然一齊行動,瞬間衝破四周的黑暗,向著貔貅妖獸襲殺而來!而遠處的妖獸也同樣行動起來,皆向著此處衝來,它們同樣意識到這是個機會!
對峙的局麵瞬間被打破,所有的妖獸達成了共識——先吃下這頭最弱的貔貅妖獸!
砰!砰!砰!
數道猙獰恐怖的身影衝了出來,直撲向那頭貔貅妖獸,貔貅妖獸縱使明知不敵,也凶悍無比地跟衝過來的妖獸廝殺在了一起。隻片刻的時間,這頭貔貅妖獸的渾身就沾滿了鮮血,數道深可見骨的傷口在身上出現。可這頭貔貅妖獸彷彿根本不畏懼死亡一般,繼續瘋狂地跟一眾妖獸戰鬥著。
數頭妖獸躍起,均襲向貔貅妖獸的致命位置。雙方的力量差距終究是太過明顯,貔貅妖獸不敵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嗤——!
赤紅色的火線串聯起了所有的妖獸,這些妖獸的頭顱皆被斬下,滾落一地。數頭妖獸的生命力極其頑強,即便屍首分離也還活著。翻身而起的貔貅妖獸卻立刻撲了上去,了結了所有妖獸的性命,繼而吞食起這些妖獸的屍體。
“這頭貔貅一般的妖獸怎麼能吃下這麼多的妖獸屍體?難道它的肚內另有乾坤?”
贏無名看了片刻貔貅妖獸進食的場景,暫時放下研究貔貅妖獸的心思,隨後踏上了神闕之地,再一次地來到五根巨柱前麵。
原本盛有金骸瓊漿的池子此時凝聚出來的金骸瓊漿連半滴都不到,隻是剛到肉眼能察覺到的程度。金骸瓊漿對現在的贏無名來說並沒有什麼作用,贏無名隻看了一眼便將目光放到了巨柱上的石刻。上一次沒有時間去看這些石刻,贏無名這一次則擁有著充足的時間。
巨柱上的石刻很明顯是人為刻上去的,並且篆刻的時間極為久遠,應該是隨著大陣一同建立的,而後又新增了諸多看似雜亂實則極有規律的爪痕,想來是曆代應淵留下的。
“曆代的應淵在以自己的方法修改依舊在此處的修行方式,並且以自己的方式為後輩留下資訊。”
贏無名能隱隱從那些爪痕中感受到曆代應淵的情緒,也能依稀看到那些曾經在幽冥地底稱王的霸氣身影。
“扼骨上人想要從在這裡得到的是真龍骨訣,陰符老人想要得到的則是飛天龍紋。不同的人,看這裡的石刻得到的東西不一樣。”
贏無名仔細地看著每一根巨柱上的石刻,不求能將裡麵蘊含的招式或者陣符拆解,隻求能夠感受到當年發生在此處的一切。
一頭頭形態各異卻都是強橫無比的應淵彷彿出現在贏無名的麵前,它們每一個都桀驁不馴,狂傲霸氣,彷彿都註定要淩駕在眾生之上!毫無疑問,這裡誕生的每一頭應淵,都跟贏無名所見到的那頭應淵一樣的性格!
這些曾經的霸主,或是速度無雙,或是力量驚人,或是同時掌控風雷火等數種強悍的力量,它們皆在此處留下了屬於它們的痕跡!
贏無名看的速度並不快,從一根巨柱到另一根巨柱,他體內的元氣與血氣格外的活躍,彷彿要跟那些虛幻的影子一較高下一般。
不知過了多久,贏無名才將五根巨柱上的石刻都看完,無數應淵的身影在他腦海中翻騰,逐漸地重合在了一起,而後又消散。
贏無名忽而睜開了眼。
那頭貔貅妖獸正攀在池子旁,想要舔下那一丁點的金骸瓊漿,它意識到贏無名醒來,身上的肌肉猛然緊繃,回頭死死地盯著贏無名,做出要全力出擊的架勢。它可是見識過贏無名的實力,知道自己最多隻有一次出手的機會。
贏無名看著貔貅妖獸那副拚命的模樣不由得一笑,說道:“它對我無用,你吃了吧。”
貔貅妖獸聽懂了贏無名的意思,有點不敢相信地看著贏無名,它回頭看了看金骸瓊漿又看了看贏無名,周身的肌肉放鬆下來,隨後以最快的速度將金骸瓊漿舔舐乾淨,如箭一般躥出,縮在一根巨柱下,依舊警惕地盯著贏無名。
贏無名感知到了貔貅妖獸身上不穩定的氣息波動,又看到對方那警惕的眼神,說道:“你隻管突破,我會守著你。”
貔貅妖獸依舊不肯放鬆警惕,可它體內亂竄的力量讓它不得不將所有的心神都放在突破上,其身子不由得盤縮起來。
贏無名看著貔貅妖獸,不由得在心中說道:“它們的進階之路看似簡單,隻需要不停地吞噬相同的力量即可,實則殘酷無比,最終僅有一個能到達頂峰稱王!”
片刻的時間後,贏無名再次看向五根巨柱上的石刻。
“我又能從這上麵得到什麼呢?”